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各市统计局陆续公布前三季度GDP。
2023年前三季度,江苏GDP站上9万亿台阶,全省实现生产总值93180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6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0985.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9434亿元。
仔细看来,苏南地区经济实力一如既往的雄厚,苏州、南京、无锡GDP均超过了万亿。此外,苏州、南京依旧稳居全国前十。
01
增速缓慢,增量喜人
近年来,疫情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加之全球经济低迷,区域经济仍处于恢复状态。今年以来,江苏经济持续回温,工业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农业生产稳定向好,旅游业蓬勃发展,人流如潮,因此对2023年前三季度的经济“飙升”充满期待。
从实际增长率来看,前三季度,全省增速5.8%,比全国5.2%高了0.6%。而浙江6.3%、安徽6.1%、上海6%的增速都比江苏高,在长江三角洲里,属江苏经济运行最慢。
值得安慰的是,作为全国第一大经济强省,广东4.5%的增速比江苏还要慢1.3个百分点。同时,江苏与广东的差距也在进一步缩小中,地区生产总值由2022年同期的3086亿元缩小到了2982亿元左右。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江苏在全国增速偏慢,但增量却居全国之首,形势喜人。
02
苏州南京增速垫底
在苏南五市中,苏州和南京增速回升乏力,居全省倒数,增速分别是4.2%和4.5%,甚至还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虽然进入全国十强的行列中,但在省内比较时,增长速度过低,对全省涨势影响比较大。
即使苏州以1.76万亿居全国第6,却还被后面的成都追近不少。作为全国最强地级市,苏州一直以强劲的产业实力和高速发展的态势而闻名,其工业和外贸占比比较大。事实上,从去年一季度起,苏州增速就已经低于全省了。
从外贸来看,今年前三季度,苏州的进出口总额增长-9.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排在全省末位。同时,一些大厂如和硕、富士康等电子集团的迁移带走了部分订单和产能,导致外贸发展疲软。在产业方面,苏州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集群规上工业总产值也全部都是负增长。于苏州而言,加强创新和产业转型刻不容缓。
作为省会城市,南京去年同期的名义增长率只有2.63%,但在今年经济稳定向好的形势下,却在全国前十垫底。
近年来,南京新型产业发展较好,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势头强劲,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实现了三位数高速增长,现代服务业前几年的增加值增速超过了8%,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也在高速发展,软件业务规模在全国位列前茅。
但传统产业如电子信息、钢铁等直线下滑,2021年,南京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2022年是2.4%,连续两年在省内倒数第一。如何平衡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是南京当下要解决的问题。
03
常州镇江势头正猛
这边苏州和南京仿佛一对“难兄难弟”,另一边常州和镇江一路飙升。
其中,经济总量突破万亿的无锡发展稳定,5.8%的增速与全省持平。经济总量七千多亿的常州增速是6.7%,镇江是6.5%,在苏南遥遥领先。
在全国排名中,常州前面只有成都和烟台和它增速一致,没有增速超过6.7%的城市。但在省内,苏中苏北都有城市增速超过了常州。作为即将诞生第5座万亿城市,常州新能源产业的爆发拉动了经济增长。
数据显示,常州前三季度新能源制造业领域产值增长19.9%,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增长贡献率达130.7%,其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三大行业的产值分别增长146.8%、8.5%和11.0%。
镇江的主导产业是“四群”(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和“八链”(新型电力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高性能材料、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船舶海工装备、智能农机装备),数据显示,今年 1-7 月份,镇江四群八链分别实现应税销售 2313.4 亿元和 1968 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 75.2%和 64%,较 2020 年底分别提升12.7个和15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苏南地区虽然增速大相径庭,但无论是在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都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