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展示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和投资潜力,汇聚全球优质产业与资源,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全球投资者共享大湾区投资机遇和发展红利,11月8日,2023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珠三角九市专场投资推介会活动也在同日举办。
据介绍,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经济总量超13万亿元人民币,大湾区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1%的GDP,与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成为中国三大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在11月8日早上的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政策宣讲会上,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发言表示,投资大湾区有机会、有项目、有动力、有钱赚。
将争取制造业外资能够占全部外资的40%
进一步突出对制造业外资项目的支持
据悉,去年大会共签约投资贸易项目853个,签约总金额2.5万亿元。截至10月底,开工率78.38%。张劲松在会上表示,期待今年有更多的项目、更多的成果落地,“我们也一定一如既往地为各位投资者、所有企业做好服务”。
张劲松表示,广东的招商引资政策概括来说就是“1+2+1”。
其中,第一个“1”是指实行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这一年,商务厅举办了“投资中国年”广东专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中国-海合会经贸合作论坛等重大经贸活动,在欧洲、东南亚、中东、日韩等地举办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到今天为止共签约项目640个,投资总额4270亿元。
“2”是指两个招商重点,制造业招商和总部招商,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到广东设立全球总部、区域总部和功能性总部。张劲松表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制造业外资占比下滑到16%左右,现在已经攀升到30%,“未来我们还要进一步用力,争取制造业外资能够占全部外资的40%。广州、深圳日益成为比肩北京、上海的总部集聚区,这还在进一步发展中”。
最后一个“1”是指一套组合政策。张劲松提到,目前,省政府正在研究制定新的外资专项政策,这一套政策组合涉及到资源供给、要素供给、服务保障等各个方面。
“今年前三季度,我们利用外资194亿美元,来自发达国家的外资就占84.4%。外资激励是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实施效果也是好的。”张劲松表示,接下来除了进一步突出对制造业外资项目的支持,还会适当降低粤东西北地区外资奖励门槛,“因为粤东西北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对进入的外资奖励门槛,我们在量级上稍微放宽”。此外,还会简化总部项目奖励方式,由按比例奖落实为一次性奖励。
香港:
利用香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自由流通的优势
更好引进来、走出去
香港商务和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百里在推介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全球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最新情况和发展机遇。
陈百里表示,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我们会利用香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自由流通的优势,做好‘引进来、走出去’的工作”。具体怎么做?陈百里介绍,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成立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希望通过督导组带领香港参与大湾区的工作,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工作,和大湾区城市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合作。
此外,香港的优势还体现在有比较完善的国际网络,陈百里提到,投资推广署连同贸发局、驻外经贸办,在全球共有65个办事处,覆盖128个经济体,“我们很希望可以利用好这个国际网络,一方面帮助大湾区企业利用香港的金融服务、创业服务走出去,和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同样通过国际网络,把海外的基金、人才、项目引进香港,带进大湾区城市”。
澳门:
大湾区是全国开放水平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一个地区
大湾区是很理想的创新土壤
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主席余雨生表示,大湾区是全国开放水平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一个地区,它拥有港澳两个特区,有“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特点,大湾区是很理想的创新土壤。
余雨生表示,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注意到,我国今年最成功的科创企业就是内地的青年人在香港念大学,再到深圳创业取得成功,同样也有不少内地青年人,通过在澳门念高校,再回到大湾区创业,也取得很好的成果。
余雨生提到,澳门是一个很小的地方,只有33方平方公里,土地制约是发展短板,而现在和横琴合作,横琴有106平方公里,“而且我们希望不单单是33+106变为139平方公里,不是简单的物理结合,而是通过澳门和横琴联动合作新模式,能够体现出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达到成果共享的效果”。此外,澳门也是中葡交流平台,也有很广阔的市场。
余雨生称,大湾区所有城市都有相关的各自优势和特点,他非常相信各地企业家通过和大湾区合作,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持续释放重大合作平台政策红利
着力打造粤港澳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朱伟在会上表示,广东与香港、澳门同处一个湾区,文化同源、人缘相亲、优势互补,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在交通互联、规则对接、民生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中国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载体,目前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朱伟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优化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创业生态;持续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产业发展空间;持续释放重大合作平台政策红利,着力打造粤港澳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冯家钜 王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