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玉金 北京报道
赌对一部高票房影片就能让一家公司快速回血,今年赌对影片的公司之一则是欢喜传媒(01003.HK)。欢喜传媒7月10日发布正面盈利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其将录得净溢利约4亿港元,成功实现转亏为盈。欢喜传媒主控出品的《满江红》为今年春节档票房冠军。
当然,一部影片的红利能吃多久还是另一码事。目前需要担心的是,过去数年,欢喜传媒积极扩展分发渠道,但是能拿得出手的作品并不多,盈利的年份也屈指可数。与之对应的是,无论是2020年初欢喜传媒将《囧妈》卖给了字节跳动引发电影院的抵制,还是2022年6月遭遇导演实名举报税务虚假抵扣,欢喜传媒身上的负面消息一直存在,这家以“导演合伙人制”著称的年轻公司注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预计扭亏为盈
根据欢喜传媒公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收益将大幅增加至约14亿港元,上年同期为1457.3万港元,大幅增加约96倍;同时净溢利约4亿港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9357.9万港元,录得扭亏为盈。
欢喜传媒解释,“上年同期,由于国内影院的营业率受到疫情的不利影响,本公司推迟投资 的重磅电影在院线上映,导致本公司上年同期的收益减少及录得亏损,今年上半年,电影行业随着防控优化而稳步复苏,公司亦能如常推出电影在院线上映,使公司的收益增加及录得溢利。”
在过去两年,欢喜传媒业绩一直承压。2021年—2022年,其净利润分别为-2.36亿港元、-2.22亿港元。
之所以扭亏为盈,无外乎欢喜传媒投资主控的《满江红》在今年春节档期间成为票房冠军,票房收入到达了45.44亿元,目前位居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6位。
不过,一部电影的高票房并不能代表一家公司在电影市场能大获全胜。中国青年剧作家、导演向凯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满江红》的成功能够帮助欢喜传媒走出疫情三年带来的干扰,但是不能凭借《满江红》一部作品的票房成功来断言其在大银幕上的成功。
向凯告诉记者,一部影片减去专项基金税金,减去院线分成,扣掉宣发费用、代理费用等,一部主投主控的影片通常能拿到最终票房的三成左右,如果能拿到35%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等收入了。
当然,《满江红》的成功也让张艺谋一雪前耻,对于走“导演合伙人制”路线的欢喜传媒也极为重要。
早在2015年5月,21控股(欢喜传媒前身)就发布公告称,阿里影业前主席董平、徐峥、宁浩将认购约17亿股股份,每股发行价为0.4港元。2016年,欢喜传媒引进王家卫、陈可辛、顾长卫及张一白4位新股东导演,欢喜传媒是以配股的方式引进4位导演,因此产生一次性的以股份为基础付款的非现金开支11.2亿港元,从而产生巨额亏损。
欢喜传媒财报显示,2015年—2017年,其净利润收入分别为-9279.60万港元、-12.54亿港元、-9515.90万港元。
2018年,欢喜传媒又与张艺谋签下了6年长约,欢喜传媒彼时称,拥有对张艺谋执导的三部网络系列影视剧的独家投资权,并可将其中一部替换为电影项目。而这次合作欢喜传媒也花了大价钱。
欢喜传媒与唯臻(该公司对张艺谋执导的影视作品有独家投资权)签订合作协议,签约后欢喜传媒将有条件向唯臻配发1.5亿港元股份,占扩大后股本的5.14%,同时向张艺谋提供1亿元合作项目运营费。在初始合作6年期过后,欢喜传媒与张艺谋双方之合作可进一步延长4年。
而在过去数年,张艺谋拍摄的影片无论是在票房还是口碑上均平平,所以《满江红》在春节档上映之前则面对一些质疑。
此外,就在2022年,导演王一淳通过微博向税务部门“实名举报欢喜传媒税务虚假抵扣”一事沸沸扬扬。而事件的起因在于欢喜传媒方面叫停王一淳项目,给出的理由是:“暂停这个项目是公司的商业决策,疫情过后,公司正在对目前的项目进行重新评估,最终决定将我们这个项目暂停。”
时钟指针回归到2020年年初,在经过提档的一番折腾后,欢喜传媒终止电影《囧妈》保底发行协议,将徐峥执导的贺岁片《囧妈》的版权以6.3亿元卖给了字节跳动,而该举动遭遇电影院大规模声讨。
此后,欢喜传媒扩展分发渠道。除了上述与字节跳动合作外,2020年8月31日,B站公告以5.13亿港元战略投资欢喜传媒,交易方式为B站认购欢喜传媒发行的新股,交易完成后,B站持有欢喜传媒9.9%股份,成为欢喜传媒第四大股东。2021年1月,欢喜传媒还宣布与芒果TV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欢喜传媒近两年的争议比较大,无论是将《囧妈》卖给字节跳动还是被导演实名举报,时常有负面消息出现,而欢喜传媒确实很长一段时间在内容上没有特别多突破。”向凯进一步表示,此前欢喜传媒依靠互联网长视频及网剧,但是随着疫情影响消失,观众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除非大爆的剧会去观看,用于追剧的休闲娱乐时间将减少,欢喜传媒应该大胆在电影领域突破,与一些新生代的工作室、导演、编剧去合作,为未来10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电影市场走出泥潭还为时过早
尽管还有很多担忧,但上半年扭亏为盈总归是好消息。而欢喜传媒也成为电影市场的一个正面缩影,其他影视、院线公司也在快速回血。
中国电影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主导或参与出品并投放市场的影片共20部,累计实现票房146.71亿元(2022年同期为80.59亿元),占同期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73.56%(2022年同期为55.49%)。票房破10亿的5部影片中,4 部为中国电影出品。其中,《流浪地球2》《满江红》《熊出没·伴我“熊芯”》取得春节档票房前三,《人生路不熟》获五一档票房冠军。
“(今年上半年)公司主导或参与发行国产影片共234部,累计票房163.07亿元,占同期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89.31%;发行进口影片共62部,累计票房39.59 亿元,占同期进口影片票房总额的71.45%。全国票房前十的国产与进口影片均为公司发行。”中国电影还表示。
而在更早的7月4日,万达电影(002739.SZ)公布半年度业绩预告称,预计上半年营收为67亿元至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6%至39.7%,净利润约3.8亿至4.2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万达电影表示,上半年国内影院实现票房36.5亿元(不含服务费),同比增49.7%,观影人次 0.88 亿,同比增长 54.4%,“恢复程度特别是人次恢复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公司投资出品的电影《流浪地球 2》《熊出没:伴我熊芯》《宇宙探索编辑部》《倒数说爱你》和《申纪兰》于报告期内先后上映;投资出品的电视剧《他是谁》在 CCTV8 和优酷平台播出,获得较好的口碑和收视成绩。”万达电影还表示。
华鑫证券传媒新消费首席分析师朱珠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2023年1-6月,全国票房(剔除服务费)237.97亿元,同比增加52%,但未超过2021年同期的250.29亿元,其中,单二季度看,2023年第二季度票房(剔除服务费)为93.18亿元,同比增加223.4%,主要由于2022年同期疫情带来的低基数效应,但2023年第二季度票房超过2019年同期的117.57亿元,凸显观影回暖。
向凯认为,中国电影市场走出泥潭还为时过早,中国的电影票房收益目前只是集中在极少数的头部影视公司,电影院只依靠1—2两个档期完全恢复过来也不太可能,毕竟过去的三年,很多电影院都是血本无归,目前都只是理性回血的状态中,让影视公司及电影院能够保持平稳地发展下去。
向凯进一步强调,我们观察中国影视行业复苏,不能仅看几部电影取得好的票房,这只是一个表象,春节档、暑期档只是资本雄厚的头部公司获益,中国影视行业真正复苏,是要看到影视票房收益覆盖很多中小型影视公司及基层影视工作者层面上来。“目前看,今年的剧组比疫情前少很多,基本上多以短视频、短剧为主,真正去做长视频或者是大银幕的团队逐步减少,今年暑期档上映的很多影片也都是三年前立项,而非发生在近两年,中国的影视行业完全复苏要看2024年、2025年的行业整体走势,也要从政策、市场多维度观察才能做出最终评估。”他告诉记者。
向凯更是坦言,什么时候资方开始找到内容制作方,内容制作方不再为资本发愁,小型内容制作团队制作的内容能够上映,收获较好的票房收益,才是中国电影市场真正进入复苏繁荣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