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年出现的那些创意性的科技进展,其创始人几乎都有一些让人感到怪怪的感觉。
乔布斯是一个叙利亚移民的后代,马斯克是一个南非人的后裔,他妈妈是一个南非的模特。谷歌创始人之一的谢尔盖-布林,出生在莫斯科,后因苏联对犹太人的歧视政策而移民美国。奥特曼是一个俄罗斯移民的后裔。其实,在奥特曼背后的还有一位杰出的女性,米拉·穆拉蒂。她只有35岁,是主导ChatGPT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正是在她的推动下,ChatGPT走出了实验室,向公众开放,而她的祖籍则是印度。
对此,人们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他们还是在俄罗斯、叙利亚、南非、印度,他们能不能做出如此惊天动地改变世界的事情来?
在这当中,比尔盖茨倒是一个正宗的美国人。但就是这样一个正宗的美国人,18岁考入哈佛大学,一年后从哈佛退学。这次的奥特曼,也有相似的经历。奥特曼比比尔盖茨多念了一年大学,在念了两年大学后,从斯坦福辍学创业。而乔布斯的经历就更是有点奇葩。乔布斯在里德学院就读仅一个学期之后就辍学了。但辍学后,他并没有离开学校,而是在一间废弃的宿舍里住了一年,胡乱地听一些课,学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据说,恰恰是一次八竿子打不着的书法课启发了他后来的灵感。
有人整理了这样一份辍学者名单,其中包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甲骨文公司创始人拉里·埃里森、西班牙服装公司Inditex(Zara品牌)的创始人阿曼西奥·奥特加、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Facebook的联合创始人达斯汀·莫斯科维茨,推特、Square创始人杰克·多西、WhatsApp创始人简·库姆。其中不乏是从哈佛、斯坦福等名校辍学的。
甚至有人说,几个辍学生影响了全世界。如果再加上半句的话,就成了移民锻造了美国,几个辍学生改变了世界。
上面这些材料都是来自于网上,这些事实很多朋友也耳熟能详。但这些事实在我脑子里引起一系列的浮想:这几个辍学生生发出这些改变世界的创新,只是一系列偶然的巧合,还是另有什么底层的原因?这些事实表明的,是现在的大学教育实在无法满足那些天才大脑对知识的追求,还是这里面另有什么道理?那些最有创意的想法为什么往往是发生在进入大学的最初两年?
我的一个猜想是:进入大学最初这两年,也许是一个中学时学到的知识与进入大学接触到的知识发生碰撞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一个最容易触发奇思异想的时期。从人生的角度说,这是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时期,是一个不怎么考虑代价想做事情的时期。也许,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忽略了的问题。因此,这时的社会中,有没有一个使得这些奇思异想能够落地的土壤,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
在这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中有没有一种安排,既能使得他们有机会把天才的想法去试一下,又不至于因为失败而失去一生的前程,因为失败毕竟是大概率事件。据说,比尔盖茨的辍学,其实并不是我们理解的真正退学,按照规定,如果创业失败,他随时可以回到哈佛大学上学,这大致相当于所谓的保留学籍吧。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制度上对这种创业行为的包容,即所谓的保留学籍。
类似的做法,也开始在中国高校中进行尝试。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允许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在此之后,有20多个省份也出台了各地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其中,广西、黑龙江、福建等地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休学创业保留学籍的具体年限,一般介于2年到8年之间。应当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
当然,这里还需要观念的转变。引用一段网友的话:如果在国内,谁家的孩子上着北大两年,说我要创业去;在北大,在清华读了一年要自己做个小公司,父母还不得急死,甭说没有大学毕业,即便是博士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父母尤其是北方的父母,也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找个有编制的单位,最好是考公务员,考不上公务员,弄个事业编也行。
所以,一个社会要想鼓励创新,就得有包容不同想法,便利差异化人生选择的环境。
来源:孙立平社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