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恰逢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进博会上中国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年成就展成为一大亮点。在进博会期间,总结自贸试验区十年成就,以及展望自贸试验区下一个十年,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
今年进博会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周年成就展,重点展示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摄
十年来,我国历经七次扩容先后设立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实现一系列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变革。
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中国自贸试验区在促进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和南南合作中的作用》报告指出,中国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对接国际最高标准、注重可复制的改革为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采用分阶段的渐进方式,提升投资和贸易便利化,促进创新和科技发展,扩大服务业和数字产业等重点领域对外开放,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商务部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司长杨正伟用四个“一批”总结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年成就:推出一批制度创新举措,推动建设一批开放高地,建设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产业集群,推广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
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年成就展区,杨正伟向记者介绍了负面清单制度改革成效。2013年9月29日,中国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出。截至目前,负面清单条目由190条缩减至27条,多个行业已经取消外资准入限制。
而对于自贸试验区建设金融领域的成果,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在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说:“我们积极支持自贸试验区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实现本外币一体化、帐户内自由兑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自贸试验区还积极开展外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等金融服务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今年进博会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周年成就展,重点展示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摄
数据显示,2022年,21个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约18%的吸收外资和进出口总额。2023年1—8月,自贸试验区外资外贸规模稳中有进,质量不断提升,增速分别高于全国5.7个和4.8个百分点,为稳外贸稳外资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自贸试验区累计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302项、地方自主推广28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进博会期间,普华永道与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共同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制度创新十周年观察报告》。该报告指出,十年间,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的“良种”正在全国范国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谈及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下个十年,杨正伟表示,新征程上,将在全面总结十年建设经验基础上,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勇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先锋,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崔卫杰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可通过提升现有自贸试验区能级、增设新片区或新增自贸试验区等形式,建设适合内陆地区实际且政策制度具有引领性、开创性的高能级自贸试验区,引领内陆地区以高水平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更好满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普华永道中国综合商务咨询北部市场主管合伙人周矞雯则说:“‘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是我们对自贸试验区未来发展趋势的最核心判断。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这三个关键词开展深入研究,探索自贸试验区下一个十年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责任编辑: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