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章佳
近年来,在数字经济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5G、云计算、大数据、远程医疗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发展迅速,并与多种应用场景深度融合,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技术。医疗作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最密切的场景之一,数字化与医疗应用场景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数字医疗越来越受重视。
各国加快布局数字医疗产业政策
数字社会下,全球医疗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趋势,各国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布局数字医疗产业加速发展。如,中国在2020年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并于2022年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日本在2022年出台《数字医疗健康服务产业培育战略》;欧盟在2022年出台《健康数据空间计划》;法国在2021年出台《法国卫生健康创新2030计划》等。
在各国政策、市场需求、数字技术、抵抗疫情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全球数字医疗产业发展迅速。据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2022年全球数字医疗市场规模为2110亿美元,2023—2030年将以18.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至8092亿美元。从技术角度来看,数字医疗主要包括远程医疗(Tele-medicine)、移动健康(mHealth)、医疗服务和数字医疗系统四大细分市场。其中,远程医疗是数字医疗产业最大的细分市场。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7全球数字医疗产业经济发展蓝皮书》( 下称蓝皮书 )显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医疗产业加速发展,推动医疗护理服务愈加个性化和智能化。全球数字医疗数据加快实现合规共享开放。数据是开展医疗数字化的关键,近年来,各国不断增加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未来全球数字医疗数据将加快实现共享开放。由于对准确监控健康和健身、安全存储医疗保健信息以及实时人口管理的需求不断增长,远程医疗服务的需求正在激增。同时,远程医疗硬件和软件组件的升级有助于市场的进一步增长。
近年来,中国、日本、印度等亚太地区国家政府相继开展数字医疗相关国家战略计划,同时亚太地区数字医疗市场参与度越来越高,预计将推动亚太地区数字医疗产业加快增长。
中国数字医疗规模增长迅速
当前,数字技术在医疗领域不断渗透,推动其规模增长,其中数字医疗服务、在线问诊、非处方药电商、健康消费品电商等细分市场逐步扩张,2021年数字医疗产业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元。
从技术来看,数字医疗凭借其技术优势,有助于解决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简化就医流程、降低就医费用、改善就医体验,提高疾病诊断及患者管理效率。蓝皮书指出,2021年,中国数字医疗产业技术市场规模为115亿美元,2030年有望达到788亿美元左右,从我国数字健康在医疗健康支出的占比来看,2018年以前渗透率不足3%,2021年增长至5%左右。
根据《2020数字化医疗洞察报告》调研显示,从消费者医疗数字化场景来看,仅关注保健养生信息( 了解信息 )场景渗透率超过60%,远程问诊、线上购药、疾病管理等场景渗透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总体来看,我国数字医疗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评估结果显示,“医院+互联网”面临如何将商业模式线上化、提升患者平台使用体验等方面的挑战。而“互联网+医院”在资源方面还需挂靠实体医院及医生,在政策层面发展较为落后。互联网医院成熟度整体不高导致当前核心业务( 慢病管理、远程门诊、“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 )渗透率甚至不足60%。
蓝皮书显示,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支持下,包括诊疗、医疗处方、检查与检验、医疗保险在内的医疗服务将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医疗行业数字化技术升级趋势主要表现在医疗IT基础设施、医疗软件系统、医疗数据管理系统、医疗人工智能4个方面。随着数字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医疗软件重要性不断提升,加速在医疗领域渗透,预计2027年医疗IT支出和医疗软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有望分别达到1043亿元、335亿元。
中国一线城市引领数字医疗投资热潮
打造互联网医院体系是数字医疗、智慧医疗发展的重要基础。2022年,全国超过1700家互联网医院正式获得执业许可证书,四川、广东、北京、宁夏、山东等“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及沿海经济领先省市是互联网医院建设较为集中的地区。互联网医院区域影响力的差异仍然存在,但整体来说区域发展趋向平衡。
结合CBINSIGHTS、企查猫及IT桔子数据显示,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和成都是中国数字医疗中心布局领先的6个城市,中国数字医疗投资热潮由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引领。北京市在规模以上数字医疗企业数量和代表企业估值上均处于领先水平。
近年来,天津经开区在数字医疗领域探索创新举措,继在北方地区率先采用“自建”实体医疗机构模式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实现产业聚集后,进一步拓展创新,引导企业由互联网医院向药品电商、线上科研服务平台、数字疗法等高附加值领域横向延伸,建立医药械全流程运营模式,打造全产业链数字医疗新地标。2023年2月底,随着滨海——中关村数字医疗产业园的正式揭牌,经开区加快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数字医疗高地。
广东东莞滨海湾新区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基于东莞滨海湾新区的数字医疗产业发展拥有良好的政策机遇、稳健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地理空间,其在整个东莞市数字医疗产业的规划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东莞滨海湾新区将发挥生态环境和区位交通优势,通过布局智慧医疗研发、数字医疗器械高端制造、健康服务功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信息技术与生命健康(IT+BT)融合发展高地。
陕西西安沣东新城正持续加强数字医疗产业发展,有望成为西北地区数字医疗产业新蓝海,近年来,沣东新城持续加强区域智慧医疗体系建设,提供数字医疗便民服务、大健康产业园区,引入精准医疗领军企业,不断促进优势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同时,沣东新城数字医药产业园项目计划于2023年6月投产交付,成为陕西省医药流通领域产业示范项目。
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持续加强数字医疗产业发展,2022年8月,西海岸新区与中电光谷签约,正式启动青岛数字医疗科技园,抢跑数字医疗产业赛道。青岛数字医疗科技园聚焦“一基地、二中心、三平台”,促进传统医疗与数字信息化协同发展,构建山东省首家“全要素全生态”数字医疗科技园区,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与医疗产业融合,赋能传统医疗行业转型升级。
全球数字医疗产业细分领域投资热度高
蓝皮书指出,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医疗大数据应用市场价值规模达到329.3亿美元,保守预测到2030年全球医疗大数据市场规模在800亿美元以上,2022—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达10.2%。2022年,全球健康医疗大数据赛道共产生超200起融资,共有14起过亿美元融资,领域主要分布在医学数据软件、医疗大数据分析服务、医疗数据平台、系统研发等。
2021年,AI+医疗健康赛道的初创公司通过541笔融资交易完成了125亿美元的融资,较2020年融资金额近乎翻了一番。从细分领域投资前景来看,数据资源、计算能力、算法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呈现与医疗领域不断融合的趋势。短期来看,医疗AI在辅助医疗、影像诊断、语音、电子病历等领域应用的技术较为成熟;但医疗AI在基因测序、精准医疗、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技术成熟度较低,长期来看发展前景较好。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科技的快速渗透,机器人行业受到极大鼓舞,发展迅速,如今医疗正在与机器人全面融合,引领外科技术大变革。全球医疗服务人员短缺以及医疗服务行业对自动化设备需求的日益增长推动了医疗机器人市场快速扩张。根据Next Move数据,2021年全球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08.8亿美元,初步估计2022年达到125亿美元。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技术水平的推动下,我国国产医疗机器人加速发展,在产品研发和临床应用等方面不断实现突破,涌现了微创机器人、天智航、威高机器人等领先企业。目前国内医疗机器人产业的目标是“国产替代”。未来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将实现飞速增长,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VR、AR和MR技术更多应用于医学成像、外科手术、临床治疗、远程医疗、药物研发、康复护理、医学教育等领域,进一步提升医疗的精准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尽管目前虚拟成像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刚刚起步,但VR/AR/MR+医疗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助力精准医疗的重要技术手段,为医疗服务领域带来颠覆式变革。
不过,蓝皮书指出,当前医疗物联网技术面临三大挑战。首先,不同的物联网厂商所用网络技术各不相同,医院网络环境愈加复杂,在当前医疗物联网建设碎片化严重的情况下,医院信息科的管理以及网络安全的保障将成为难题;其次,物联网技术自动、高效的特性必然带来庞大的数据增量,医院管理海量物联网数据存在挑战,各物联网系统之间存在大量数据孤岛,数据共享难度极大。另外,大量智能化终端、物联网硬件投入使用,使运维管理愈加复杂,医院计算资源、设备、环境能源的一体化运维问题越来越突出,物联网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微软发布了一款用于医疗物联网的开源软件(OSS)工具,以提升对于医疗设备数据的整合能力,使得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将这类数据转换为符合FHIR标准要求的数据,以满足安全性和合规性,从而确保了医疗设备中的数据流能够平稳交互。Zyter推出的Zyter Smart Hospitals使用Zyter数字医疗平台上最新的物联网设备连接医院不同的数据系统、部门和人员,通过将数据集成、整合到一个无缝界面中,从而打破了信息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