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 特约 | 陈佳
6月20日,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以全员信的方式宣布将卸任集团主席兼CEO职务,将专职担任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张勇表示,阿里“1+6+N”分拆正在推进当中,多个业务的上市和融资计划也已开展。
市场一直很关注阿里分拆的话题,这其实是阿里的战略转型,敏感而又重大,在此,笔者仅提纲挈领勾勒一下这个市场焦点问题。
阿里分拆三大关键词:
均衡增长、顺应监管、整体优化
首先,面对全球科技革命浪潮与市场格局变迁,尤其是国内科技监管创新大势,阿里的转型是必然的,但其具体的转型方向则存在很大的偶然性。纵观全球近百年来各产业龙头企业分分合合,其转型尤为艰难,其过程往往复杂:其间包含着大量面对必然性的被动无奈,以及偶然性条件下的成功与失败.阿里近期的转型涉及面广泛、影响深远,不仅在全球科技企业圈少有能相提并论者,放在全球企业管理历史中亦是独特的存在.其中大约有三点是值得广大投资者关注。
第一,在新时代阿里自身的定位与其转型的目的。就公开市场信息和阿里官方文件分析,阿里依然将其自身定位于全球科技龙头企业,只不过相比于过去在中国内地电子商务市场一家独大并依托“阿里链”开枝散叶不同,目前的阿里整体战略已经开始全面转型。从前的广扩张、高成长的激进战略已经完全让位于更加平衡、追求质效的均衡增长战略。阿里对旗下广袤无际的业务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组建子板块并追求分拆上市的目的,就是这个战略转型的最佳例证。当前很多市场分析只是流于表面、看阿里短期估值,却往往忽视了阿里对未来长期估值增长可持续性的战略抉择,这很容易陷入头痛医头、越看越不分明的状态。
第二,阿里顺应新时代监管,对阿里未来的成长不仅是必要的亦是有益的。一段时间以来,境内外不少分析师执着于阿里战略转型之前的业务模式和盈利创造模式,对阿里估值震荡耿耿于怀,对必要的监管要求和民生诉求视而不见,利益驱动下对阿里转型充满了各种质疑、不屑和嘲讽,这种表现在笔者看来至少是不够专业的。没有哪家企业是完美的,但阿里的转型之路站在国家、企业和民众的角度都是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尤其是在金融科技领域。阿里放弃过去粗放式发展路线,担负起ESG等社会民生责任,推进科技向善与公平竞争。
尤其是对标阿里这类体量的全球性龙头企业,无论是陷于当下的Meta还是百年历程的AT&T,确实是应了那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Meta表面上是因转型元宇宙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导致转型陷入困境,但实质上是其放纵数据安全内部风控导致影响了美国大选,这个政治红线才是Meta转型失败的根本原因。而AT&T则是现代美国乃至世界企业发展与监管反垄断经典案例。这些世界性大企业面临的监管要求、转型压力体现在企业发展上,充分证明了一个极为典型而深刻的规律——无论在哪个国家哪种制度哪种市场条件下,一旦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内部治理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突破红线,企业生产与发展都将陷入困境,只有主动转型才有望企业长青。
第三,阿里的业务线收缩与分拆是企业战略的优化而非倒退。与很多媒体和外行理解的相反,长期以来阿里自研创新与市场营销的具体策略都是随机而变的。即使是在阿里取得全球优势的部分领域,一旦发展前景或者要素禀赋不再契合,阿里都会毫不犹豫地做出战略抉择,这些年阿里始终通过反复试错来不断优化其微观产品、服务和市场策略。其实横向比较分析,务实而灵活的企业战略不仅仅是阿里的特色,亦是当前主流市场龙头企业的通行战略。马斯克筹建特斯拉和SpaceX项目之前就曾经利用PayPal项目融资并择机全面出售,而PayPal技术理念上都是后来支付宝的导师。而今阿里将各大优势业务线进行分拆整合并分别上市,本质上是一种企业内部并购重组。在当前金融科技企业业务模式和产品线日趋复杂的条件下,专注主业加大资源投入是取得成功的基石——阿里的转型战略大方向与小细节方面是契合的,与其整体优化战略亦是合理的。
从三大战略层面分析结果可以看到阿里在面临外部技术、市场和监管压力条件下主动转型是惟一可行之路。同时阿里转型既考虑了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亦融合了当下技术经济发展趋势。
最后,短期内以上阿里这些战略转型工作的绩效是体现不到短期市场估值中的,因为它不会直接产生业务绩效、不直接创造利润。但恰恰是这些不直接创造利润的战略举措才是阿里转型的根本,亦是微软、谷歌之所以基业长青保持强势的奥义所在。
阿里集团“放手”阿里云
破除云业务发展潜在风险
在阿里集团分拆计划中,阿里云智能集团预计在12个月内完成对外融资和上市。同时,阿里集团公告,后续可能不持有阿里云股份,会以派息的方式将阿里云股份发放给集团投资者。对此,笔者的分析如下:
首先,阿里云分拆后率先独立上市,并从集团管理架构上进行深度配套支持,笔者认为有三大原因在发挥作用。
第一,当前全球科技革命倒逼。新一轮强人工智能AGI厚积薄发取得突破,并通过新一代API开发工具大类的深度应用席卷龙头科企商业布局,这是阿里云加速独立上市的关键技术背景。实际上早在本轮AI革命浪潮喷薄之前,包括阿里在内的全球龙头科技企业已把战略自研创新的重点押宝到了云业务上;新科技革命浪涌则进一步加速了科企在云业务领域的科技军备竞赛和商业战略布局——这是阿里近期提出更为具体的云业务分拆上市和集团公司治理架构的外部原因。
第二,顺应近期国内技术和市场格局剧变。在国内云业务格局中华为、腾讯、阿里是曾经的三大巨头,基本覆盖了国内工业生产与消费生活各领域的云业务需求,并代表了中国在云业务领域产业链技术进步的真实水平。但是,到了2023年,随着电信厂商在云业务领域的狂飙突进,国内多年来相对稳定的云业务传统格局被迅速打破。
更重要的是,伴随全球科技产业链的AGI技术革命深度爆发,宏观云业务所依赖的微观科技创新革命亦全面开启。软件层面,依托厚积薄发的大模型MLLM而诞生的一大批新API大类开发工具极速渗透到全球头部云业务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服务策略中;硬件层面,以英伟达为代表的AI芯片在全新的人类数据工业与消费应用场景下的专业表现,甚至弯道超车了传统的PC桌面级芯片和ARM的异动芯片组架构,在云业务底层架构中植入AI硬件基础成了当前各大巨头争相实施军备竞赛的红海市场——实际上,近期阿里云主动采取激进的价格战恰恰就是这个红海市场初见端倪的最佳例证。
第三,阿里云战略业务模式优化重组的必然。从行业竞争格局变迁角度来说,在经历了前期大量粗放式资源投入与圈地式市场策略博弈之后,尤其是经历了过去三年疫情和经济下行叠加冲击之后,国内曾经三分天下的云业务市场格局已经沧海桑田,细分市场更为精细化,竞争策略更为精准,头部位置剧烈运动,腾讯云被天翼云拉下了马——这是阿里云要主动加速战略转型尽快实现独立上市,并在集团地位与控股架构上进行深度改革的市场背景。
从阿里云的动作来看,阿里云近期将第一个市场大招放在了云业务价格战上,其以先行者的姿态最大化攫取市场份额的战略意图是非常明显的。一旦阿里云实现了市场分额的进一步巩固,就能为未来独立上市奠定大局。从集团公司整体战略加速布局与其云业务作为先行破局者的需求来说,阿里云有比华为云、腾讯云更为强烈的市场变革意愿。
从国内云业务市场格局演变角度分析,阿里云加速战略资源整合、加大引入战投并尽快实现独立上市,是技术与市场两大力量合力推动的必然。
归根究底,由于云业务发展对技术进步的高度敏感性,全球各大云厂商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布局领域很难兼顾、齐头并进。举个例子,即使剥离新一代AGI对云业务的深远影响,在传统三大板块核心业务laaS、PaaS、SaaS领域,中国市场上没有哪个厂商能够一家独大,市场上始终有足够数量且足够强势的长期挑战者形成鲶鱼效应。
最后,本次阿里云分拆上市更新的信息与年初阿里集团整体战略重构与各板块分拆上市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只是在具体的分拆流程、上市进程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做了进一步细化。整体来看,如果一切顺利,未来阿里云的股权架构是很有可能参照蚂蚁金服的,但不大可能完全一样。这是因为尽管阿里是一家金融科技创新型企业,但旗下云业务的商业价值更在于科技,而蚂蚁金服业务商业价值则更侧重金融。
考虑到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云业务与AGI高度整合,人工智能算力在供给侧重分布和需求侧重构两方面的力量不断发力,各国对API开发工具大类的监管要求日益强化且政策分化,阿里云要实现尽快上市就只能在股权架构上做到真正独立,这样才能在出海战略上扫清海外市场本地化监管层面的阻碍——这一点显然是参照了字节与抖音这种战略股权架构在TikTok美国业务模式受到干扰的案例。
(作者系独立国际策略研究院,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本文已刊发于6月24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