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宝提现为什么要收取手续费
添加时间:2017-08-12 15:38
自从 2016 年 3 月微信开始收取提现费用后,支付宝也对外发布公告,从 2016 年 10 月 12 日起,支付宝也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额度的提现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同时个人用户每人积累将享有人民币 2 万元的基础提现额度。
按照本次调整后的规定,在超出免费额度后,支付宝将按提现金额的 0.1%收取服务费,单笔服务费不到 0.1 元的则按 0.1 元收取。此次支付宝的提现涉及“提现到本人银行卡”和“转账到他人银行卡”两个功能,而对于使用支付宝转账到别人支付宝账户、红包功能、使用支付宝进行消费支付、信用卡还款、水电燃气缴费、购买余额宝和理财产品等服务不受任何影响。当时微信首次实施提现收费后,引起了消费者的一片热议,而当时询问马云是否也将对支付宝提现收费,马云对外宣称“支付宝将永远免费”,而短短几个月后马云也受压实行收费政策,这么快的打脸行为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呢?相关行业内的专家对于此次支付宝提现收费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提现是指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把资金转到银行卡的行为。此前,微信宣布提现收费时曾经表示,“并不是追求营收之举,而是用于支付银行手续费。”如今,支付宝方面的公告表示:收费的原因是因综合经营成本上升,为了持续向用户提供更多优质服务,调整提现的规则是为了减轻部分成本压力。至于为何选择对提现环节收费,支付宝解释是因为用户使用支付功能的频次比提现高很多,选择对提现收费对用户的影响相对会小很多。
业内的专家对于此次收费也有不同的说法,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的论点,一派是关于成本说。他们认为支付宝提现是出于巨大的成本压力,这类成本分为支付宝方面的运营成本以及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渠道成本。支付宝商的运营成本付出与其现在的收益获取增长率上的不协调,不得不放弃之前的垫付银行提现费使用户免费受益的策略,开始实行收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是目前的第三方支付不可缺少的一方,第三方的支付平台仍依赖传统机构,但是用户的留存资金却大量的流向第三方平台以及转划账业务减少,使得银行的营收大幅减少,这使得银行倒逼第三方平台收费。另一派是关于资金增值收益的论述。
第三方支付的商业模式是将用户银行卡的钱转入第三方账户,用户不可能一次性消费完,而留存在第三方账户的资金将被商家用来投资经营获取超过其服务成本的更大利润。然而,提现是一个逆向运动过程,使得本可以用来投资获利的资金流向银行,不能给企业带来最大利益,同时,用户更多的使用第三方提现或转账目的是避免线下的手续费,所以这类资金流转到企业时间短几乎不能实现增值,而企业仍承担同样的服务成本,所以盈利不对称,必然通过收费使其趋于对称。个别专家认为用户对于第三方免费具有认识误区,互联网模式初期发展阶段采用免费策略,一旦过了这个阶段收费就是必然的,而此刻就是互联网企业由免费向收费模式的过渡期,所以,现在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以及后续的互联网产品的收费都是正常的。
大多位业内人士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即发展的早期,第三方支付企业需要培养用户,构建生态,因此可以对用户进行一定的补贴,但如今的第三方支付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应用,很多用户已经体验到它的便利,生活中也离不开支付宝、微信支付,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黏性比较高的应用,这时候开始进行收费也是正常的。
对于此次的支付宝提现我的个人看法是这是行业的发展的趋势所在,按照网络经济学原理来说免费并不是绝对的免费而是商家在追求规模经济时候的一种盈利最大化的手段。而一旦当这种规模经济达到商家的预期时所谓的免费实则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边际效益,而此时实行收费对于消费者来说已经长期产生了消费黏性,不会轻易转移出去,况且这种收费额度也比较微小的,消费者的支付费用额度远远小于他们的转移成本,而且从消费心理来说后期的消费者也更能或能愿意接受这种小额的边际成本,支付宝提现的收费从阿里角度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支付宝除了提供基本的转账功能外,它与微信的最大功能不同之处在于它水电燃气缴费以及余额宝理财功能。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支付宝里的钱能够更广泛的消费出去,即使提现费用高额他们也会选择不提现而消费买东西花出去。除此之外,支付宝的余额宝也能够规避掉提现收费只是操作流程繁杂了些,总之对于消费者来说比起因为收费而放弃使用支付宝则更多的选择消费、买东西花出去,毕竟钱终究还是要消费;从商家角度来说,前期为了市场份额的渗透选择免费,由企业垫付银行的手续费这是企业前期发展的策略,而相对现在支付宝的市场份额来说已经可以实行策略转移了,不需要再为用户垫付相对于电商企业而言份额较大的成本。除了是对企业运营成本的减少,支付宝提现收费也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流转和消费收入,使得不提现的钱最终通过支付更多的商品而成为公司的收入和利润,相比较而言支付宝提现收费无论是从消费者还是商家角度来说都是可取的。也预示着互联网时代的长期“补贴”后,已经进入了收费阶段。此外支付宝提现收费也是政府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管理开始启动,是政府对于经济结构和线上线下支付机构做出的合理性政策调节。
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政府不断出台一系列政策,开始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监控,除了要求提现收费外,还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交易额限制,规定要求个人账户一年仅 20 万支付额度,央行也在国庆期间发布了《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以及《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通知》,要求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连接多家银行系统,变相开展跨行清算业务,引导非银行支付机构回归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的宗旨[3].这一系列侦测,主要在限制:大额转账、跨行清算,以后这两件事情,不能绕过银行。对于第三方支付像微信、支付宝等,消费是可以的,理财也是可以的。如果央行不对第三方支付进行政策约束和监控,势必会任由其以商业公司发展下去对线下的银联造成一定的冲击,削弱其金融作用,所以提收费只是经济上的一种手段,除经济手段之外还有政策手段。这些都是政府为了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以实现其调控目的,保障线下银行金融实体的良好运行,以便于政府对于国民经济的监管,保证更好的政府利用财政和货币手段能对于经济的调控,所以实体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基本职能不能被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替代,同时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只能是线下金融机构的业务辅助平台而不能成为主流力量。也就是说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是以为电子商务的交易为基础,是促进交易,提高创新性经济活力,而非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和削弱。
对于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发展联系,金融行业是一个极具互联网机会的行业,互联网的初期大范围使用也是开始于银行金融业,所以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从长期角度看二者是可以有秩序的相互促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并没有创造出于传统金融所不同的新功能,尤其没有明显的货币创造功能,因而更像一种为满足人们对金融功能的需要而衍生出来的对传统金融的补充和延伸。目前对于二者的发展判断很难预测谁能更胜一筹,但是发展趋势在于谁能更有效更好的发挥金融的基本功能,将两者促进更稳定、更快捷、更有效的新的金融体系的形成,这才是当前对于二者来说共同需要努力的。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在谈及未来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说,“将是一个以物理网点为支撑,以互联网金融为平台,以客户自助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商业银行”.这句话其实暗示的是,我们正在向互联网金融迈进,等整个行业完成互联网化之后,就没有什么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分了,我们自己就会成为又是传统金融又是互联网金融,这种想法是整个传统金融业的想法,都打算先发制人。至于互联网金融这边阿里、腾讯、京东都在不断地进行战略布局,一方面主动创新,一方面寻求联盟。政府在这场博弈中起到的是调节和监控的指导作用,引导双方走向更好的创新性的新的金融体系。政策上对于互联网金融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和范围,使得互联网金融业不断完善,更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政策上的措施并不会使得互联网金融消失或者缩小当前的规模,只会使得其在政府的监管下向规范的方向发展,政策上的约束力对于从事互联网金融业的商家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业务范围有所限制,业务合法化、正规化,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会逐渐使互联网金融最大化发挥其所具有的优势功能,成为国民经济交易中一项补充性的重要的交易方式。然而对于消费者太多的政策约束会使得消费者的服务享受降低,有需求就要有市场,市场才能够满足其需求。总之,政策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调控应在合理和可控力度之内,一旦超过这个度和市场的承受力,不仅对于互联网金融而且对于传统金融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即使目前看起来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造成了一定冲击力,但实际上是二者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完善和相互促进的表现。从长期看,互联网金融可能会与传统金融相融合,彼此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体系,无论是从线上的规范性、快捷性,还是线下的安全性、服务体验性来说都将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最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