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网友羡慕坏了
老牌电商公司唯品会大概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因对员工好,被网友羡慕上了热搜。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程序员网友在社交媒体爆料称,自己的朋友在唯品会上班,不仅包吃包车,还开始包住了,员工公寓才300一个月。一位在附近工作,自称阿里员工的网友站出来说,那栋楼还自带游泳池。
随后,晒房的做法在各大社交媒体蔓延,不少网友现身说法称自己在广州市中心拿300元租到了一室一厅,房间厨卫衣柜家电齐全,可拎包入住,公共区域还有图书馆,健身房等生活设施。并强调,这是公司花1.2亿在市中心拿下5栋大楼建成的近700套公寓,最终以市场价的1折租给了员工。
7月19日,相关话题“公司1.2亿租楼300每月租给员工住”登上微博热搜,下面点赞最高的几条评论直指,这家神仙公司是唯品会。更多的网友留言称:“就问公司还招人吗?”“今天又是羡慕别人的一天。”“又是别人家的公司。”
据了解,唯品会耗巨资所建的这处员工公寓名为唯家公寓,2023年5月刚刚竣工启用,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地处广州大道南,距离海珠万达广场直线距离200米。「市界」在网上查询得知,万达广场周边同档次拎包入住的公寓租金一间每月差不多要3000多元,而唯家公寓的租金仅为300元/月。
▲(图源/受访者)
也就是说,唯品会此举一年能帮员工省下三万多元的租金,这让那些掏一半工资租房的打工人直呼“真香”。
「市界」向唯品会员工了解到,唯家公寓单间建筑面积在26~67平方米不等,不仅能自己住,经报备后,还能带直系亲属一起住。
唯品会相关负责人透露,为便利员工生活,唯家公寓建有会客厅、图书馆、健身房、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并为入住员工提供24小时热线等物业服务;入住唯家公寓的员工中,95后占比6成以上,刚毕业的大学生入职后也会获得抽签入住的资格。
除了唯家公寓,「市界」获悉,唯品会早前同样以市价1折向广州、上海的员工提供了总计近400套公寓。截至目前,针对在广州总部上班且在广州、佛山没有房产的员工,唯品会已解决了其中九成以上员工的住房问题。
前有董明珠公开承诺“给格力8万员工每人分一套房”,后有京东“斥60亿元建4000套员工公寓”,如今,唯品会也加入了兴建员工公寓的阵营。难道给员工降低房租负担也成了好老板的标配了?
成立于2008年的唯品会,一度是仅次于阿里京东的电商老三。只是近几年,外界对它的关注度变少了,它的体量与阿里京东拼多多早已不是一个档次,上次唯品会如此受关注还是上次,在不少年轻人眼里唯品会早就“过气”了。但翻阅社交媒体发现,唯品会却像乐视一样,悄悄活成了一家神仙公司,有着令人羡慕的员工福利。
“唯品会为全体员工提供免费三餐、宵夜、员工专属班车等服务。这次再加上1折员工公寓,相当于在这儿上班,从此包吃包车包住。”一位员工言简意赅地表示。
更多员工则从唯品会的整体上班环境上公开炫耀。据了解,唯品会设有图书馆、游泳池、健身房、桌球馆、射箭馆、乒乓球馆、篮球馆、高尔夫馆、KTV、攀岩墙、按摩室、爱心妈妈小屋。此外,还有电影院同步院线上映热门电影,每周两次太空舱午觉免费睡,有造型师专门做头发和做美甲。
吃货们最爱的则是两层食堂,甚至有隔壁的阿里同学借工牌来蹭饭。网友纷纷表示:唯品会员工拿着互联网工资,享受着国企待遇。
在薪酬上,员工不多的唯品会丝毫不逊于其它互联网大厂在广州的薪资待遇。
「市界」搜索招聘网站发现,同在广州区域招聘的高级java开发工程师岗位,唯品会开出的薪资为25-35K,阿里为15-30K;唯品会服务运营经理一职,给到的薪水是15-30K·15薪,网易类似的服务项目经理则是12-20K·16薪。
就连唯品会的实习生待遇也不错,唯品会运营实习生为120-160元/天,网易为100-180元/天。
对此,有声音认为,“唯品会令人艳羡的福利背后说明一个问题,员工创造的效益远远不止这些。”
闷声发大财
总部在广州的唯品会,算得上是最早的一批电商弄潮儿,成立于2008年,比淘宝推出天猫商城的时间还要早,这一年京东甚至差点破产,比拼多多更是早成立七年,并且只用了短短四年就登上了资本市场。而与唯品会同期成立的乐蜂网、聚美优品、蘑菇街、美丽说、凡客、寺库等差不多死的死,伤的伤。相比之下,唯品会不仅活着而且活得很滋润。
虽然风头不及阿里、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过去几年唯品会也被许多人淡忘,但其却活成了一家闷声发大财的互联网公司。
截至2022年末,唯品会已拥有5.4亿注册会员和2.6亿累计客户,尽管比不上京东、阿里的万亿GMV,但唯品会当年GMV也有1752亿元。并由此带来可观的业绩——2022年唯品会收入达到1031.52亿元,62.99亿元的净利润也创下历史新高。
这是什么水平?其收入是同期阿里的12%、京东的10%,净利润则分别是同期阿里的10%、京东的60%,已经是相当大的体量。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唯品会从2012年第三季度实现首次盈利开始,就没有中断过这条盈利之路,最近五年来每年都能净赚几十个亿,近期更是高调为员工们撒钱搞福利。
更有意思的是员工规模,唯品会披露的总员工数量为6815人,相比之下阿里和京东的员工规模分别为23.97万人和45.07万人,虽然其中有部分劳务外包的影响,但总体来说唯品会的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都是遥遥领先的。
极强的赚钱能力支撑下,唯品会也是口袋满满——2022年末其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高达219.39亿元,占总资产的33%,阿里和京东虽然手握更多现金,但占对应总资产的比重分别只有11.2%和13.2%。
如此“能打“的唯品会,是如何炼成的?
成立于2008年,上市于2012年,唯品会是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也是国内率先开创“品牌特卖会”这一商业模式的电商平台,最大的噱头就是“以远低于门店零售的折扣价,向消费者提供品牌正品”。
具体来说,唯品会能够以低廉的价格买断品牌库存尾货商品,再销售给消费者,从中赚取差价。以此帮助品牌销售淡季或流动缓慢的库存,节省成本、快速变现,同时让消费者以相当于“山寨”的价格买到品牌正品。
从某种程度上,只要大牌有消库存的需求,消费者有低价买正品的需求,唯品会就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北京崇文门,唯品会线下品牌折扣店。图源/视觉中国)
精准踩中这一商业模式只是第一步,从财务数据来看,唯品会还通过占用上下游资金,极大提高自身资金运用效率——2022年末,其应付账款为150亿元,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达到62天,但应收账款只有5.68亿元,存货也只有55亿元,整个营业周期只有29天,这意味着光是占用上游供应商货款,就足以满足唯品会基本的营运资金需求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业绩整体走高,盈利能力一流,但在近几年增长遇阻的背景下,唯品会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压缩成本。
比如2019年开始,唯品会从经营自有配送服务改为与顺丰合作,优化了物流运营效率,将运费和装卸费占收入比重降到了5%以下;2022年唯品会将营销费用大幅削减44%至28.4亿元,广告费近乎砍半,这或许是唯品会声量有所减少的重要原因;还比如2022年唯品会员工人数减少了1198人,主要就是由于线下门店战略优化和人员外包。
种种降本增效措施的作用下,唯品会2022年虽然收入有所下滑,但近几年毛利率基本稳定在20%左右,净利率还有所突破,在2022年达到6.12%的历史新高。
低调的温州富豪
出生于1972年的唯品会创始人沈亚,是名地道的温州商人,虽然公司成立已长达15年时间,但他在互联网上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也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低调”,是公司员工对他的一致评价。
2019年,沈亚的个人财富就达到54亿,登上胡润百富榜,到了2023年,他以95亿财富,与永辉老板、紫燕百味鸡老板等一起,并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2321位。最巅峰时,唯品会市值几乎相当于10个当当,3个聚美。
温州人经商头脑和能力闻名天下,沈亚如何带领唯品会活成了垂直电商的奇迹?他又为何被业界称为“马云最想见的电商人”?
事实上,沈亚早期的创业经历和电商没有一点关系,他继承过父亲的电子仪器厂,自己开过电池厂,也和老乡洪晓波合作卖过手机配件。
直到2008年在长江商学院攻读EMBA,沈亚接触到了法国VentePrivee的奢侈品限时抢购模式,彼时国内线下奥特莱斯模式已经在一二线城市被验证过,电商也逐渐被大众接受,沈亚决定将两者结合起来,打算以“品牌折扣+限时抢购+正品保险”为定位,做一家线上奢侈品电商,这就是唯品会的诞生契机。
在长江商学院EMBA的校友故事中,是这样描述这段经历的:毫无电商经验的沈亚凭借“几乎抱着计算机睡觉”的毅力,成功拉起了唯品会的大旗。但是1个月后,他就遇到了金融危机,唯品会整月只开了18单,其中还有12单来自他的亲友。
有着温州商人敏锐血统的沈亚,立刻意识到其中有问题,并迅速转变思路,放弃一线奢侈品,将主打品换为二三线,且在中国知名度更高的、大众消费得起的品牌,比如耐克,阿迪等。
“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标语正式打出。作为平台方,唯品会受品牌商的欢迎,因为它能帮自家卖掉库存及过季商品,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限时折扣的诱惑力难以抵挡。
2009年-2011年,唯品会营收分别为0.19亿元、2.16亿元和14.3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00%,公司年订单量达到727万件。
2012年3月,唯品会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两年后,唯品会市值接近100亿美元,超过网易,是新浪2倍、搜狐3倍,更是当当近7倍。
▲(图源/视觉中国)
上市后,沈亚更是带着唯品会一路快跑,营收从2013年的103.44亿元增至2022年的1031.52亿元,净利润也从3.19亿元增至62.99亿元。过程中在2021年3月创下309亿美元的市值高点,约合人民币2011亿元。
但51岁的沈亚和上市11年的唯品会,正面临新的问题。
2022年唯品会首次出现年营收下滑,11.88%的同比降幅并不算小,与此同时,其活跃客户数同比减少9.69%至8480万,订单总数同比减少5.99%至7.4亿。
同年唯品会净利润之所以能够有明显增长,并非因为毛利率提高或盈利能力增强,而是以2021年同比减少20%的净利润为基础,叠加降本增效的一系列举措得到的结果。
前不久在唯品会担任首席财务官3年之久的David Cui辞去了职位,新任首席财务官曾在小米担任副总裁,而小米历来在成本管控方面颇为严格,可见唯品会当下对控制成本的重视程度。
从行业竞争来看,唯品会的处境也从过去的“一枝独秀”变为了“群狼环伺”——众多与唯品会合作的品牌已经在天猫上开起了自家折扣店(outles店),必然与唯品会形成竞争关系;前不久的阿里大变革显示出重回“淘宝”根源的风向,也意味着将更加聚焦下沉市场;还有拼多多、京东等众多电商巨头斥巨资上线百亿补贴,布局品牌折扣领域。
在此背景下,唯品会多次试图拓宽发展路径,2014年收购乐蜂网75%的股份入局美妆品类,2015年涉足消费金融,2017年则尝试转型综合电商,但最终创始人沈亚还是在2018年宣布“回归特卖”。
问题在于,降本增效并不能带来持续增长,“水份”陆续挤掉以后,唯品会接下来的增长驱动力仍是未知数。
一个细节是,在已有的股权激励名单中,沈亚和洪晓波分别获得唯品会265.36万股和268.2万股股票,但2026年末和2029年末才会陆续到期,且行权价格高达66.85美元/股和68.35美元/股,距离当前16.73美元/股的价格还相去甚远,也意味着唯品会与两位创始人预设的发展路径间出现了明显偏离。
截至7月20日,唯品会最新市值为93亿美元,距离曾经的市值最高点已缩水近70%,沈亚15.4%的持股比例对应市值为14.3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3亿元)。
重重围困下,唯品会和沈亚还能再打赢一次突围战吗?
运营 | 刘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