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商学院
编辑|王晓旭
外贸是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何做大外贸这块蛋糕? 牛华勇认为,劳动高度密集型企业已经不适合在国内发展,外迁时要融合在地文化。而不具备外迁条件和产业升级的小微企业要成为“珊瑚礁旁边的小鱼”。
关于外贸企业在海外建厂,牛华勇表示,我国企业真正大规模走出去也就十多年的历史,“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在那之前只有少量企业出去探路,在那之后开始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去。我国企业走出去经历这样的第一阶段后,目前处于第二阶段。
牛华勇说,第二阶段,是在文化上进一步和在地文化进行融合,文化融合在初期可能会很痛苦。比如初期我们派了大量的干部、员工到当地市场去,时间久了发现当地人和我们有一些不和谐的地方。当地人可能觉得你用我们的资源赚了很多钱,可我们的村民不能去你那里工作。另外,有些地方相对比较艰苦,可能政治稳定、经济稳定都是问题。
牛华勇认为,最近几年民企发生翻天覆地的本质变化,民企越来越多地和在地进行融合。因为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的问题基本解决了,现在要解决的就是怎么和当地的企业、社区、社会环境、政府、NGO组织打成一片。
“今天,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大量了解中国文化、精通当地文化的在地人才作为企业管理的桥梁,这是非常核心的。”牛华勇说,另外,走出来办企业要融入当地,而不能与当地切割开。一定要考虑到当地政府、社区、居民的感受,要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双赢局面。
我国外贸出口情况如何?牛华勇表示,近些年的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占比越来越少,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数字产品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尤其近几年,随着国家技术发展,新能源车和相关产业急速发展,成为亮点,在出口结构中的比例越来越高。
外需减弱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如何促订单扩市场?牛华勇认为,小微企业要想在下一步竞争中取胜,要积极布局和科技产业、科技链条转型升级有关的行业中去。小微企业作为产业集群中的一个点,要有目标和能力去做隐形冠军。想办法在自己的行业中做转型,有大量之前在中国已经规模非常大的产业,大概七成的企业走量,三成的企业走品牌,以前走量的发展很快,走品牌的发展慢,但是现在走品牌的可以快速脱颖而出,而走量的反而出现很大困难。无论小微企业还是大企业,都要从以速度扩张为导向,转变为以品质提升为导向。
在走出海外的过程中,一些小微企业不具备外迁的条件,如果在本地进行产业升级又不具备资金、人力、技术,这部分企业该怎么办?牛华勇表示,这部分企业在大的产业集群里,就像大片的珊瑚礁旁边的小鱼,珊瑚礁上长珊瑚,旁边有植物、鱼群,其实是一个生态系统。像腾讯或者是阿里这样的企业,都能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小微企业需要盯着这个生态系统,就在珊瑚附近游来游去,不要往大海里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