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牛油果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韭菜
曾经,“互联网+”有多火爆,此刻“AI+”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像巴菲特所说,人工智能将改变世界上的一切。
就医疗行业来说,4月相关政策再次强调:建设面向医疗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在此政策推动下, “AI+医疗”的实现,我们寄希望于医疗信息化行业龙头卫宁健康(300253)。3月27日,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已有骨龄人工智能诊断和胸片报告自动生成系统等产品应用AI技术。受此影响,3月31日,股价直接“20cm”强势拉升。
来源:东方财富网(截至2023年5月8日)
不过短期股价虽然强劲,但很快回落。公司最近两年的业绩也不如人意。
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仅为2.12亿,同比降低约43%。2022年财务报告显示,2022年继续下滑,同比降幅达43.87%。对此公司称,主要是“受疫情影响”。那么,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AI热浪下,卫宁健康能够扭转局面吗?
一、信息化业务,增速创利双降
目前,卫宁健康主要靠医疗信息化和互联网医疗两轮驱动。2022年财报显示,医疗信息化业务占比约为82%,互联网医疗占比约为18%。纵向来看,信息化业务稳居第一生产力地位。
来源:财报数据整体
医疗信息化业务,主要客户为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具体业务内容包括,卖“硬件+医疗软件”以及卖技术服务。纵向来看,卫宁健康信息化业务呈现营收增速和毛利率双降的局面。
来源:同花顺iFinD
营收方面,今年增速持续下滑。2022年全年,同比增速仅9%,勉强与去年持平。但是,相较于之前20%-30%的增速,疲态尽显。
毛利率方面,2020年开始,毛利率持续收窄。虽然,营收增长9%,但毛利率的下降,直接导致信息化业务毛利贡献仅增长5%。毫无质疑,这也是2022年业绩下降的一个原因。
来源:同花顺iFinD
医疗IT龙头,业绩如此,究竟为何?
二、互联网医疗,任重道远
聊完信息化业务,再来看看两轮驱动之另一轮——互联网医疗业务。
2015年,卫宁健康开始推动互联网+模式下的创新医疗业务。2022年,正式升级为“1+X”战略。何为“1+X”,其实质就是将互联网医院以及医药险等X个应用场景,集中在“1”个系统或平台。简单理解,医疗行业的美团点评。
业绩来看,2022年全年互联网医疗业务营收约5.63亿元,同比上涨约28%。涨幅虽然明显,但尚处业务发力初期,仅占总营收18%。
业务层面,卫宁已布局云医、云药和云险三大板块。
1►云医板块
具体业务模式为:孙子公司纳里健康自建和运营互联网平台,连接医院、医生、患者以及第三方健康产业,真正实现线上问诊。财报披露,2022年,纳里健康实现营收约1.5亿元,虽同比增长2.97%,但仅占总营收的5%,杯水车薪;此外,云医出发点虽好,但受政策等限制,目前线上问诊大多以慢病的复诊和随访(曾经在医院就诊过的病人,做定期跟踪)为主。但是,云医项目前期投入大,产出小,目前仍处亏损状态。
来源:公司财报
2►云药板块
具体业务模式为:子公司沄钥科技建设和运营互联网平台,打通院内和院外医、药、健和险的运营体系,真正实现药比三家,实现治病可负担。目前,虽已在众多城市拥有多家药房和商保合作伙伴,但仍入不敷出,且为亏损最重灾区。
来源:公司财报
来源:公司财报
3►云险板块
具体业务模式为:由卫宁科技承接各地区医保费用及DGR/DIP系统等,并不断布局商保业务。目前,虽已承接部分省份项目,但仍处于推广和渗透阶段。
互联网医疗业务,其本质是将线下医疗服务搬到线上,可缓解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实现分级诊疗。虽有价值,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任重道远。
三、资金回流遇困,回款不确定较高
除了盈利能力降低,卫宁健康还面临回款困境。
来源:财报数据整理
财报显示,卫宁健康应收账款与合同资产占流动资产比例,稳定在60%-70%之间,资金周转效率较低。应收账款,浅显易懂。所谓合同资产,简单理解,就是卫宁已完成履约,但因客户原因,尚未验收付款。
对于卫宁健康来说,其客户主要以各大公立医院为主。客户特殊性质决定其回款周期较长。此外,最近几年,受疫情影响,项目验收等受阻,合同资产高筑,资金周转效率较低。
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高筑,虽说客户多为公立医院,但实质能否收回以及何时收回,仍需打个问号。
三年疫情,卫宁健康艰难前行,业绩惨淡。抗疫结束,2023年搭上智能化信息化的快车,卫宁健康能否扭转局势,还需静观其变。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