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A股跳空高开,后由于缺口拉拽冲高回落,但依然在向上态势中。当前,市场上不乏有人喊“政策底”,遥想当年李大校的说法,政策底之后再有人喊市场底,市场底之后还有“钻石底”,愚以为,这些都是自媒体的噱头,底部应该是一个区间。我们价值投资人所知的是当前的整体估值合理,是一个适宜长期布局的位置,但并不确定当前是什么底,因为人心和人性不可测。投资人猜测底部没有必要也很难准确,毕竟,底部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确认,真的走出了 底部很多人才会醒悟,人们再去回头找理由。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通读文件,发现政策聚焦在需求端刺激消费,诸如房子、车子、家居电子、餐饮、健康、文旅、文娱、电商、物流等等消费细分投资人兼可关注,是短期投资热点。文件中提出的带薪休假,的确是件好事,却不是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
资本市场关注什么?关注消费者的钱哪里来?愚以为拉动消费只有一条路:促进就业和提高收入,是什么阻碍了消费?是没钱。以汽车产业举例,打败汽油车的不是旧车淘汰,也不是环保政策,而是锂电池车在使用上成本更低,一箱电70度不到100块,一箱油300块油箱还不满。不是老百姓有钱不花,而是因为疤痕经济,消费者要补现金流提高储蓄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说到底还是收入不够多,如果收入充裕,相信大多数消费者会在消费上更加豪气。就像以前的梗:当我有了钱,早上豆汁我点两碗,喝一碗倒一碗。这不就增加消费了嘛?
所以,目前面临真实的问题不在于拉动消费本身,而在于增收和稳就业。那么如何增收和稳就业?从投资角度,我认为:就业增量靠平台,就业质量靠科技。
发展互联网平台企业就是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增加就业的主要手段,至少过去20年就是如此。一定要记住,互联网经济是实体经济,不是虚拟经济,因为互联网的背后是一个个的制造业实体企业,互联网上最多的是供需信息,平台擅长于颠覆那些信息不对称的传统行业。比如电商比线下商业实体发展更快,是因为线下商业实体有很多中间商,什么市级代理、省级代理、全国代理等等,一大堆中间商都要赚差价。而电商就是打破了这种中间商格局,不让中间商赚差价,厂家让利给消费者。
还有,最近20年,网约车、快递、即时配送(外卖)、自媒体、直播等等都是由平台缔造的就业。在2008年拉动内需替代出口的同时,中国电商也走上了迅速扩张的道路,利用购物节和各种模式创新,比如拼团、带货直播、内容电商等等,电商一度成为产业风口,繁荣内需的同时,也为投资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机遇。比如早年投资淘宝店的,比如后来赶上拼DD快车的,比如直播带货的早期玩家,都获得财富跃升的机遇,从草根直达财富顶层。所以,未来要提高就业增量,应该继续支持平台经济发展。让平台去颠覆那些信息不对称的细分行业领域。
那么如何提升就业质量?提高收入水平?要靠创新。也有现成的例子,英伟达老黄卖显卡,结果显卡越卖越贵,性能反向升级,指鹿(RTX4050)为马(RTX4060),玩家只能捏着鼻子照买,还要担心人工智能、矿机再次爆发,和玩家抢GPU。如今游戏显卡业务只占英伟达业务不到两成的比重,所以未来英伟达在涨价上不会手软,英伟达利润率还会提升。你看,技术保证了企业利润率,进而企业分配给员工、供应链条上企业的财富也必然会增加。英伟达员工年薪平均在22万美元,未来还会进一步增加。
综上,更加建议投资人关注另外两条投资思路:一条是平台经济的思路,有信息不对称的领域都可以拿互联网来颠覆一下,打造全新格局,类似2008年后电商的财富机遇还会重现。另一条是科技发展思路,大原则就是人无我有,比如医药制造企业的重点是创新药而不是仿制药,比如汽车制造的核心是电池、电机、电控,以及一体化铸造、轮毂电机、高续航电池、快充技术等等,价值投资者经常强调护城河,企业能够做到其他企业做不到的事就是护城河,护城河优势可能来源于企业的规模,也有可能来源于企业的技术壁垒。由于反垄断法的存在,一般我更看好技术壁垒型企业,而不是规模壁垒型企业。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