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杭州亚运会滑板项目比赛落下帷幕,中国运动员在4个小项上拿到了3金2银2铜的好成绩。对比5年前的雅加达亚运会,当时中国滑板队只有张鑫获得一枚女子碗池铜牌,可以说,中国队本届比赛在每个小项都取得了突破。不过,获得滑板女子街式银牌的18岁广东姑娘曾文蕙认为,已经在亚洲大展拳脚的中国滑板要想在世界层面上更进一步,除了要有技术和难度绝活外,还要在融入这项运动的文化上多花时间,多下功夫。
5年前,13岁的曾文蕙参加了雅加达亚运会。那届亚运会上,滑板首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时训练滑板尚不足两年的曾文蕙最终名列女子街式比赛第四名。“这几年,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在心理上。”曾练习了6年武术、从南拳项目转项而来的曾文蕙表示,自己的线路滑行和“放大招”如今都更稳定了,“中国滑板需要多沟通交流,感受氛围和融入进去,享受比赛。难度上也还要提高,但最重要的还是享受比赛,融入其中。”
曾文蕙提到的“感受氛围”“融入其中”和“享受比赛”,其实指的是对滑板运动文化的融入与认同。根据国际奥委会发布的滑板比赛原则,运动员在比赛中除了要展现最拿手的技巧外,还要在难度、速度、执行度和风格等不同维度上进行考评。而其中的“风格”,是一个很难以把握和迅速提升的指标。冬奥会上的单板滑雪技巧类项目,在运动形式和文化内涵上与滑板有诸多相似之处,肖恩·怀特、平野步梦等人的成功,与他们成了那项运动的文化标签有关。他们除在赛场上展现了高超的运动技能外,在场外也展现了更为丰富的人生侧面。
从这个意义上,滑板项目的运动员可能需要一个更长的成熟周期。13岁的杭州亚运会滑板女子街式冠军崔宸曦就表示:“刚开始接触滑板时,我觉得它就是个很好玩的运动,后来才知道,还有街头滑手、还有滑板精神……以前都是在平地上滑,后来才知道滑板有道具,有台子、碗池和街式。”由此可见,崔宸曦对于滑板运动的了解,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深入。练习了6年的曾文蕙也没打算停步,“我非常热爱滑板运动。”她说,“她(崔宸曦)非常优秀,是中国的未来。但我会和她一起进步,一起去闯荡世界。”(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