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借由AI的力量,打造一个与每个人生活朝夕相伴、形影不离的智能生态,这大概是吴泳铭和阿里巴巴对未来的定义。
9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新任CEO吴泳铭发布全员信,确立“用户为先、AI驱动”这两大战略重心,据此重塑业务战略优先级。“用户为先”不难理解,那么,这位新上任的CEO为何如此强调“AI驱动”呢?
01 AI:提升互联网的维度
以行业视角看,这是电商及互联网行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经过二十年多的发展,传统互联网成为一片红海,各大应用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已经严重同质化。创新乏力的后果,就是用户增量逐渐趋0。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这个增量与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一半。
在残酷的“存量厮杀”中,传统互联网企业究竟该如何拉新留存,提升用户的粘性和活跃度?在吴泳铭这里,这个问题最重要的答案,就是充满了无限可能的AI技术。生成式AI可以极大提升互联网的维度。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连接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服务。而连接的最高境界,就是让用户成为内容的共同创造者。生成式AI技术,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通过让用户与大模型进行对话、游戏、问答等互动,用户不仅可以得到更符合自己喜好和需求的服务,同时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这种参与感和互动感,可以大大提升用户的粘性和活跃度。这是传统互联网应用难以实现的。
02 阿里的AI想象力
作为一个以电商为核心业务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淘宝、天猫自然是阿里进行AI赋能改造的前沿阵地。
当前电商行业的半只脚已经迈入内容电商时代,直播带货让“人找货”变成了“货找人”。平台利用大模型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实现海量数据集的深度学习,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并且预测哪些产品可能会吸引消费者,从而为他们推荐商品。这有利于平台高效利用流量,精准营销,同时也降低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
另一方面,消费者使用大模型后,可以详细叙述自己的用途和要求,把大模型当作“导购员”。比如“女朋友过生日送什么礼物”“4000元有什么手机推荐”“适合胖的人穿的T恤”等等,直接输入问题就能得到推荐,无需一页页翻找。
在电商之外的业务上,阿里也已经吹响了用AI进行产品全面升级的号角,比如出行、娱乐、生活、办公、搜索等。阿里大文娱团队还做出了国民级应用“妙鸭相机”。广阔的战略布局背后,是阿里准确预判大模型技术趋势的先发优势,云计算等基础设施配套优势,和场景丰富的业务优势。
以「帮我制定一份十一出游攻略」的问题为例,若询问 ChatGPT,用户只能得到一份关于机票、酒店、当地交通、饮食等方面的文字回答。
而询问阿里「通义千问」,用户不仅可以得到一份文字版的攻略,未来还能相应获取阿里产品生态及外围合作商家提供的机酒饮食娱乐等真实产品与服务。
基于业务的丰富度,连带数据的丰富度,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核心在于两个词:场景和创新。海量的数据和丰富的场景,为阿里人工智能业务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而AI的加持,不仅会放大原有场景的基础优势,还能通过一系列的“场景融合”,创造出许多传统应用难以出现的强大功能。
03 技术基因与场景革命
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也是阿里在AI时代夺得先机的一大法宝。新上任的吴泳铭就是一个既懂互联网商业、又懂前沿科技的“双才”。
1996年,吴泳铭从浙工大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加入了马云创办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中国黄页。1999年,吴泳铭跟随马云回杭州创办阿里巴巴,成为阿里巴巴的004号员工,也是阿里的第一代程序员,花名“东邪”。
从职业履历看,吴泳铭不仅是阿里最早的技术人,在阿里几个关键产品的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开创或操盘了多个业务。他先后担任过阿里巴巴B2B平台、淘宝、支付宝的首席技术官,创办了手机淘宝,执掌过阿里健康。作为投资人,他还参与了理想汽车等明星项目的早期投资。
可以说,从1999年参与创办阿里,到2020年辞任阿里健康董事会主席,再到2023年重回业务一线,吴泳铭一直在拓宽自己的经验和认知边界,保持在底层技术、商业洞察上的精进。
在当下的AI赛道,只懂技术,视角容易变得狭隘,进而远离市场和用户;而一味地追求商业变现,又会变得短视,从而缺乏技术变革的前瞻性。技术、商业上的双重精进,让吴泳铭成为AI时代不可多得的帅才,这大概也是阿里选择让他领导这场变革的重要原因。
吴泳铭在全员邮件中提到:“我们各业务有大量用户场景,必须让这些场景都变成AI技术最佳的应用场。”显然,阿里在AI时代的目标,不只是制造几个“妙鸭相机”。借由AI的力量,打造一个与每个人生活朝夕相伴、形影不离的智能生态,这大概是吴泳铭和阿里巴巴对未来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