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大区到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再到数字经济核心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龙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数字龙华、都市核心”战略深入人心,一个个科研项目落地有声,一个个高精尖的自主研发新产品“开花结果”,而愿以滚烫青春,成就心之所向,绽放无限芳华的正是这群时代的“推手”。11月1日,在第七个“深圳人才日”,备受关注的深圳新一轮人才政策对外发布,“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三个更加凸显了深圳人才政策的一次“迭代升级”。而龙华区如何从人才引进、培养、开发、使用、服务等五方面着力,打造人才来深“创新创业第一站”,大湾区引才聚才桥头堡,一张亮眼的成绩单透露了龙华区精准发力、靠前发力的步步足印。目前,龙华区的人才资源总量已突破87万人,其中数字经济人才约占28.9万人,累计引进院士30名,集聚区级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超2300人。为引才、聚才、敬才,龙华区精耕人才载体建设,不断推陈出新,全国第一个人才街区、第一条人才绿道迭次落地。一批又一批来自海内外的青年才俊在这片热土上演绎着一个个创新创业的人才故事。
在政策制度上下功夫
念好人才“引育留”三字诀
近年来,龙华区以点带面,实现从优化升级政策到优化服务,率先制定数字经济人才认定标准,率先实行行业主管部门举荐制,率先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经济贡献为导向的多维人才评价模式,率先探索深港教育人才互认共用模式,创新支持用人单位自主评聘人才,下放人才评价权限,推动建立人才自主培养、自主认定体系。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龙华人才发展生态的关键支撑,“龙舞华章”人才计划系列政策亮点频出,助推龙华突破一道道体制机制的障碍壁垒,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六大方面打破各种“玻璃门”“天花板”,给人才“松绑”。
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龙华对人才保持磁铁般的吸引力,是龙华打造数字人才高地的关键一招。
政产学研“合璧”推动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这里,有最精彩的起笔,最生动的实践。与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生态圈是龙华培养人才的“制胜之道”。在资金方面,龙华区加大专项资金保障,以“一事一议”的方式为高研院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给予在高研院工作的优秀青年人才生活补助、人才津贴和薪酬奖励等支持;在科技研究方面,龙华区大力支持高研院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集中攻克电子信息领域卡脖子难关;在产业发展方面,龙华区与高研院共同成立产业创新园,积极筹建国家级众创空间,推进成果产业化实践。
政产学研的“合璧”让科技成果落地生“金”,成为龙华引才聚才桥头堡最鲜活的写照。
“人城产”融合发展
奠定人才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龙华何以吸引全球创新人才纷至沓来?“龙华对人才和科研有着毫无保留的支持,这些支持正是科学家需要的。”“数字龙华的红利,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不论是踌躇满志的青年科学家,还是运筹帷幄的企业家,他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从人才版画到人才绿道,历届深圳人才日,龙华发出礼遇人才的最强音。其中多个项目开全国风气之先,国际人才驿站、文化体育名家工作室……“以城聚才,以才促产,以产兴城”,十大创新项目的背后,龙华区“人城产”融合发展的路径清晰可辨。
特别是,龙华区聚焦辖区“一圈一区三廊”发展格局,一南一北构建“环深圳北站国际人才服务圈”和“环观澜湖教科文国际人才创新圈”。这一边,高标准建设深圳北国际人才驿站、红山国际服务中心、人才绿道等人才项目,为人才提供国际化、多元化、一站式服务,打造“交荟门户,枢纽双芯”和高水准的“国际会客厅”;另一厢,高效协同区域内的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等教育资源,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科创载体以及观澜版画基地等文化资源,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人才创新高地。
随着深圳升级版人才政策的推出,无疑对龙华区人才发展能级与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龙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龙华区将按照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理念,全方位优化现有政策,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让人才在龙华,起步便与时代同步,甚至领先一步;让这群拨动时代琴弦的天之骄子在龙华绘就一幅幅创想创新创造追梦筑梦圆梦的时代画卷”。
文:潘莹瑜 刘庚怀
制版:刘嘉琳 周全 刘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