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康》·中国小康网 赵狄娜
伽蓝集团始终持续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的投入,加强对新产品、新材料及其他资源综合利用的研发,通过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倾力打造绿色低碳产品。
供图/受访者
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如何实现绿色经营?如何担负起社会责任?如何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中,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去思考的命题。
作为国货美妆的头部企业,伽蓝集团在这条路上步履不停。其董事长兼总裁郑春颖很早就清楚地意识到,只有抓好经营管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的可持续,企业才能走得长远。他表示,成立22年来,伽蓝集团的愿景从来没有变过——致力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稳定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世界级消费品企业。“为了实现这一愿景,我们将会持续努力,打造中国人自己的世界级品牌。”
把“绿色”贯穿始终
绿色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所必须坚持和落实的重大战略思想。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得以提出,并贯穿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
对此,伽蓝集团始终持续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的投入,加强对新产品、新材料及其他资源综合利用的研发,通过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打造绿色低碳产品。同时,以环境友好型生产及运营方式,积极倡导员工进行绿色办公,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一家创新型的绿色低碳企业,伽蓝集团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环境保护为目标,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节能环保新技术,在产品使用设计、绿色包装及绿色原料成分等领域开展了大量技术研发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道。化妆品的研发生产和包装设计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推动行业绿色发展事关消费者健康和环境保护。比如旗下的自然堂冰肌水开发出全球首款一次注塑成型环保包装,“采用一次注塑成型技术,由中、英、德、瑞、日、韩等七国科学家历时一年开发成功,全球首创,生产效率高、能耗低、节能减排,装潢替代传统油漆喷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90%”。此外,集团还与太空科技研究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深入研究模拟太空环境对人体生理系统尤其是皮肤组织的影响,并针对性地采用真空泵设计,确保在微重力的环境下能够将内容物料体泵出,极大地提高了太空环境下使用产品的便捷性,同时每按一次泵头,瓶底活塞上移,保持瓶体内部真空,确保料体不被外界环境污染。
一方面注重绿色设计,一方面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生产制造之中。伽蓝集团加强对能耗、水耗等主要资源消耗指标的控制管理,通过不断改进设备工艺、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物耗;加大对水利用系统的投入,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能源综合利用工作,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实现污染物产生量的最少化。2022年,伽蓝集团在生产过程中综合能耗约为1114.8吨标煤;单位产品组件耗电量为9063.42兆瓦时,同比降低2.75%;单位产品组件耗水量为16.2万立方米,同比降低12.18%。
而在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工作达到节能减排目的方面,伽蓝集团做了一系列努力。包括替换节能光源+集控温控开关项目:在确保消防安全和质量的要求下,将150瓦日光灯更换为50瓦和30瓦LED节能灯,对温度开关进行集控权限管理,确保温度设定符合节能要求,增加冷却水冷量回收,全年节省电能约30万千瓦时。浓水回收系统+冷凝水回收+免洗瓶+配制CIP项目:通过蒸汽冷凝水回收用于污水药剂配制,减少玻璃瓶洗瓶,并自动化配制CIP洗锅,每年可以减少用水约25000吨。纸箱代替及回收项目:通过循环箱代替部分纸箱以及回收供应商纸箱用于内部产品流转,每年可减少使用114.2万个纸箱,相当于减少砍伐约12000棵树木。
开启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伽蓝集团的另一个“绿色”议题。在云南“美素野生小玫瑰种植园”,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令人欣喜,这源自伽蓝集团多年来针对云南原生小玫瑰品种保护所做的努力。为传承这一珍稀物种,伽蓝集团邀请中国民族植物学开创者、中央民族大学龙春林教授出山,于2015年9月带队到云南西部香格里拉地区,跋山涉水,在海拔3500~3800米的山林中寻找了20多天,采摘到164颗野生小玫瑰成熟果实,获得了3000多粒种子。这些珍贵种子中的一部分,于2016年4月6日通过“实践十号”卫星进入太空育籽,经过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等特殊太空环境后,玫瑰的香气、生长能力、抗氧化、抗辐射能力发生特殊的变化。而通过航天搭载的云南野生小玫瑰种子,由伽蓝研发中心与上海园林科学研究所合作进行人工育苗,在确保育苗成活的情况下,分批移植到云南“美素野生小玫瑰种植园”。
在落实保护“陆地生物”的生态目标的同时,伽蓝集团还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2018年,集团与西藏农牧学院展开喜马拉雅野生植物人工驯化生态栽培示范项目,栽培的植物用于科研和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一方面替代人工采摘野生保护性植物,减少对当地自然生态的破坏,守护雪城高原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为当地注入新兴产业,提高土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这一公益植物园的建设,为集团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动能。
多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的总要求和总目标。多年以来,伽蓝集团持续致力于推动乡村振兴,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伽蓝集团旗下自然堂“种草喜马拉雅”公益行动,从2016年至今已经举办七季。在西藏日喀则地区种植了累计566万平方米的绿麦草,坚持了其“取之自然,回馈自然”的公益初心。
西藏地区地处青藏高原,是全球最大的高原之一,生态环境十分特殊,海拔高,气候干燥,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的共同影响,其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水土流失和植被沙化情况日趋严重,冰川消融使草地生态退化,威胁着各种植物、动物的生存。据伽蓝集团公关传播总经理陈娟玲博士介绍,多年来,自然堂种草喜马拉雅公益项目优选种植的绿麦草,改善了当地的土壤环境,让荒滩变为良田,助力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改善后的土地,不仅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而且带来了绿肥的效果,改种土豆成为耕地,提升了土地的生产力和利用价值,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
将收割后的部分牧草免费发放给贫困户,用于牛羊过冬,不仅减轻了农户外购牧草的开支,还带动了畜牧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据来自锡钦乡岗西村第十一批驻村工作队队长巴桑介绍,岗西村一共160户,自然堂种草喜马拉雅公益行动全村所有户均覆盖,并包含了20多个流动户。“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每户可获得分红1000元左右;二,每人每年可收获劳务费达6000元左右;三,种植的绿麦草可分配给每户作为饲草使用,可达150斤左右,人数多的家庭会获得三四百斤。”巴桑表示。此外,自然堂喜马拉雅环保公益基金还向当地合作社捐助了种草所需的人工成本、机械成本等资金,并监督其使用过程,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023年9月,自然堂种草喜马拉雅公益行动还将再次前往西藏,见证100万平方米绿麦草的收割。”陈娟玲博士说道。
以环保公益为起点,自然堂立足自身优势,不断深入与当地的合作,助力地区民生改善经济发展。旅游产业是西藏自治区发展的重要产业,建设特色小镇是西藏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抓手。2011年“林芝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建设项目被广东省列为重点援藏项目,2017年在广东省对口支援之下,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竣工,但是鲁朗小镇的发展依然面临压力。据鲁朗镇镇长刘可疆介绍:“对于鲁朗地区政府和人民来说,巨额投资项目建成之后,虽然具备了硬件基础,但是如何科学地运营发展,如何更好地融入市场、把握产业机遇,就成为最重要的课题和任务。”自然堂在广泛考察西藏地区的基层县(区)并大量筛选各类项目之后,洞察到鲁朗地区对喜马拉雅公益事业的重要意义,在2018年鲁朗小镇开业运营伊始、缺乏市场补充力量的关键时点,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鲁朗小镇建设,助力地区持续发展。
增进当地群众有关美丽健康生活的知识技能也是自然堂关注的重点领域。从集团内部抽调技术骨干担任授课教师,向鲁朗镇下辖的行政村村民传授化妆品使用技巧、皮肤保养等知识。每次课堂结束,还向村民免费捐赠化妆品。这样的“美丽课堂”活动帮助当地群众接受美丽理念,促进生活品质提升。从成效来看,有更多的当地年轻群众,在接受美丽课堂培训后,具备了时尚意识,更加注重仪容仪表和精神面貌展示,学会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宣传自己家乡特产或自己家庭的旅馆;有更多的中老年群众开始接受使用化妆品的习惯,逐步形成健康美丽生活的观念。
人文关怀筑就大爱
早在2011年2月,伽蓝集团就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立为期四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创新公益模式携手致力于保护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增进各民族了解与文化认同,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团结向心力,开启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项目”。据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国家民委以及地方政府共同合作,在四个少数民族社区成立了手工纺织示范基地,包括“云南泸沽湖摩梭手工纺织”“云南玉溪花腰傣族手工艺”“海南五指山黎族黎锦”“湖北宜昌土家族西兰卡普”四个子项目,把传承民族技艺和文化、促进地区经济和发展、提升公众认知和影响力作为三大目标,真正践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
阿七独支玛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曾带领全村妇女一起做手工纺织的围巾和披肩。她说:“我希望手工纺织的收入,能够让孩子上得起学,让老人看得起病,让更多年轻人不用外出打工、留在家乡就能挣到一样多的钱,那样我们摩梭大家庭就不会散。”伽蓝集团看到了很多这样的现状,也希望把手工纺织作为摩梭人的“可替代性生计”,既传承手工艺,又促进经济发展,让更多摩梭人留在家乡,真正传承优秀的文化和习俗。
在项目专家的建议下,阿七独支玛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并为12 种传统摩梭图案申请了设计专利,这些图案承载了摩梭人的生活、文化和艺术的方方面面,既传承了文化,也让摩梭手工走出了与机器纺织的同质化竞争。“阿七独支玛”这一注册商标,已经成为摩梭手工纺织的代表性品牌,并设计了一整套精美包装。伽蓝集团多次组织“云南泸沽湖摩梭手工纺织人文之旅”,以阿七独支玛为素材、上海艺术人文频道导演拍摄的电视纪录片《阿七的梦》,还荣获了第十二届欧洲人文论坛颁发的最佳社会类纪录片奖,把摩梭的传统手工艺和文化价值观传播到国际舞台上。
陈娟玲曾这样描述过这一项目所带来的美好:“最难忘的是在温泉村的夜晚围着火塘和阿七妈妈及族人谈天说地,聊到兴致处,美丽的摩梭姑娘端着自家酿的苏里玛酒,拉开嗓子唱起摩梭情歌。席间,有人提议去外面看星空。于是,一帮人三三两两手挽着手行走在漆黑的村路上,周围一片寂静,抬头望着繁星漫天。那一刻,我只听到内心的声音,那是不曾被粉饰过的自然的美好和原始的感动。”
郑春颖也表示,作为中国化妆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将东方生活艺术和价值观的精髓传遍世界,为消费者提供爱不释手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世界一流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帮助消费者实现更加美好快乐的生活!这是伽蓝集团的使命和责任。“未来,伽蓝依然坚持履行社会责任,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责任。要从环境、社会和企业管理的角度综合考虑,并在发展业务的同时,矢志造福人类的公益事业,致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教育、保护环境,确保事业可持续发展。”
全域数字化转型布局
全面数字化伽蓝集团业务全面数字化的基础建设已经完成,数字化运营也走上正轨,智能化营销的3.0时代即将到来。供图/受访者
“数字化转型必须是一把手工程,数据智能是方向。”在时代的大趋势下,伽蓝集团迅速完成了数字化蜕变,交上了一份令人意外的“答卷”:2022年,集团数字化营收占比98.8%,同比增长50.8%;数字化零售占比达到76.1%,数据库人群资产总数达到9.66亿元,会员资产达8190万元;终端网络在线率达96%,BA在线率超过80%。
2018年,郑春颖就敏锐地发现,数字化变革已经成为企业面向未来的必选项,进行数字化转型已迫在眉睫。“如果不转型,结果不是消费者离你而去,而是你离消费者而去”。2019年,伽蓝集团开启了数字化转型,致力于成为数字化驱动的生物科技美妆企业。通过引入外援开展内训,达成管理岗和核心岗的数字化思维和认知,并从顶层设计转型战略,明晰制度、流程、人员、业务、架构等多方面变革方向和内容,设计出一套适用于集团的商业模式,而后向中层及业务人员渗透转型思路,明确变革细节,分三步(业务在线化、数字运营化、营销智能化)来实现公司的数字化转型。
很快,伽蓝集团以自然堂作为“实验品”系统推进“一盘货”项目,形成了特有的“业务模式创新+IT技术实现+制度保障”的三轮驱动方法论,并加码数字基建,搭建了一个“3+N+1”的数字化业务中台,不仅实现了库存的灵活调配,还打通了数据孤岛,实现订单交易、营销政策等数据实时透明在线。伽蓝集团还通过数据分析能设计出8个场景、11个人群模型,通过分人群的运营不断地迭代优化人群模型,精准触达从而提升销售转化。在数字化基建、外部资源打通的过程中,最终实现了在线资源、消费者资产和数字化零售三方面的重大突破;通过一盘货模式和云店的三次升级,构建了一个数字化的全链路生态圈,实现自身产业价值的跃迁。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结果就是:面对2022年大环境的冲击,伽蓝集团不仅各品牌新品的研发工作保持顺利开展,“一盘货”“一件代发”等让商品供应得以有序保障,一揽子政策把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降低到较低水平,并带动代理商总体利润提高3~5个百分点,零售商引流新客超过60%,逆势实现了增长。
在7月6日举办的“探寻变量2023第四届首席数字官闭门高峰论坛”上,伽蓝集团数字零售运营部总监赵蕾在分享数字化转型经验时表示,伽蓝集团云店3.0以数据为抓手,以数字工具为基石,结合营销策略赋能,实现分人群精细化运营,千店百策,持续为线下门店引流,赋能生意增长。“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运营,我们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智慧零售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前,伽蓝集团业务全面数字化的基础建设已经完成,数字化运营也已经走上正轨,智能化营销的3.0时代即将到来。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8月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