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毓婵
编辑|乔芊
AIGC的浪潮正在飞快从B端涌向C端,2023年夏天,许多人第一次与AI发起了对话,第一次获得了自己的数字形象,或者第一次看到了AI依照自己的意愿生成的图片。
美图是一家与 AIGC 关联性很强的公司——从仅仅只是帮用户把照片变得更美,到直接帮用户生成艺术照,这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进化。
今年6月,美图发布了自研视觉大模型奇想智能(MiracleVision),并将至定位为“懂美”的AI视觉大模型。同时,还推出了6款涵盖视频、设计和数字人等领域的AI产品,包括AI视觉创作工具(WHEE),AI口播视频工具(开拍),桌面端AI视频编辑工具(WinkStudio),主打AI商业设计的(美图设计室2.0),AI数字人生成工具(DreamAvatar),美图AI助手(RoboNeo)。
AIGC对美图收入的影响
上周,36氪在美图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之后,采访了美图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欣鸿。吴欣鸿介绍了MiracleVision大模型及其相关应用的市场进展,也谈论了AIGC给这家工具属性非常强的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
今年上半年,美图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20.4%,达1.51亿元。美图公司月活跃用户数达2.47亿,同比增长2.5%。
另外,吴欣鸿在电话会议上介绍,帮助口播创作者提高生产效率的新软件“开拍”月用户数已经突破了20万,“WHEE”的AI效果生成数已经超过200万,WinkStudio目前已经获得上万名视频创作者使用,美图AI助手RoboNeo仍在公测中,主打AI主播和AI演员这两大数字人服务的DreamAvatar刚刚上线。
以下是36氪与美图董事长吴欣鸿的对话内容:
Q:在电话会议上,您介绍了影像生产力工具目前开拓市场的进度和月活数据,您对目前的进度满意吗?
吴欣鸿:我对这个进度的态度是“中性”的,不会用“满意”这个词。我们是一家产品公司,而产品永远都有改进的空间,一直在迭代。如果有一天我们觉得满意了,那可能我们需要警醒,是不是看不到问题所在了。
另外,发布时间还太短了,从今年6月到现在,也就过了两个多月。美图秀秀这样一个修图工具,用了15年的时间去迭代,直到今天,我们都还觉得它有很多问题。所以,可能还需要过一段时间,这些新发布的产品才能慢慢呈现出我们理想中的雏形。
Q:您认为,对这几款新的影像生产力工具来说,现在更重要的是月活数据还是付费用户数据?
吴欣鸿:都重要,但非得二选一的话,那付费用户数据更重要,我们非常需要有造血能力。因为在自研视觉大模型上需要越来越大的投入,我们需要有很多算法人才加入,还需要在GPU的算力上有更大的采购。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收入的支撑。
美图AIGC布局
Q:接下来美图在AI写真方面会有更多的动作吗?
吴欣鸿:会的,AI写真的玩法,未来会以不同的形式一直存在,包括它跟视频的进一步结合等等,在全球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未来大家能看到美图在这个领域的进一步探索。美图也会把垂直的品类效果做得更极致,特别是跟社交传播有关的。比如AI写真,大家要发到社交平台嘛,像朋友圈、小红书等等,除了自身的用户生态,我们也要重视外部的运营。
最近有AI写真类软件在市面上爆火,我们认为这是好事,因为它的出圈极大拓宽了AI影像的市场,让更多的用户接触到AI影像并培养了用户的付费意愿。这不仅对行业是利好,美图作为影像赛道的头部公司也是受益的。
Q:您提到会推出“美豆”,一种针对高频AIGC用户的单购付费体系。对AIGC来说,用户是需要一种比VIP订阅制心理压力更小的收费模式吗?
吴欣鸿:是的,我们内部称为单购。订阅和单购是两大收入来源,订阅当然是比较长期,很多用户都是选择以年为单位来订阅的,而且还会有续费,对我们来说续费相当于复利。每年都有很多老用户续费,新增很多新用户订阅,这是基础。
单购是订阅很好的补充,也就是您所说的,让用户的消费门槛更低。另外也是考虑到一个实际的情况——现在越来越多的功能都在云端,都是需要消耗GPU算力的,因为云端能更好地去协同,它比后端的优势要强很多。但是,云和GPU的算力背后,是越来越高的成本。我们要保证不会亏钱,这也是很实际的考量。
美图VIP会员数据
Q:美豆只适用于新的工具,而美图秀秀还会以VIP订阅为主,对吗?
吴欣鸿:实际上都会有,无论是美图秀秀还是其他的产品。可以理解为组合拳,美豆与VIP是互补的收费策略。
Q:美图会在今年下半年正式推出美豆吗?
吴欣鸿:是的,已经在内测了。
Q:美豆的价格和市面上同类型的AIGC软件的收费标准相比,会更便宜,还是更贵?
吴欣鸿:随着规模的提升,价格会逐步降低,因为规模效应才能够有效地分摊成本。美图具备规模效应的优势,因为有足够大的用户基数去分摊。
Q:在生产力场景方面,除了“一锤子买卖”之外,美图还会探索更大的想象空间吗?比如有没有可能与内容类公司合作,获得版权收益;或者与医美类公司合作,获得客户转化的广告收益?
吴欣鸿:这也是我们不断探索的。生产力端有很多需求,并没有被很好地满足,这是巨大的商业机会。同时,这块业务也急不来,生产力场景需要非常深入,深刻理解行业,而不是像生活场景那样做一些标准功能,大家都能用。所以生产力场景的进展会稍微缓慢一点,但一旦进入这个行业,也会获得更加长期稳定的收入。
我们先从身边的优势行业入手。美图的总部在厦门,厦门有很多鞋服公司的总部,比如说安踏、特步、361、鸿星尔克、匹克等等,我们跟他们沟通起来会比较便利,我们正在了解他们的需求,寻求进入他们的工作流的机会。
Q:美图跟鞋服公司的合作,是能帮用户一键换装、试穿新品吗?
吴欣鸿:试衣换装只是功能之一,即让消费者不到门店试穿,在线上也能把新衣服穿到自己的数字形象身上,实现非常逼真的、多角度、多动作、多场景的试衣效果。
另外,这些鞋服企业也有设计需求,美图的AI模型能够帮助他们的设计师更快地找到灵感,锁定方向,让产品设计、研发、生产的时间缩短。
在产品的电商销售上,也有很多合作的机会。比如说AI模特不一定要实拍,AI电商图和详情页的物料,可以用AI来辅助制作,来降本增效。
Q:接下来,MiracleVision与基于它而生的影像生产力工具的主要进化方向是什么?是更美、更精细,还是更多场景和选择?
吴欣鸿:我们给MiracleVision的定义是懂美学的AI视觉大模型。美学是一个听起来很虚的东西,但是它又是我们最核心的能力。我们为了让大模型有美学的底蕴,其实做了很多工作:包括邀请艺术家、设计师共同研究美学趋势,还搭建人工和机器混合的美学评估系统,通过人工筛选进行美学打分等等。我们还在搭建美学创作者的生态,跟更多创作者来共建大模型。
所以,美学如果具象化,首先它是一个很惊艳的生成效果。两个模型在同样的任务要求下,哪个做出来的效果更好?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能很直观地看得出来。所以,在视觉大模型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阶段,惊艳的生成效果绝对是杀手锏。它会跟用户增长和付费转化密切相关。这也是我们主要的定位或者说进化方向。
Q:理想状态下,您认为美图的工具属性与社区(或称平台)属性比例应该是几比几?美图希望做一家100%工具型产品服务的企业吗?
吴欣鸿:如果要给一个比例的话,我觉得工具属性占至少90%,社区占10%。美图首先还是工具,但是社区会占据一些比例。
比如说AI大模型,我们需要去建立大模型创作者和开发者生态。这需要由社区来交流、反馈、让用户展现自己的作品或者产品。
另外在用户端,也有社区的需求。美图秀秀里面有一个叫“画廊”,点进去就能看到很多用户分享用美图生成的AI创作,比如说美图配方、用户DIY的配方,其他用户可以一键使用,这都是基于社区的框架才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