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讯:11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发布专栏文章,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据观点新媒体了解,文章指出,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国际使用取得积极进展。
完善人民币国际使用政策支持体系,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2023年1-9月,我国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39万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同期货物贸易本外币跨境收付金额的比重为24.4%,同比上升6.9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深化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人民币投融资功能逐步增强。沪深港通、基金互认、债券通、沪伦通、跨境理财通等互联互通渠道相继开通并优化,合格投资者管理政策框架不断完善,境外主体发行熊猫债更加便利,我国股票、债券先后被纳入主要国际指数,人民币投融资环境持续改善。2023年9月末,境外机构持有境内股票、债券等人民币金融资产规模合计9.3万亿元。2023年9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占比为5.8%,排名升至第二位。
顺应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需求,人民币储备货币功能提升。目前已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人民币储备规模占比为2.45%,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SDR时提升1.38个百分点。2022年5月,IMF将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排名第三。
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离岸人民币交易更加活跃。202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将货币互换协议升级为常备互换安排并扩大互换规模,为离岸市场提供更加稳定的流动性支持。离岸人民币产品及机制创新不断涌现。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股票可以使用人民币分红派息,“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业务相继启动。人民币外汇交易更趋活跃,2022年国际清算银行(BIS)调查显示,近三年来人民币外汇交易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由4.3%增长至7%,排名由第八位上升至第五位,成为上升速度最快的货币。
积极推进本币互换和本币结算,双边货币合作更加深化。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与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的有效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共29份,在便利双边贸易投资、维护地区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印尼本币结算合作框架(LCS)正式启动,传递出央行间加强合作、推动本币使用的积极信号。人民币在周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使用较快增长。2023年1-9月,我国与周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速分别达56%和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