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1994年我国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外贸领域经营进出口业务,外贸企业注册数迅速增加。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按照入世承诺将外贸经营权从审批制转为备案登记制,吸引了更多企业和个人从事外贸行业。截至2013年底,我国有近500万家中小外贸企业,创造了对外贸易60% 的份额,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力军。但由于中小外贸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抗风险能力不足,在采用传统国际贸易模式参与国际竞争时,面临来自生产型外贸企业和综合型外贸企业较大的竞争压力。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低迷,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均受到较大影响。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2009年外贸出现负增长,2010年后虽有所好转,但与改革开放以来外贸24% 的平均增速相比,2010 - 2013年均增速仅为8. 8% .与此同时,我国跨境 E 贸易异军突起,2011年- 2013年跨境 E 贸易交易额分别达到1. 6万亿元、2万亿元和3. 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 、25% 和55% ,高于外贸整体增速。据尼尔森预测,到2018年,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巴西这六国的跨境电商贸易额将达到3070亿美元,比现在增长约3倍。其中,中国的跨境电商出口额增速最快,中国将成为全球跨境采购的第一选择。
跨境 E 贸易是一种创新的国际贸易模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涵义解释。根据其服务内容,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不同国别或地区间的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及其相关信息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在线下开展物流等进出口业务操作以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跨境电子商务应用服务; 狭义上是指基于保税区的服务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综合服务解决平台。跨境 E 贸易具有订单金额小、批次批量多、商品种类多等特点。2008年后,因各国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上大额贸易订单逐步减少,小单、散单增加,呈现出小额多单的特点,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小额跨境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我国于2013年开始跨境 E 贸易试点建设,将电商、电商平台、物流商、金融服务商等贸易链上各公司与海关、商检等职能部门进行整合,打造跨境 E 贸易服务平台,这为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易渠道。中小外贸企业应抓住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转变经营模式,借助跨境 E 贸易平台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中小外贸企业应用跨境E贸易发展的优势。
( 一) 贸易机会增多。
国际贸易中,卖方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买家以销售产品,买方为买到合适产品也在不断寻找卖家。在传统贸易模式中,由于买卖方处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信息流通不够充分,买卖方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取产品和客户信息进行择优选择,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财力和人力。
以往,推介产品、结识客户最直接的途径是参加各类商品展交会,但参展成本及门槛较高。以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类展览会广交会为例,其要求参展商须有进出口经营权同时拥有某商会或协会的会员资格,且每年出口额需达20万 - 150万美元不等的标准,这将很多中小外贸企业拒之门外。而其他寻找客户的途径,如查找国外企业黄页、通过贸易促进会或专业机构提供信息等方式又效率较低。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外贸企业开始利用搜索引擎来寻找客户和产品。特别是近几年 B2B、B2C 跨境贸易电子平台的建立,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多开拓国际市场的贸易机会。电子商务运营商通过互联网打造不同国家或地区产品信息集聚的平台,既打破高门槛的限制,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和大型企业一样获取市场信息的平等渠道; 又将信息有效融汇,节约买卖方搜寻适合产品和客户的时间,降低中小外贸企业寻找信息的耗费;同时,突破时间和地域的制约,买卖方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贸易洽商、订立合同,发挥中小外贸企业灵活优势,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产品和服务,增加开展贸易的机会,并使对外贸易得以高效进行。
( 二) 成本有效降低。
中小外贸企业资金实力不强,在传统外贸交易模式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低成本、高效率的跨境 E 贸易平台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资金短板困局。
一是降低运营成本。在传统外贸模式下,产品要经过出口国工厂、出口国贸易商、进口国贸易商、进口国分销商、进口国零售商等诸多环节,才能到达最终需求者手中。外贸企业需要承担中间物流、仓储等各项成本,且由于大量中间商参与,利润层层分摊,外贸企业利润率不高。跨境 E 贸易平台借助互联网将国内外产品和企业、个人等信息进行整合,供需双方可以直接联系,减少渠道环节,降低了中小外贸企业运营成本。在我国,有起步较早的阿里巴巴、ebay 等电商平台,也有近几年发展迅速更接近终端消费者的敦煌网、速卖通、米兰网等平台。据某企业测算,传统贸易方式下参加各类国际展会进行外贸推广的费用每年需要几十万元,外贸业务人员需经常出差与客户交流,每位业务员只能维护10位客户。而通过这些电商平台,企业参展费用大幅减少,每位业务员可以维护上百位客户,差旅费用降低50% 左右,由于中间环节的减少,企业利润率从4% 提高到20% -50% .
二是降低履约成本。跨境 E 贸易平台提供综合电子服务,涵盖有海关、商检电子口岸和税务、银行、保险公司等部门电子系统,企业通过网络进行报关、报检、结汇、退税等操作,提高了履约效率,减少了跟单的工作量和费用支出。此外,E 贸易中使用电子单证在各当事人和各部门之间传输,取代了传统的纸制单证,提高了传递速度,降低了履约成本。
( 三) 竞争能力提升。
在传统外贸模式下,综合实力薄弱的中小外贸企业主要依赖于贸易中间商,很少直接向需求者提供产品或服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主要依靠低价竞争战略。而跨境 E 贸易平台使中小外贸企业直接面对消费终端,了解并及时响应客户需求,依据客户及时直接反馈的信息不断完善产品,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进行特别订制,通过及时供货、个性化产品和周到服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吸引更多国外客户,避免以前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
另外,在传统外贸模式下,树立企业的形象品牌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的投入,中小外贸企业几乎无品牌价值可言。跨境 E 贸易下,中小外贸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声誉,通过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能逐步建立公司良好的品牌和知名度,以品牌获取更多市场占有率。
以敦煌网为例,其平台集聚了全球224个国家( 地区) 的550万买家和国内120万家供应商以及近3000万种商品,平均每3秒产生一份订单。敦煌网的国内供应商通过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拥有自己固定的海外客户群,这些国外客户回头购买率较高。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海外客户人均购买金额提高25% ,人均订单数提高13% .一些成熟的供应商在平台上建立自己的网站,打造自有品牌,扩大海外影响力。
( 四) 政策改革创新。
在2014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高度认可跨境电子商务推动中国外贸转型发展,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同时,政府、海关等部门也给予大力的政策创新支持。创新的跨境电子商务(E 贸易) 模式与传统国际贸易模式、跨境电子商务模式的主要区别见下表所示。
现行的跨境电子商务由于订单金额小、笔数多,常以“个人行邮物品”方式申报出口,虽然避免了通关成本,但按国家规定,国外买家支付的款项只能通过国内个人储蓄账号,每年结汇5万美元,且不能办理出口退税手续。目前海关、政府等多部门正在进行便利通关改革,使各职能部门电子数据系统实现信息联网共享,创新规范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管理制度,解决中小外贸企业结汇、退税困难等问题。可以预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零售贸易将成为未来外贸增长的新驱动力。
三、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跨境E贸易存在的问题。
( 一) 企业认知水平应用层次较低。
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展业务走在其他行业企业前列,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小外贸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在全球经济萎靡的情况下,应用跨境电子商务是开辟外贸市场的新途径。但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未真正认识到跨境 E 贸易的优势,对跨境 E 贸易认知不够全面,应用水平层次较低。一是认为电子商务仅是网上寻找客户,只是进行简单地信息搜寻、收发电子邮件等操作,其他业务仍采用传统方式运作。未意识到跨境 E 贸易可以进行业务商洽、签订合同、传递单据、报关报检、结汇退税、售后服务等外贸全过程的电子化处理,是一种全新的贸易模式。二是无论是企业自建网站或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创建网页,对网络营销和后期维护的重视程度均不理想。很多企业仅是将公司名称、联系方式、产品名称和图片放在网上,未深入开展差异化的营销活动,为客户提供量身的产品推广和高水准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网站功能细分不到位,客户查找需要信息困难; 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未形成自己的特色或形象,使众多企业的网页淹没于浩瀚的网络信息中。三是很多外贸企业虽配有电脑,但大多是单机操作或登录电子商务平台操作,未能建立企业内部间、企业与政府间的系统联网,因而无法享受数据共享、电子信息化与对等贸易便利的政策措施。
( 二) 安全信用法律环境有待提高。
电子商务是基于网络虚拟平台的商务模式,由此产生的网络安全成为其发展的桎梏。企业在跨境电商平台上进行报价签约所涉及的商业机密、客户资料、网上结汇都需要保证数据的安全、真实和保密。虽然几乎所有企业的电脑均装有防火墙和查杀病毒软件,但目前很多跨境电商平台未构筑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而中小外贸企业采用认证、加密等网络安全技术的很少,很容易受到偶然或恶意的原因篡改、破坏、泄露数据,安全隐患较大。
在传统外贸活动中,伪造提单、信用证诈骗、拖欠货款、侵犯知识产权等信用欺诈问题时有发生,利用网络进行的跨境 E 贸易交易更是缺少良好信用体系的支撑。
虽然跨境电商通过买卖互评措施、第三方支付等方式来提高企业资信和可信度,我国也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建立了面向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提高第三方信用管理的信息计划,以增强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构筑中小企业的信用标准。但与信用体系建设及管理较为完备的美国、欧盟等相比,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依旧滞后,且未能很好地推广到跨境 E 贸易领域。
另外,法律法规方面,国内关于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尚未出台专门法律法规,现有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涉及电子商务的仅寥寥数条,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监管处于真空地带。从全球来看,现行跨境 E 贸易中的各国法律和监管体系不同,对各国同样事务的规定要求也不同,阻碍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 三) 物流仓储配套设施发展滞后。
跨境电子商务相较于传统外贸模式的优势在于,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便捷高效。因此,线上产品交易与线下物流配送的发展需要相辅相成。但当前跨境 E 贸易迅猛发展,突显了国际物流服务的缺失。跨境 E 贸易特别是跨境零售贸易具有小批量、多频次、周转快的新特点,而习惯于大订单、大批量、规模化的物流企业在仓储、配送、信息管理等诸多物流环节还未适应这一变化。
单次交易量小的跨境 E 贸易有别于传统贸易的海洋运输。以航空运输为主,主要通过中国邮政小包和国际快递方式来完成。而中国邮政小包运输时间较长且吞吐量有限,配送安全及时的国际快递业务在国内公司几乎没有开展,需要依赖 UPS、DHL、TNT、FEDEX 等国际快递公司的网络体系进行配送。跨境 E 贸易国际物流的配送时间通常在2 - 25天之间,缩短配送时间、降低物流成本,需要物流企业进一步加强全球资源整合,建立现代化高效的国内外仓储、物流中心系统,以适应跨境 E 贸易的蓬勃发展。
( 四) 外贸电商复合型人才紧缺。
跨境 E 贸易需要既懂得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站设计维护、网络产品规划等电子商务知识,又掌握国际贸易实务、不同国家风俗偏好、报关物流、外贸英语等国际贸易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另外,跨境 E 贸易作为新兴的对外贸易模式,其网络营销的方式和渠道不同于传统营销,需要专业的跨境电商营销人才; 产生纠纷的内容与解决方式也与传统外贸有所差别,需要专业的外贸法律人才。而现在,这些复合型人才的数量和素质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国内高校分别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但各专业课程主要针对本专业的知识领域开设,交叉课程较少,仅是浅显了解,高校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脱节。外贸电商人才的相关培训和后续教育开展不足,一些大的跨境电商平台虽开设有线上线下培训指导,但面对大量的高级人才需求仍是杯水车薪。
四、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跨境E贸易的对策建设。
( 一) 提高对跨境 E 贸易的认知程度。
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利用自身影响力和认知优势发挥宣传作用,使中小外贸企业深入了解跨境电子商务所涵盖的内容和可实现的电子化功能,认识跨境 E 贸易与传统跨境电子商务相比的优势与不同,进而使中小外贸企业充分利用跨境 E 贸易保税区的保税功能和产业园区的综合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功能。同时,联合大型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商组织网络平台功能、页面设计、国际物流、国际支付方式、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中小外贸企业培训,切实提高中小外贸企业使用跨境电商平台的操作能力。
( 二) 健全国际物流配送等服务网络。
便捷化、网络化的运输、仓储、配送等第三方物流体系是跨境 E 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跨境 E 贸易物流主要有两种方式: 国际快递和国内外仓储代为配送。
国际快递方式是当前主要的运输方式,国外快递公司具有先发优势,国内快递公司发展国际业务需要政府前期的扶持,以加快自己的机队和物流网络的建立健全。国内外仓储方式是指建立国内外仓储中心,企业签订出口订单后由直接从海外仓储中心发货给消费者; 进口时,通过海运或航空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存放于国内保税区的仓储中心,当消费者下购买订单后,进行逐批分拨配送。国际快递方式主要采用航空运输进行配送,特快型在2 - 5天,一般型在5 - 15天,经济型在15 - 25天,而国内外仓储代发方式下可以利用成本较低的海洋运输先行入库仓储,收发货平均需要7 - 9天。因此,对于大宗需求货物,可以考虑在主要消费地或中转枢纽地建立仓储中心,以降低成本,缩短配送时间。
( 三) 加 强对外贸易相关部门间合作。
进出口贸易除有买卖方外,还涉及运输、保险、银行、外汇管理局、国税局、海关、商检等多个部门,发展跨境 E 贸易需要进一步提高各职能部门间的网络化管理和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对接,信息及时共享。一方面海关、商检等口岸监管部门要通力合作,实现同一系统平台的无纸化申报和随附单据电子化以及早日实施海关商检“一次查验”的通关便利; 另一方面加强电商、物流、支付企业与口岸海关、国税、外汇等职能部门的系统对接,方便交易数据和申报数据的电子核对,协同合作,推动跨境 E 贸易快速发展。
( 四) 选择构建电商模式和网络平台。
企业电子商务主要应用模式有四种: 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与企业间(B2B) 的电子商务、企业与消费者间(B2C) 的电子商务和企业与政府间(B2G) 的电子商务。企业内部网主要方便企业各部门间工作沟通交流的联系; 企业与企业间的模式可以是进出口企业间的,也可以是外贸企业与出口工厂间的联系,通过 Internet或专用网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企业与消费者间的模式是未来跨境 E 贸易的增长点,企业与客户间直接通过网上订购、网上支付进行跨境贸易; 企业与政府间的模式是企业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可以进行网上申领许可证、原产地证、报关报检等业务操作。目前,我国正在试点的跨境E 贸易,有望实现电子口岸系统与电商、支付、物流等企业的业务协同及数据共享。因此,企业在构建电子商务模式时应长远综合考虑。
企业进行跨境 E 贸易的平台,可以是第三方电商公司,如速卖通、敦煌网,也可以创建本公司的外贸网站。
根据国内外经验,国内外知名的电商平台已经能够吸引大量国外客户访问,并提供一定技术和业务咨询培训。
中小外贸企业应优先选择在这些电商平台上拓展客户群并积累经验,当企业有一定实力后再发展自己的品牌网站,逐步做大做强。
( 五) 改进网络安全和电子支付系统。
构建网络安全系统,企业可以从管理和技术两层面入手,建立并实施网络安全管理、服务器及个人主机管理等制度,并通过本企业技术部门或专业的网络安全公司进行加密、认证、入侵监测、上网行为管理与日志记录等安全防范工作。企业加强网络安全的同时,政府应协调电信运营商改善网络环境。跨境 E 贸易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各项业务,较快的上网速度及合理的网络收费标准能促进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较为广泛的无线网络覆盖,则有助中小外贸企业形成应用移动外贸网店平台。
此外,目前跨境 E 贸易平台上的国际电子支付主要使用 VISA、MasteCard、银联等支付卡通过 Paypal、支付宝等平台进行在线支付,全球尚未有统一的国际电子商务支付制度。因此,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商需加强与各国当地的主流支付卡合作,给境外消费者的支付提供便利; 银行要创新国际结算服务,优化兑换利率体系,提供低结算成本; 支付服务提供商要不断提升信息网络技术,保障电子支付的安全。
( 六) 制定适合的网络营销战略方案。
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是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的最优选择发展战略,跨境电子商务在实施差异化战略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互联网能够更准确地定位到特定用户,通过服务差异化、产品差异化、价格差异化吸引客户,逐步形成稳定的客户群。跨境电商平台上的网络营销是新型营销模式,在欧美国家,70% 的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充分使用国际网络营销,通过网站优化、邮件营销、搜索排名、网上活动等渠道,让更多消费者了解企业信息和产品。而国内企业进行国际网络营销起步较晚,营销渠道主要通过对搜索排名进行优化,处于成长期。中小外贸企业应学习欧美企业的成功经验,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网络发展战略和营销方案。
( 七) 培 养引进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复合型人才是制约跨境 E 贸易发展的瓶颈,需要政府、协会、企业、高校等多方重视并联手培养。中小外贸企业实力不强,可由政府或协会牵头邀请经验丰富的电商企业和电商业务精英进行业务讲座、案例解读、操作指导答疑等具有实用价值的专业培训。政府和企业共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并留住高级电商人才。充分发挥高校作用,高校在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时应到企业调研,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增加相关交叉课程的设置。另外,企业可进行订单培养,按需订制,开设针对性课程或者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理论课程由高校承担,实践课程由企业派业务人员进行指导或全程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