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支付的风险问题与发展建议
添加时间:2017-08-17 15:23
随着支付行业迅猛发展,支付市场呈现出“碎片化”的发展特征,这为商户的收付、对账等环节带来诸多不便。在此背景下,聚合支付应运而生,其运用集成技术,为商户提供一点接入式综合支付解决方案,使商户的收付、对账等环节更为便利。然而,聚合支付在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风险,亟须引起重视。
聚合支付的概念。
聚合支付是指利用技术和服务集成能力,聚合多种支付工具,如支付宝、微信支付、Apple Pay和银行卡等,为商户提供一点接入式综合支付解决方案。聚合支付介于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户之间,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商户的技术成本和财务对账成本,还能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支付方案,提高消费者的支付体验,推动支付服务环境不断改善。
聚合支付面临的风险。
在发展过程中,聚合支付也存在许多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二清”风险。该风险是指未取得支付牌照的单位或个人提供资金清算服务,导致商户和消费者遭受经济损失。“二清”机构中的备付金账户无主管部门监管,无法对“二清”机构挪用沉淀资金等行为实行及时、有效的监管。此外,在“二清”机构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可能会带着沉淀资金“跑路”,给商户和消费者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秩序。
二是盈利前景不明风险。聚合支付的盈利模式是交易服务返佣,而其主要用户是价格敏感的中小微型商户,其倾向于选择佣金费率较低的聚合支付机构。随着聚合支付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在很大概率上会引发“佣金战”,而“佣金战”一旦发生,聚合支付机构将不得不调低佣金率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交易服务返佣的盈利空间将进一步压缩,影响聚合支付的创新发展。
三是同质化竞争风险。目前,中国市场已有 30 多家聚合支付机构,同时,各商业银行也在布局聚合支付业务,比如,兴业银行于 2016 年 11 月份推出聚合移动扫码支付产品“钱 e 付”,可以将支付宝、微信支付、QQ 钱包、掌柜钱包等移动支付方式集成并提供给银行及其合作商户使用。2017 年 4 月份,工商银行表示,工行二维码将陆续支持微信支付、银联支付以及主要第三方支付二维码产品,开展聚合支付收单业务。这些业务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加剧了市场竞争风险。
四是寡头垄断风险。当前,中国支付市场已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银行卡收单业务是银联的天下,支付宝和财付通掌控着移动支付市场,市场寡头垄断特征愈发明显。有关资料显示,在 2016 年第四季度,支付宝的市场份额达到 55%,财付通的市场份额约为 37%,而支付行业的收益来源主要是手续费,其增长主要依靠规模效应,这意味着,众多第三方支付机构规模无法达到“阈值”,盈利能力堪忧,市场寡头垄断特征有望进一步加剧。
完善聚合服务的建议。
聚合服务能够有效降低特约商户系统投入和运营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支付方式,提升特约商户支付效率和消费者支付体验,推动支付服务环境不断改善。为支持收单机构和特约商户平等协商服务价格,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收单机构的创新能力,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强化支付监管。聚合支付机构不具备支付牌照,从本质上而言仅是提供一种纯技术服务,机构不能沉淀资金,也不能涉及商户的资金结算问题。但在现实中,仍不免有极少数聚合支付机构为商户提供资金账户以及结算、提现等服务,打“二清”的擦边球。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支付市场监管力度,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创新盈利模式。除交易服务返佣外,较多聚合支付机构开始依托积累的庞大支付数据衍生新型盈利模式,探索以支付为入口延伸金融服务,通过提供智能营销、数据服务、财务外包等增值业务拓展收入来源,或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叠加消费金融、现金贷、理财等金融服务。相关部门应积极调研出台鼓励政策,推动聚合支付等金融科技公司聚焦普惠金融,带给群众、商户更多的方便和实惠,创造更多盈利点。
三是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传统支付方面,支付主要围绕商户和用户进行,而在聚合支付应用场景中,存在用户、商户、收单机构、发卡机构、技术服务商、网联平台等多个角色,它们定位不同,各有优势。聚合支付机构具备很强的互联网创新基因,应通过差异化竞争,找准自己的定位,避免与银行、银联、支付宝、财付通等巨头竞争,而是要围绕各个行业的不同特点量身定制,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深度定制,并做到极致。
四是完善金融基础设施。逐步丰富和完善“网联”等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功能,支撑以电子商务等场景驱动的支付业务创新,满足基于支付账户与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跨行资金清算处理能力,抹平支付企业之间因实力差异带来的安全性和透明度不同的问题,实现整个互联网支付清算体系效率和安全的平衡,也为客户备付金统一存管提供技术支持,通过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杜绝游离于监管之外的支付结算交易,降低巨头垄断形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