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 特约 | 周心钰
作为财务背景的CEO这些只是“术”的方面的要求,那么,真正的CEO必须在“道”的方面力求奇功——既具有驾驭复杂局面的魄力与能力,又具有吐故纳新的创新能力,对上市公司赋能稳健发展,给投资者带来长期价值投资回报。
5月11日,京东集团宣布CFO许冉升任集团CEO,负责集团各业务的日常运营和协同发展。笔者认为,这表明京东集团在不同的发展战略及其战略阶段需要不同的人才战略;更需要一个能坚决执行战略意图,以及从财务角度实现极致性价比的CEO来解决公司面临的多重难题。
此前,一些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的CFO也升任CEO,比如阿里巴巴的张勇、新浪的曹国伟、万科的郁亮等,从辅助到主导,从专业到全才,从激进到稳健,临危受命,带领公司成功渡过战略转型深水区,这似乎成为二次创业的上市公司CEO遴选的一个趋势。
透过此类人事调整,我们可以观察财务背景的职业经理人转任CEO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转任CEO将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哪些影响?换而言之,财务背景CEO对上市公司赋能稳健发展是值得投资者观察思考的重点,在信息披露、盈余管理、科技创新、资本运作、风险控制等方面都需密切关注,变革后的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又如何?笔者从三个逻辑角度给予解析。
电商平台行业数据融合的发展逻辑
众所周知,大数据时代,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流通融合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数据融合的价值要求成为大数据时代商务数据平台行业发展的重要逻辑。
电商数据平台的搜索行为、浏览行为、比较行为和购买行为等客户行为数据流,与公司供应链数据、产品销售与物流实时数据、财务数据流的高度汇聚、深度融合,对公司高层管理提出了数据管理的新的认知要求。
数据融合本质是要抓住数据的牛鼻子,构建数据体系,让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大数据是公司全数据理性和科学的表现,这个时候,具有财务背景的人,转任CEO更有优势去理解业务、理解运营数据,理解物流、人流、资金流,理解用户流量、用户活跃度、复购行为改善度,更容易从全局掌控公司。从这种角度来讲,企业管理就是大数据的融合管理,强大的财务管理能力是大数据融合管理的前提。
对大数据的融合把握,有利于搭建商家的供给生态,摸透消费者的行为语言,真正弄懂数字经济,有利于建立均衡、公平、多样的生态体系,并为下一次经济周期的经济增长创造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具有资深财务背景的CFO高管出任CEO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找最会算账的人当家,才能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比如,CFO转任携程旅行网CEO的孙洁,就曾在2016年11月接手携程后,在数据融合方面取得了出色的业绩,总交易用户数不断扩大,很快达到1.35亿,过去两年复合增长25%,总交易额同比增长30%。
规模效应向管理效应转变的商业逻辑
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用不同专业背景、教育背景的人挑大梁、主持大局,是谓人才战略。一般而言,公司从初创到成长为大型上市公司,需历经三个阶段:创设初期靠不计成本、大把撒钱进入市场;成长期靠规模销售与服务开拓市场份额;稳定期靠财务的精细管理降低销售的边际成本来管控与监督。在初期与成长期,财务人更多的担任支援辅助角色,似乎有些人微言轻的苦涩,因为,长期的谨慎以及追求会计利润思维习惯养成的“理论烙印”,财务人稍有不慎,极有可能会影响公司的新业务的开拓以及市场份额的抢夺。
但是,当公司所在市场份额已经接近饱和,增长率已经下降时,或者公司的销售收入接近天花板时,为保持公司的健康成长,实施规模效应向管理效应转变的战略转型,由具有财务背景的CEO来操盘公司的运营管理更加合乎事物发展的逻辑。
如果企业长期以规模效应为基本盘,其风险是比较大的。如果其资金本身并不充沛,利润率也不高,庞大的现金流来自于规模的扩张,一旦扩张速度下降,势必导致客户黏性下降,从而导致客户增量的下滑,进而影响资金流的衰退,飙升企业的风险,加速恶性循环。
当前,在内循环已然加速的经济运行条件下,电商平台的产业发展的逻辑已从“无限的规模扩张”“低价倾销的疯狂复制”的外延式野蛮增长,转向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式发展模式。以精细化经营为手段,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降本增效本身也是首席财务官所擅长的。因为,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是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要义。
具有资深财务背景的CFO高管出任CEO,标志着公司的变革已经开始,意味着由此开始业务的盈利模型迭代更新,公司开始向深度管理、精益管理要效益,意味着高质量发展。
企业做强商业价值变现的资本逻辑
除此之外,具有资深财务背景的CFO高管出任CEO,也意味着未来向资本市场要效益。
具有财务背景的CEO熟悉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与行业做派,他们以往工作中经常与投资者、投资银行、法律与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进行沟通,因而能够更加专业地对企业资本结构、融资成本进行决策。同时,拥有财务背景的CEO不仅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而且在以往的工作经验中,还具有高超的管理与协调能力,有足够的能力对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情况做出准确的分析,制定较为有效的决策和方案。
在这方面,资本市场中有不少成功的案例。譬如,在新浪曹国伟的推动下,新浪于2000年首创VIE模式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担任新浪CFO期间,2005年,曹国伟以“毒丸计划”成功阻击了盛大的收购,也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商业史上的经典案例。2009年,曹国伟力主推出新浪微博,一年时间用户数量超过一亿。2014年,新浪微博在美国成功上市。
2021年12月,新浪微博在香港完成二次上市。一时风光无二。曾经风波不断的新浪,在由CFO出身并升任CEO的曹国伟的领导下,进入了稳健的发展时期,也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效益。
二次创业:真正的CEO大道当然担当致远
如果说,作为财务背景的CEO这些只是“术”的方面的要求,那么,真正的CEO必须在“道”的方面力求奇功——既具有驾驭复杂局面的魄力与能力,又具有吐故纳新的创新能力,对上市公司赋能稳健发展,给投资者带来长期价值投资回报。
众所周知,从CFO升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的张勇,在过去两年漫长的时间里,上下左右积极沟通,合规披露信息,积极控制合规风险,股权投资有进有退,增加股权透明度,在集团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对稳住基本盘做出了令市场信服的贡献。作为CEO带给投资者应对宏观政策的稳定性收益,不仅如此,对集团组织架构进行创新,构建“1+6+N”的组织变革方案,进行公司成立24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架构重组,提升了公司价值,并在资本市场赢得满堂喝彩。未来,阿里巴巴集团将向投资控股公司方向靠拢,这是我国互联网公司大厂中,阿里作为一家平台企业率先创新的组织形态。
与之呼应的是,5月18日晚,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张勇向阿里云员工发出全员信《再创业再出发》:鉴于云智能集团的商业模式、客户特征和发展阶段与阿里巴巴集团大多数消费互联网业务有巨大差异性,我们计划在未来12个月将云智能集团从阿里集团完全分拆并完成上市,在股权和公司治理上形成一家与阿里集团完全独立的新公司。同时,阿里云智能集团将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
张勇在全员信中表示,分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是阿里云面向未来二次创业的全新开始。未来,阿里云智能集团可以完全独立面向市场,进一步强化业务战略,优化组织和运营,“我们有机会共同打造一家世界级的科技公司。”
当晚公布的阿里巴巴集团最新财报显示,阿里云智能在2023财年总收入772.03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为14.22亿元,同比增长24%,已连续两年实现盈利,与此同时,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已批准启动菜鸟集团上市计划,预计在未来12到18个月内完成;批准盒马启动上市流程,预计将在未来6到12个月内完成。
显然,无论是已在CEO岗位上历练的张勇、曹国伟们,还是刚刚跻身CEO的许冉们,投资者有理由对CFO背景的上市公司的CEO们期待得更多,正如张勇所说“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新起点新征程,再创业,再出发!”
(本文已刊发于5月20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