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7月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4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8家,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6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8.80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较6月底的27.69万亿元,7月公募基金规模增加超1.1万亿元。这也是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站上28万亿元大关。
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募基金一直走在“总量提升、结构优化”的大路上。1998年,公募基金行业破土而出,最初仅5只基金、107亿元规模。2014年,互联网货币基金出现,公募基金进入新的增长通道。2017年6月,公募基金规模突破10万亿元。2021年初,公募基金规模首破20万亿元。发展至今,公募基金数量上万只,总规模正式突破28万亿元。
在规模不断攀升的同时,公募基金首次超过银行理财规模,登上资管“一哥”宝座。
此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
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4家,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7.69万亿元。这不仅标志着在现有数据统计区间内,公募基金规模首度超越银行理财规模,也意味着一直占据居民财富管理“C”位的银行理财被公募基金取而代之。
大力发展权益基金
此前,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时表示,加快制定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从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市场投资生态、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等方面作出系统安排。
其中,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是投资端改革的重要内容,重点措施包括:一是放宽指数基金注册条件,提升指数基金开发效率,鼓励基金管理人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二是推进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全面落地,降低管理费率水平。三是引导头部公募基金公司增加权益类基金发行比例,促进公募基金总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四是引导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力度。五是建立公募基金管理人“逆周期布局”激励约束机制,减少顺周期共振。六是拓宽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和策略,放宽公募基金投资股票股指期权、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品种的投资限制。
事实上,权益类基金的绝对规模和占比均走出了波动上升的清晰路径。从有官方数据统计的2015年开始观察,2015年2月,权益类基金规模为2.12万亿元,到2019年底突破3万亿元。2020年到2021年,4万亿元、5万亿元、6万亿元、7万亿元、8万亿元的关口相继突破。2022年以来,尽管市场持续震荡,权益类基金规模始终维持在7.5万亿元左右。
另外,单只非货公募基金的规模也在不断破纪录。8月8日,据上交所数据显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达到1012.61亿元。这意味着,我国公募市场上首次出现规模超过千亿的“巨无霸”非货基金。在业内人士看来,首只千亿规模非货基金的诞生,或具有划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