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和核心业务分析

添加时间:2019-08-14 14:37

  1、交易规模。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我国非现金支付笔数达到1251.1亿笔,2012年以来我国非现金支付笔数增速连年超过20%且保持上升趦势,在2015年增幅高达50.3%,国民在支付方式的选择上更青睐非现金方式。

  第三方支付作为非现金支付的核心推动力量,已经在消费、金融、个人服务领域完成渗透,线上已全覆盖,线下市场在飞速扩张,在小额转账上已替代银行、现金支付,极大地推动了货币的电子化进程。

  2013年至2016年,第三方支付从萌芽到成熟,交易量的综合支付交易规模完成由16.9万亿元到107.3万亿元的增长,增速分别高达90.3%、62.6%和105.1%,市场规模的扩张在2016年达到高峰。

  2、交易结构。

  纵观2013-201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结构,银行卡收单业、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份额逐年下降,尤其是银行卡收单交易额占比已降至2015年的44%,其次移动支付业务保持高速增长,由2013年的7.2%飙升至2016年的54.8%.2015年之前银行卡收单交易额占比普遍超过市场交易额的二分之一,占据业务核心地位。然而随着腾讯金融和支付宝大力推广线下扫码,一系列无现金活动营运而生,与此同时一些列社交支付兴起,银行卡使用频率降低,传统收单业务和互联网支付受到打击。2016年移动支付交易额占比已高达54.8%,由此可见,在二维码、智能POS等支付工具的推动作用下,线下丰富的支付场景和数据吸引更多的支付公司着力发展移动支付业务。

  3、市场份额。

  2017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中,支付宝以55.37%的交易份额占据市场头名,腾讯金融市场份额为39.35%,其他平台占比6.92%.

  除支付宝、财付通外,交易规模排名依次为壹钱包、联动优势、京东钱包、连连支付、快钱、易宝支付、苏宁支付。中小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场景布置和深耕垂直细分领域、建立新合作模式来保持市场份额,例如拓展互联网地产、互联网汽车等新兴场景。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整体格局稳定,相比2016年未有较大变化。

  第三季度支付宝以24.94%的绝对优势占据互联网支付市场第一,银联支付保持第二,市场占有率达到23.51%;腾讯金融以10.21%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三,接下来依次是快钱、汇付天下、宝付、易付、环迅等企业,前三家机构共占据互联网支付行业交易份额的58.66%,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格局也较为稳定,相较2016年年末未有巨大变动。

银联商务

  4、核心业务。

  (1)线上购物。

  第三方支付的诞生,顺利解决互联网购物中的信用问题,使交易受到了保障。

  2011年至2016年,中国电商用户的年均消费次数已经由29次增长至91次,年均消费总额由0.4万元增长至1.1万元,电子商务和网络消费已经成为常态。但是由于支付宝、财付通的行业垄断地位,电商支付无论是互联网支付还是移动支付大部分流量均集中于少量支付平台。

  (2)普惠金融。

  传统银行由于成本、风险等因素,将金融市场中20%大客户作为目标客户,不能满足长尾市场中的小微客户金融需求,而数字化的第三方支付产品和服务适用“98/2”这一长尾原则,将单笔支付的计量单位,从万元不断往下延伸到十元、一元和一分。第三方支付推动普惠金融的领域在于农村金融和消费金融,在农村和偏远山区,农民可以通过国第三方支付完成银行卡业务受理市场,为乡村、汇款和取款等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提升农户对银行卡支付方式的接受程度。便民金融自助设备的普及帮助农村居民生活缴费。其次,农村的小微商户、农户合作社等还可以在企业的ERP类的信息管理平台向社会发布本地特色产品、供求资讯等,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第三方支付利用信息化平台在逐渐健全农村地区征信体系,便于银行向小微商户和农户征信、授信,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信息缺失问题。

  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便捷灵活的支付渠道,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切实推动农村城镇化的更进一步。

  除此之外,消费金融作为普惠金融的天然实现形式目前已经受到行业内的关注。2016年是消费金融元年,第三方支付企业纷纷布局消费金融,希望抢占先机。互联网金融企业利用第三方支付的端口,分别从线上线下开展消费金融服务。

  线上,平台经过数据挖掘后可以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多重消费支付选择,例如分期、小贷业务可以帮助用户周转资金,缓解短期内的资金压力。线下,实体店的大部分消费以第三方支付的形式完成资金交互,为消费金融在线下的触发提供了天然的使用场景。

  (3)电子转账。

  从2012年开始,大部分用户使用第三方支付主要用于支付转账,例如2014年起微信、支付宝相继推出红包功能,红包的普及使得移动虚拟转账高速增长,2016年转账规模和增速达到最高峰。根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使用支付宝转账的用户高达65%,第三方支付因其便捷性、即时性已经被大众普遍认可并采用。传统银行转账的繁琐的手续确保安全,很多人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耐心。银行卡转账规模增速自2013年起被第三方支付转账规模增速远超,2016年第三方支付转账增速高达235%.大众的观念在第三方支付出现后开始改变,便捷的重要性逐渐取代安全。银行卡转账无论是网点、ATM还是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用户体验和便利度均不及第三方支付,而且不同银行需要下载不同APP,且银行间合作有限。第三方文付平台逐渐通过社交关系、消费的覆盖生活重要场景,账户余额有了多重使用途径,并且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给用户带来极佳的使用体验,因此很多人放弃了去银行选择第三方支付。

  (4)线下扫码。

  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获得央行网络支付业务许可后,可以为扫码支付提供支付渠道和资金清算服务。2016年,线下最终消费规模34. 5万亿,非现金支付规模迗到14.55万亿,其中扫码支付规模达到0.65万亿,线下扫码和非现金支付的渗透率分别达到1.9%与42. 2%?,说明扫码支付已经在居民大部分生活场景中普及,其中财付通、蚂蚁金服通过营销战和推广补贴已经培养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在扫码支付产业链中几乎处于垄断地位。未来,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扫码支付这一细微环节横向纵向延伸,从用户到店起,平台通过商品系统、评价系统、营销系统向用户展示产品、获取用户信息,存入商家智能营销系统中,后期协助商家开展信息管理并向消费者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5)跨境支付。

  跨境支付的类型包括境外线下支付、进出口消费支付和境内外直接资金流通等,典型场景包括海外购物、跨境电商、留学以及大额贸易等,传统的跨境支付需要借助银行网点换汇支付。第三方支付机构抓住这个刚需布局跨境支付业务,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2007年,银联在国内率先开展跨境支付业务。2012年,银联业务开展后被世界贸易组织判定存在垄断行为,我国确定允许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进入跨境支付服务领域。2013年9月,首批第三方支付公司共计获得国家外管局发放的17张跨境支付牌照。2014年,央行向5家第三方支付平台颁发第二批跨境支付牌照。截止2017年春季,共有30家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得跨境支付资格。2015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允许部分拥有《支付业务许可证》且支付业务为互联网支付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展跨境业务试点,跨境支付在政策的监管下变得法制化,且由PC端向移动端转移。第三方支付主导的跨境支付凭借低手续费、快速到账等优势,通过电商等庞大的用户群体向海外扩张。目前第三支付平台在跨境电商应用尚处于业务铺展阶段,主要采用卡组织合作和银行合作两种业务模式。在卡组织合作中,跨境支付平台在国际信用卡组织的协助下完成货币转换、清算资金等业务。在银行合作中,外汇购买由第三方合作银行协助操作并完成支付。目前,第三方支付在换汇、收付汇渠道上尚依赖于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自主权较低。未来第三方平台想要在跨境支付领域发展,除了获得用户基础、跨境牌照外,还需要通过行业巨头合作和自建团队打通收付汇渠道,通过手续费、兑换汇差收入以及增值服务不断扩大盈利模式。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