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美团、京东等,叮咚买菜同属即时电商业态,但重心更偏向预制菜。
叮咚买菜近日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预制菜为主的自有品牌产品占整体GMV的19%,约为10.36亿元,
多家媒体报道,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称预制菜板块目前为盈利状态。
搜狐财经盘点发现,叮咚买菜预制菜业务目前主要针对C端消费者,销量最高的三个单品是“海欣火锅食材”“周黑鸭鸭脖”“帝王海虾滑”。
整体来看,预制菜业务还未能将叮咚买菜带入整体盈利的状态。
根据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叮咚买菜总营收49.97亿元,同比下降8.2%,归母净利润亏损0.54亿元。
叮咚买菜曾在今年2月招募“预制菜合伙人”,截至目前官网开放了预制菜供应商申请,具体的合伙人模式未搜索到更多进展和细节。
搜狐财经从凯联资本获悉,目前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合计超过2亿元,B端和C端的占比约为8:2。
一季度预制菜业务贡献2成营收,实现盈利
据披露,今年第一季度,叮咚买菜的预制菜品类贡献了GMV的19%,自有品牌“蔡长青”用户渗透率达70%以上。
多家媒体报道,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称预制菜板块目前是盈利的。
搜狐财经在叮咚买菜app上观察到,其预制菜分类栏包含了海鲜、小炒、熟食卤味等12个品类的预制菜,销量最高的三个单品是“海欣火锅食材”“周黑鸭鸭脖”“帝王海虾滑”,销量均在1万以上。
其自有品牌“蔡长青”的产品包括凉菜、汤煲、面点和小炒菜,其中五香猪耳、奥尔良烤鸡、牛腱等单品有较高销量,价格上略高于其他品牌同类产品。
例如,叮咚买菜上售卖的另一品牌猪耳售价为25.8/200g,“蔡长青”的的猪耳为22.8/120g,美团买菜售卖的“象大厨”耳片为15.9元/100g;月盛斋五香酱牛腱为29.9元/200g,“蔡长青”的五香牛腱为36.9元/120g,“象大厨”五香酱牛腱为27.8元/200g;“蔡长青”的奥尔良风味烤鸡为29.9元/份,美团买菜的“象大厨”奥尔良烤鸡售价19.5元/份,“观详”奥尔良烤鸡为19.9份。
预制菜侧重C端,一季度公司整体仍为亏损,
相比于美团、京东等,叮咚买菜同样属于即时电商业态,但重心更偏向预制菜。
东方证券研报显示,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美团买菜三者相比,叮咚买菜更加垂直,重视效率,现已实现盈利;每日优鲜宽而广,利用原有主业经验拓展新业务,现已退出即时配送市场;美团买菜小而美,开城数最少,接近盈亏平衡。
叮咚买菜一季报显示,2023年前三个月,叮咚买菜总收入为49.97亿元,比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54.44亿元减少8.2%。
财报称2023年第一季度的消费者需求下降。收入同比下滑的原因之一是同期处于高基数,2022年第一季度受防疫政策影响,消费需求过高,尤其是在2022年3月的上海。
此外,叮咚买菜于2022年退出几个城市短期内难以盈利的城市,也影响了第一季度的收入。
第一季度的叮咚买菜的亏损幅度较同期有明显收窄,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实现盈亏平衡。
今年1-3月,叮咚买菜归母亏损0.54亿元,同比增长88.63%,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0.06亿元,而2022年同期净亏损4.22亿元。
搜狐财经注意到,叮咚买菜主要面向C端。
公开资料显示,叮咚买菜于2020年6月成立快手菜部门,2021年开始研发生产自有品牌的预制菜,推出“叮咚大满贯”等品牌。
与叮咚买菜相似,同属于零售企业布局预制菜的还有盒马鲜生,这类零售企业依托冷链和物流,对现有销售品类进行延申,它们的客户都是C端消费者。
根据现有数据对比来看,盒马官方预计今年预制菜销售额能突破50亿元,而叮咚买菜2022年的预制菜交易额为10.36亿元;盒马在全国有300多家门店,以及线上平台,叮咚买菜则无线下门店,线上平台月均用户交易数在2021年为800万。
公开资料显示,在今年2月的“2023食品生鲜行业供应商生态峰会”上,叮咚买菜开出了目标规模50亿元的预制菜“订单”,面向全行业招募“预制菜合伙人”。
此“预制菜合伙人”项目,主要目的为叮咚买菜招募全产业链的优质供应商,而叮咚买菜则通过自有品牌提高毛利率。
据凯联资本数据,2022年,叮咚买菜、盒马一类渠道型企业做预制菜的毛利率在10%-15%,而安井、三全一类做自有品牌的产品加工型企业在预制菜上的毛利率为20%-40%。
今年3月,叮咚买菜就与旗下供应链公司推出自有预制菜品牌“朝气鲜食”。
在会上叮咚买菜还提出“预制菜大健康2.0”,意在打造一个从原料端到生产端、物流端,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供应链。”生产端,叮咚买菜有4家自营工厂,为其生产预制菜的合作工厂有 40多家。
目前,我国的预制菜消费主要依靠餐饮市场,C端预制菜还处于起步阶段。
《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预制菜行业规模达3,137亿元,预计到2025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8317亿元。智研咨询报告显示,预制菜下游的消费需求更多地源于B端,餐饮行业是预制菜消费的主要渠道。
据凯联资本的《中国预制菜行业研究报告》,截至2022年末,中国预制菜在B端和C端的市场规模合计超过2亿元,占比约为8:2。
后者报告显示,鱼丸、虾滑、鸡米花、小酥肉等预制菜半成品在部分团餐、酒店、连锁餐厅的食材采购中占比达到40%-50%,在西贝、和府捞面、乡村基、真功夫、吉野家等连锁餐厅的采购占比高达80%以上。
消费者端,2022年预制菜半成品菜的渗透率仅为2%-3%,以居家隔离、过年过节、送礼等为主要场景,疫情后则养成对特定单品的持续消费。
预制菜公司“能龙”董事长唐哲群向搜狐财经表示,未来预制菜企业竞争力的支撑点一是原料供应链的源头,一个是认知度高的品牌,中间环节的利润都会被限制。“目前很难初现高毛利的大单品,模仿竞争激烈,零售中间环节的销售费用占比重。”
餐饮连锁顾问王冬明向搜狐财经表示,叮咚买菜已经具备现成的渠道,预制菜是叮咚买菜的延申,能够增加更多利润空间以及更多细分市场。但预制菜的C端市场有待开拓,目前主要是在B端,也就是餐饮企业的去厨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