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相关文档 >

跨境支付业务的API化发展探析

添加时间:2022-09-19

  即使在逆全球化的暗流涌动和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全球跨境电商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仍在持续,背后是金融科技对传统贸易方式的重塑,碎片化的贸易正在平台的虹吸效应下走向集中,平台的规模经济得以极大发挥。

  随之改变的不仅是跨境贸易的生产方式,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数据处理方式也正在改变着跨境支付行业,其中,处于中枢环节的跨境外汇业务的形态,正在金融科技发展的大潮中经历深刻的重塑。

  一、金融科技重塑跨境支付业务

  (一)传统金融难以服务全球跨境支付发展

  在传统上,跨境贸易的外汇业务存在高门槛、产品类型创新迭代慢,以及交易方式原始等痛点。高门槛体现在准入要求高和手续繁琐,合规流程长且复杂,产品触达上仍然沿用电话、网银或柜台等交易方式,产品创新也难以适应跨境电商出现的小额、高频和全线上的业务需求;而在数据交互上,传统的金融机构也难以满足客户越来越高的连续报价和快速成交等要求。

  境外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开放底层架构和数据,通过开放式接口对外提供标准化和模块化服务,而专业跨境支付机构根据垂直领域的不同场景整合业务模块,为市场提供专业化领域的解决方案。

  金融科技企业正在重新定义跨境支付中的金融服务。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条线围绕既定人群而划分,如面向个人客户的零售业务,或者面向企业客户的对公业务。然而,在跨境支付的场景中,金融科技企业成为新的用户,它们以开发者的角色接入银行的金融基础设施,整合账户服务、资金管理、换汇和付款等基础服务,最终由金融科技企业向个人和企业提供跨境金融服务。

  顺应这个潮流,国际上一些大型金融机构从战略高度,将传统的账户及现金管理、投资交易和付款等金融业务抽象化,通过封装为标准化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形成金融科技沙盒(FinTech Sandbox),并从面向零售、对公和机构客户转向专业开发者,通过应用平台将换汇和支付嵌入跨境支付场景服务之中。

  金融机构与跨境支付专业开发者的结合极大提高跨境支付服务效率,反过来也促进全球跨境贸易飞速发展。

跨境支付中的金融基础设施服务

图1 跨境支付中的金融基础设施服务

  (二)跨境支付场景需要用金融科技抽象

  在跨境支付这个场景中,从业务流程看,涉及几个典型的金融服务,如资金入账解析、多币种换汇以及全球跨境资金分发等场景。从信息流角度看,包括合规、换汇和资金清算等模块,各个模块的复杂程度不一,对应的部门内控流程也可能存在巨大差别。

  从实际需求角度看,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平台型跨境电商近几年快速发展,大量线下消费向线上转移,交易呈现小额高频的特点,且往往集中分布在特定时段,在某些促销时刻,交易量还可能出现脉冲式迸发;

  另一方面,客户对资金周转效率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因此,许多大型金融机构的应对策略是拥抱金融科技,通过开放基础设施的方式输出技术服务+金融服务,战术层面则与垂直/细分领域的专业金融科技公司结成协作伙伴关系;金融机构服务场景非常直接地应对终端客户,实现“场景即服务”和“场景即客户”。

  二、API化的跨境支付业务

  (一)API化的基础服务

  在跨境支付的场景中,涉及金融机构典型的“账户一换汇一支付”的基础服务,实践中,既有基于银行账户的收款入账、对账和批量付款等基础操作,也有实时换汇等金融市场相关的操作。如图1所示,一笔跨境支付的业务流程,可能包括专业跨境机构与金融机构的系统对接,以实现身份认证和信息流传输。

  进一步地,跨境支付机构还需要便捷地调动银行的账户分配系统,为客户分配各类虚拟账户(virtual accounts)以实现资金流的传输。同时,还需要通过银行的外汇交易能力对冲不同货币转换所产生的外汇头寸。当然,所有的这些环节所需要的合规和支持材料,均需要通过统一的接口进行交互传输。

  但是,按照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条线设置,这些业务分散在银行的不同条线和部门,不仅业务流程和技术特点差异化较大,而且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水平也大相径庭,甚至在银行内部,承载这些基础业务的系统并不能通畅地进行通信,更无法对外提供统一的标准应用程序接口(API)。

  因此,需要银行将基础业务服务进行抽象,内部通过标准的通信协议打通各个模块,形成统一的外部接口,以国际主流的金融信息协议FIX1协议标准对外开放开发者接口,或者封装为JSON或XML等数据组件。终端用户只需要通过对接银行的一个标准接口,即可以获得各个基础模块的应用(如图2)。

 跨境外汇模块化的API解决方案

图2 跨境外汇模块化的API解决方案

  (二)金融+科技形成“朋友圈”

  传统金融机构拥抱金融科技已成为趋势,并且实现路径往往是打造金融科技“朋友圈”。首先,尽管市场上“改变论”甚嚣尘上,但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作为行业的基础设施,实际上在金融科技发展的大潮流中并未被边缘化,只是回归其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的本色。

  以高盛为例,其不仅开放自营交易引擎SecDB所构建的网页应用程序Marquee,更在GitHub等平台发布接口代码,允许合格第三方直接与该应用程序进行数据提要、定价引擎和其他工具的交互。客户可直接通过浏览器或通过高盛的API编程访问,将金融专业人士与来自高盛证券部门的强大分析、洞察和数据连接起来。

  通过开发者生态的营造,Marquee正成为世界级的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平台。其次,打造开放生态、回归基础设施本质,实际上更有利于服务更广泛的客户。金融科技企业崛起往往依赖于某个垂直领域的深耕细作,如跨境支付巨头贝宝(Paypal)。

  支付业务及衍生金融科技寄生于跨境电商的大场景,而跨境电商面临多方合规监管,需要在各国持牌、接受各国规管,传统金融机构则往往难以直接服务场景背后的长尾客户。但无论是其中涉及的跨境支付和换汇均需要基于银行的基础设施。而且,一旦银行将其基础设施形成标准化接口,营造开放生态,往往可以应用于系列化的场景,实现场景即客户。

  (三)场景即客户

  场景是将银行、合作和客户无缝连接的纽带,服务场景即服务同业和客户。仍以跨境支付场景为例子,跨国电商平台的消费者和供应商可能来自不同国度,这就会给电商产生收入和支付币种错配问题。专业跨境支付机构给出的解决方案往往是为电商平台提供汇率锁价服务、实时汇率或者外汇远期产品,通过实时锁定与供应商的成本而规避汇率风险。

  银行作为外汇流动性供应商自然可以提供标准化的外汇API接口,只需要识别客户传输指令是实时汇率、锁价字段或远期字段,并根据规则适配外汇报价引擎,以及通过外汇报价聚合引擎连接流动性报价商(如图3),即可批量化服务跨境电商、广告、商旅和留学等场景的外汇业务需求,流量时代下抓住场景即抓住客户。

跨境电商场景的外汇解决方案

图3 跨境电商场景的外汇解决方案

  三、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启示

  一是金融机构需要清晰的金融科技发展战略,金融科技并非技术概念而是“银行即服务”的商业理念。传统金融机构业务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业务类型繁多、业务条线分割精细的局面,而金融科技企业崛起带来的挑战是流量高度整合和集中,业务高度抽象和简化。

  据《哈佛商业评论》的报道,客户关系管理平台Salesforce收入的50%来自API化的业务,电商平台eBay几乎达到60%,旅游服务线上平台Expedia则高达90%,这些平台型流量入口必然需要金融机构高度集约化的金融服务接口。

  这就需要金融机构从全局制定金融科技发展的策略,整合各个业务条线的资源,形成标准化产品。只有经过高度标准化整合,才能应对金融科技场景业务带来的挑战。

  二是重视生态圈的营造。金融科技向各个应用场景渗透,随之而来的是专业分工更为精细化,所需的金融服务更加集约化。一方面,需要金融机构整合分散的资源,形成集约化服务,如同高盛CEO所言的“基于API重构高盛,并货币化API”,通过大量开放自主开放平台营造以高盛为核心的金融服务生态圈;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并购围绕金融机构核心业务扩大生态圈,例如2017年摩根大通在线支付平台WePay,并购后WePay又围绕摩根大通移动钱包产品ChasePay开发业务,整合出移动解决方案,让商家可以通过Chase系统收款,2019年WePay宣布Link、Clear、Core的产品线,以解决更多的综合支付案例并增加关键的增值服务。

  相较之下,国内传统金融机构与专业金融科技企业的融合程度相对较低,只有结合传统银行机构的平台核心优势,发挥金融科技企业的场景理解能力,才能集成性能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打造使用场景丰富、适用范围广泛、系统接入便捷、具备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