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华为和小米达成了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樊志勇表示:“华为很高兴与小米公司达成许可。这份许可协议(①)再次体现了行业对华为在通信标准领域所做贡献的认可,也(②)让我们得以加强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投入。”
小米集团战略合作部总经理徐然表示:“我们很高兴与华为达成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这充分体现了(③)双方对彼此知识产权的认可和尊重。小米将(④)一如既往地秉持小米知识产权价值观,尊重知识产权,(⑤)寻求共赢、长期可持续的知识产权伙伴关系,(⑥)以知识产权推进技术普惠,让科技惠及更广泛人群。”
关键词我已加黑。双方态度非常明显。结果也很明显,小米为了全球专利交叉许可,付出了一大笔钱,华为称,将用于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投入。在华为的表态中,并没有看到华为对小米的全球专利(也就是小米的研发)的认可。
据《观察者网》报道,今年上半年,小米曾和华为发生专利纠纷。根据中国知识产权报刊发的公告,2023年1月1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了请求人华为提出的被请求人小米侵犯其四项中国专利的案件。此后小米方面相继对华为提出的四项涉案专利发起无效宣告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受理后分别于5月19日、5月22日、6月19日和7月21日对这四项请求进行了口审。
9月10日,观察者网查询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发现,该局近期公布的《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显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小米提出的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进行了审查,涉及的是华为专利“载波聚合时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2010年申请)。这份决定书用20多页的篇幅详细列举了审查过程,最后提到“请求人提出的全部无效理由均不成立,维持201010137731.2号发明专利权有效”。
通信企业之间的专利纠纷非常普遍,高通和苹果、高通和三星、三星和华为、华为和高通、诺基亚和OPPO、诺基亚和vivo……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面临着或面临过专利摩擦问题。因为一个通信服务的实现,会用到大量的技术,甚至可能涉及到成千上万的专利,这就形成了“你离不开我,我绕不过你”的复杂局面。在这种时候,如何判断专利的价值,如何支付使用专利的“对价”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企业之间谈判难有解决,大概率会诉讼到法院,两个企业之间在多个国家之间同时打官司,一打就打几年的例子不少,背后的原因,就是双方难达成“共赢”的专利许可协议。对执法部门来说,这样的官司也很难判,因为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太专业了。企业也没有指望法庭能如何,而是希望通过诉讼的方式,声张自己的权利,给自己增加砝码,同时督促对方回到谈判桌前。
近两年,5G规模商用以及移动终端市场格局的变化,导致厂家之间原有的均衡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就是说,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这时就需要重新谈判以确定新的关系,而由于专利价值难以衡量,这种谈判同样是长期的、复杂的、艰难的。
此外,上下游厂家之间也经常由于利益关系变化,而改变了协议关系,例如,诺基亚不生产手机了,OPPO和诺基亚的专利许可协议就难谈了,苹果如果不用高通的基带芯片,苹果和高通就难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