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 “ 五一 ” ,市场迎来了期盼中的报复性消费。 市场复苏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比如三四线城市旅游市场热度大增、出境游并没有完全恢复、电影票房市场也不及 2019 年同期表现,报复性消费似乎来的也并不全面。
通过数据对比不难发现,公众的消费热情依旧高昂,但已然更偏向实用和理性,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探究。另外,在消费之外,我们更应该关注哪些内容?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什么才是最好的投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新的时代发展际遇之下,你我又该如何应对?
近日,知名经济学家管清友作客北京卫视,就消费、国潮、大国品牌、企业家精神、投资、宏观经济等大众关注的话题进行分享。
本文根据管清友先生公开发言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核。
01
启动消费有很多难点
建议给老百姓直接发钱
经济复苏是2023年的总基调,扩大消费是经济加速恢复的主拉动力。开年以来,不断增长的住户存款数据,反映出大家的消费意愿并没有完全恢复。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
管清友分析认为,启动消费面临很多难点,短期维度,要通过特殊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安排,直接给老百姓进行货币补助,就是直接发钱。通过直接货币补助的形式,慢慢将消费连接起来。
02
国潮崛起是中国产业跃升的结果
小米等品牌已超越国际同行
在消费市场,国潮崛起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国潮消费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集体意识。由新华网联合发布的《国潮品牌年轻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对比十年前,国潮热度增长超5倍,78.5%的消费者更偏好选择中国品牌。
管清友认为,国潮的崛起是中国产业跃迁升级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与品牌自信。
这几年来,受欢迎的国货品牌越来越多,在消费品领域体现的比较明显。经过几十年发展,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升级,家电、手机、汽车等行业的产品越做越好,丝毫不逊色于国际同行,甚至部分品牌已经超越了国际同行。
智能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年前移动手机刚用的时候,市场上都是瑞典品牌、美国品牌、日本品牌、韩国品牌等等,而今天,你会看到大部分都是中国品牌,比如小米手机,经过不断的产品迭代,满足了人们越来越高端、越来越高层次的一些需求。
国潮崛起,对于中国人的自信心是一种重要提振。
03
中国企业不怕竞争
甚至不怕“内卷”
国货崛起、国潮席卷,从产品到供应链,再到品牌塑造,中国品牌在与国际大牌的同场竞技中,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同时,中国品牌迸发出来的创新活力,对国际品牌也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
节目以徕卡与小米的合作进行了论证。徕卡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知名相机企业,在移动互联时代,徕卡看上了小米在移动影像光学创新方面的技术积累,主动寻求合作。就在不久前,小米发布了基于双方深度合作的影像旗舰小米13 Ultra,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反馈。
这样的国际合作,一方面加快了中国企业、中国品牌国际化的脚步,另一方面,也给徕卡这样的百年传统企业,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
管清友认为,中国的产业升级,加剧了行业竞争。 很多国外品牌开始重视中国品牌,无论是在手机行业,还是汽车领域都是如此。 这种竞争是一种良性的竞争,它推动国际大品牌要继续迭代技术、迭代产品、迭代服务。 在这个相互竞争过程当中,大家不断地提升自己。
中国企业不怕竞争,甚至不怕“内卷”,一定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世界级企业出现。 中国市场很大,中国企业更了解中国客户的特点、中国市场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选择跟中国企业合作。
未来,中国企业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大国品牌”。 所谓大国品牌,应该是创新足够活跃,规模足够大,是某些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不可替代的企业。
大国品牌的标识度就是国家,是中国,当然不是说它代表官方。 它一定是在技术上有领先性,或者说在市场的扩展上有领先性。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相对于国际同行有足够的差异度。 “大国品牌”真正代表着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升级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04
企业家是一种稀缺资源
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
大国品牌的培育,离不开优秀的企业家。 中国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企业家的共同的努力。 中国现在有不少企业已经成为世界一流企业,这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企业家用艰辛和努力换来的,他们的精神值得钦佩。
当下,我们正处于经济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 重提企业家精神,或者说重新去理解企业家精神至关重要。 从做宏观经济研究角度来看,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但 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应该是破除原有约束条件,不断进行创新。
一般的企业管理者,是在既定约束条件之下,实现效率提升、管理优化。 而企业家,需要突破约束条件实现创新,这里会有来自市场、政策、国际贸易上的约束,也会有来自业务、营销模式,甚至技术上的约束。 企业家要敢为人先,要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
在管清友看来,企业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质:
第一个特质, 不服输的精神 。
很多企业家创业,不是说为了要生存,为了要生活得好一点。 比如说雷军,在创办小米之前,就已经非常成功了,但他还想干更大的事情。 这些企业家在完成了积累之后,有更广阔的想法要去实现。 勇于去尝试、勇于试错、勇于承担风险,不服输是他们很重要的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质, 异于常人的决策方式 。
经营企业不可能像做数学题,比如说因为1+1=2,所以2+1一定是等于3。 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就很难实现突破,会迅速地“内卷化”。
要突破内卷,需要创新去破局。 所以,在一些重大方向的决策上,对外部环境、对产业环境的判断上,企业家要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这种决断力。 往往这个时候,可能很难说清楚原因,是要凭一种直觉或者说冥冥当中的一种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 即便是已经失败的企业家,也很值得尊敬。
千淘万漉始得金, 企业家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
05
经济环境不好你能赚到钱吗?
年轻人最应该投资自己
作为金融行业老兵,管清友还对大众普遍关注的投资话题进行了分享。
投资理财,似乎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标配。 《2022中国青年投资态度白皮书》调查表明,截至2022年,互联网投资理财用户超1.6亿,其中,有投资理财经验或计划的00后,占比超80%。 另据《一线城市Z世代投资者行为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五成的Z世代,在18至20岁就进入了资本市场接触理财。
关于投资理财,管清友一直以来的观点是,“投资是大多数人亏钱最快的方式”。 当下,有一种声音认为,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可以通过投资替代工作。 他对此也持否定意见, “经济环境好你都赚不到钱,经济环境不好你能赚到钱吗?”
投资的门槛很高,不要把问题想得太简单。 不是去证券公司开个户,会炒股票、会买卖股票,就叫投资,那不叫投资,那叫交学费。
投资,也不是所谓的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这句话甚至应该反过来看。 理财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得有点本金,或者说第一桶金。 如果你本金很少,没有意义。
在有所谓了的第一桶金之后,那么就应该去了解投资的方方面面,包括产品、市场、行事、方式等等,要具备一定的投资基础知识。
投资就像习武,有很多门派可以选择,但扎马步这些基本的体能训练是必要的。投资必须要做充分的准备,你要对经济、对行业、对市场有足够的了解,切不可盲目地跟从。
如果投资者专业知识不够,无论是买股票、买基金,还是做资产配置,又或者涉及到汇率、房地产、黄金等等,会有相当大的风险。
当然,如果你足够幸运,也是可以赚钱的。在投资领域,运气从来不是一个贬义词。
房地产过去20年的高速增长,给这个阶段“上车”的人发了时代福利,1975年到1985年出生的这一批人赶上了末班车,但85后的年轻人面对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很多产业已经很成熟了。
当然,从代际上看,虽然运气好的那波人赶上了所谓“时代的电梯”,但他们也比之后的人吃过更多的苦,经历过更多的曲折。命运,总归还是公平的。
年轻人最应该投资的还是自己 ,保持一种学习的状态,接纳各种事物,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无论面对的环境如何,总归能够适应、应对,甚至去改变。
投资自己,是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06
2023,政策友好、环境平稳
长期看好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
谈到2023年的资本市场,管清友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投资环境方面,管清友认为2023是个政策友好、环境平稳的年份。这种环境比较适合交易型选手,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要看长期趋势。
必须要清醒认识到,过去经历的高增长、低通胀、低波动,在股市赚钱相对比较容易的状态,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
当然,新的时代环境下,也会有很多机会,比如说人工智能,现在很多人涌入到这个行业进行投资、融资、创业。还有就是新能源汽车,虽然行业竞争很激烈,但赛道非常清晰。
投资,要顺势而为。
07
百年变局,背水一战
中国未来几年非常关键
管清友认为,过去20年的全球繁荣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站在新一的产业升级的起点之上,最不确定的,是在转型过程中,如何实现经济的普惠性。最确定的是,我们的基本盘比较扎实、潜力很大,现在是一个百花齐放,结构变化非常大的年代。
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很多事情都会发生变化。中国的未来几年非常关键,要同时解决产业升级问题、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解决“卡脖子”问题、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可以说是背水一战。
无论是国家,还是作为个体的我们,都要去适应,然后从容应对。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凤凰涅槃。
经过百年变局的淬炼,中国一定能够迎来伟大复兴。
来源:凤凰网财经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