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互联网金融下传统银行C端获客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添加时间:2022-09-22 19:53

  一、互联网金融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以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为基础,依托金融科技,将金融产品、服务等业务整合,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办理、提供,对客户的所有金融服务通过互联网渠道实现,是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业务经营中的运用,是金融行为的互联网化、线上化。

  它的实质是互联网加金融,金融服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将互联网打造成信息和资金等资源的中介平台,极大丰富和扩大了触及范围和应用场景,提高了资金时空分配效率,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

  互联网金融给相关参与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的本质仍属于金融范畴,没有改变金融经营风险的本质属性,更需要接受监管规范运营。它与传统银行相比,实现了直接服务客户、经营客户的目的。

互联网金融

  二、传统银行业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金融供给方-银行的经营理念、服务方式和经营模式,并催生出新的金融业态、新的经营环境、新的经营架构、新的经营模式。

  (一)新的金融业态

  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运用,是金融服务技术、工具和手段的创新,形成了全新的金融业态“线上金融”,如余额宝等,其实质是在互联网上融资、销售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

  互联网只是一种渠道,但其意义重大,改变了银行同客户的接触方式,客户对金融服务获得的易得性增强,造成了传统银行网点服务的客户离柜化趋势严重,银行直接面对面服务客户的机会减少,获客难度加大,给传统银行业务经营带来了挑战,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新的经营环境

  互联网除了方便快捷之外,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是其另一个特征。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业态下,产品、服务必须透明,便于供客户比较选择,金融服务同质化更加明显,市场竞争更加公开、透明、充分。

  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以微粒贷借钱、花呗为代表的网络融资等互联网金融加速成长,使得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脱媒化”非常严重,跨界竞争加剧,银行面临新的经营环境。

  (三)新的经营架构

  由于互联网突破了时空局限,银行依托传统物理营业网点进行经营的优势,逐步减弱。

  一是网点建设。互联网快速发展提升了客户服务的“易得性”,客户利用“碎片化”时间就可以随时随地解决购物、餐饮、消费、娱乐、出行等生活场景需求及存款、投资、支付结算、贷款、理财等金融场景需求,传统网点客流量持续减少,这样大型的物理网点将会收缩,取而代之的将是自助柜员机、智慧柜员机等自助设备的快速应用。

  二是人员管理。传统银行的人员会大幅减少,富裕的人员,需要分流出去,走出物理网点进行线下营销,比如走进加油站、代工单位、居民社区、专业市场等目标单位,营销重要商户收单业务等,部分客户经理建立了自己品牌的网上理财室、客户企业微信群,走品牌化、个性化的发展之路,对客户经营和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业务操作方式。客户办理业务一切操作可以在网上实现,不仅改变了传统办理业务方式,也减少了业务环节,提高了客户的服务体验,对客户吸引力进一步提高。

  四是风险控制。银行面临风险会增加,比如诈骗、非法客户端安装、客户资金被盗取等,大部分都是基于互联网且由于客户某个环节操作出现问题,而产生的风险,其风险控制难度要比传统金融的风险控制难度加大。

  新的经营模式。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倒逼传统银行业变革,进一步开拓新的领域,如某银行的网上商城,企业可以享受银行提供的融资服务,消费者能够买到优质产品,还能享受个人消费贷款和参加优惠活动。银行线上渠道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可以实现购买基金、贵金属、理财等产品,以全新的互联网模式进行业务经营。

银行

  三、传统银行C端获客难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以及中间业务,最根本的是对客户经营、服务等传统场景造成威胁,带来的结果是资金流失、客户流失,利润减少。

  (一)跨界竞争带来新的挑战。

  根据CNNIC于2022年2月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增长率为4.3%左右,互联网普及率达73.0%,较2020年12月提升2.6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10.29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373万,增长率为4.4%,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7%。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线上客户资源十分庞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机构,抢占线下市场,在第三方支付市场占据较大的份额。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支付宝份额占比48.44%、腾讯金融份额占比33.59%和银联商务份额占比7.19%,三者的市场份额位居前三,份额总计达到了89.21%,支付宝和腾讯金融市场占比份额均超30%以上,双寡头垄断已基本形成。银行必须加强支付结算创新、场景创新,才能夺回市场份额。

  (二)客户易得化需求带来的挑战。

  受互联网金融思维的影响,客户的需求越来越碎片化、多样化、场景化,通过互联网渠道可及时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传统银行向客户提供服务主要依赖网点、自助和电子银行等场景和渠道。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移动智能设备普及,银行服务已成为客户利用手机解决衣食住行的新场景。客户对服务需求的变化,迫切需要银行改变服务模式,深入客户场景直接提供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四、生态圈建设助推C端突围

  有部分观点认为,第三方支付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份额,那么与他们竞争将付出非常大的代价,也不一定能夺回多少份额,那么就应该搭便车,与第三方支付合作,促成第三方绑定银行账户,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客户的留存、对资金的沉淀。

  存在这种观点的人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数字化经营。支付宝、微信等拥有大量的交易、消费习惯等数据,这样为其经营客户、服务客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更好的搭建、丰富场景,满足客户需要,提升竞争力。

  数据就是资源,而传统银行业只能依据客户存款等现有的产品和交易行为进行分析,来搭建场景,这样针对性不强,很难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更无从谈起。

  金融生态圈包含了支付、服务、活动等场景,为C端突围实现获客提供了抓手,传统银行可利用现有网点、产品、平台等资源,建设不同的关键节点,运用网络优势,将客户初步纳入生态圈,最终综合运用产品间的联动、平台间的融通,打通客户资金渠道,最终实现客户、资金的闭环运行。

  (一)发挥传统银行网点经营的阵地优势

  银行在短期内超越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不现实,实体网点是传统银行“C端突围”的一项优势,也是建设金融生态圈的、重要的线下场景组成部分。银行决不能对自己巨大的优势视而不见,而是要想方设法发挥这个优势。

  这就需要把传统网点进行规划,对功能区进行重构,根据服务客群的特点有侧重的建设特色功能区,把有价值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通过网点实现客户引流,最大限度发挥网点优势。

  (二)加大手机银行推广力度

  移动支付是未来支付发展方向,正处于市场关键时刻。各大银行都推出了移动支付端-手机银行,传统银行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广手机银行,扩大客户基础。另一方面,传统银行还可丰富手机银行的功能,便于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办理业务,培养客户的习惯,占领移动金融的入口,把客户圈进来,扩大市场占比。

  (三)打造重要的生活场景

  可借鉴美团、饿了么等网上订餐平台,传统银行建设除手机银行之外另一个非金融的服务场景平台,把与客户衣食住行相关的场景进行整合、融合,实现“公交、物业、医院以及代缴水、电、天然气费”等业务,通过搭建的网上非金融服务平台场景办理,分流第三方支付业务,进一步分析用户交易数据等,提供更好服务,实现客户、资金引流。

  比如招商银行的“掌上生活”,聚焦饭票、影票、出行等场景,拓宽服务,打破了互联网金融“边界”。

  (四)丰富各类客户群的金融产品线

  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倒逼,获取资金的成本越来越高,传统银行业要加大理财等产品在内的产品创新力度,丰富产品,这样不仅能引流,还能更好的截流,降低互联网金融对客户资金的引流,以理财服务为手段,做大生态内资金蓄水池,实现客户银行共赢。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