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破釜沉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成语,它形象地描述了一种不留退路、奋不顾身的决心。它出自中国古代战争史,具体来说,是出自战国时期的一次著名战役——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7年,当时的中国处于战国时期,七个小国互相争斗,秦国和赵国是其中两个实力较强的国家。秦国的王子扶苏被赵国抓获,赵国希望借此让秦国屈服。秦国派出将领白起带领大军对赵国进行反击,但赵国士气高昂,对抗秦军非常顽强。
面对赵国的顽强抵抗,白起决定采取一种激进的战术,他下令将国内所有的釜锅都砸烂,将士们无法回头做饭,只能向前拼命作战。这种举措激发了秦军的士气,他们知道只有获胜才能吃上热饭。而赵国士兵看到秦军如此拼命,也感到了恐惧,士气开始动摇。
最终,秦军发起了一次猛烈的进攻,赵军溃败,赵王赵盾也身负重伤。巨鹿之战成为了秦国击败赵国的关键战役,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
破釜沉舟的典故就是由巨鹿之战演化而来的。它形容的是当时的秦军采取了一种不留退路的决策,只有胜利才能保全性命。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的出现为后世留下了一种重要的战略思想,即在关键时刻,不怕牺牲一切,毅然决然地向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