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与金,是属于呼伦贝尔的颜色。
绿色是老舍笔下的第一曲水,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壮美自然;金色是千百年来人们与这片土地交流的痕迹,是北国人文特有的颜色。
呼伦贝尔初秋点缀的金,是这里的人们从春天开始耕耘的成果,风吹麦浪,3000亩大麦,正等待丰收。
这是华润啤酒携手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春蕾麦芽有限公司等机构、企业联合发起的“国产啤麦品质提升及标准化种植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项目,华润啤酒希望从国产啤麦标准化种植入手,提升国产啤麦品质,助力国麦振兴。
啤酒原料的断供危机
大麦芽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也被称为“啤酒的骨架”。众所周知,啤酒主要的制作原料包括麦芽、水、啤酒花等,其中麦芽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啤酒的颜色、香气、尾韵等各个方面,也是原料成本中占比最大的一项。
作为国内总销量连续多年排名首位的啤酒企业,华润啤酒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完整的原材料供应链体系。这一次,为什么会关注更上游的土地和原料种植?这不得不从国际大麦市场的整体情况说起。
2019年以前,澳大利亚是我国啤酒大麦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当时七成以上进口啤酒大麦来自澳大利亚,2020年中国对澳大利亚大麦实施“双反”政策后,加拿大、法国和阿根廷替代澳大利亚成为中国进口啤酒大麦主要来源国。近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厄尔尼诺极端天气影响,全球大宗原料成本快速上涨,其中农产品价格涨幅居前。根据海关总署及啤酒行业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进口啤酒大麦380万吨,进口量总体保持稳定,进口价格大幅增长,2022年加拿大啤酒大麦进口均价约为460美元/吨,较2019年比上涨了65%。
90%的啤酒酿造大麦依赖进口
大麦原材料价格的起伏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啤酒企业的经营成本,更严峻的现实是,我国啤酒酿造所需的大麦90%都依赖进口。在国内消费升级浪潮的催化下,我们对啤酒高端化的需求越发显著。高品质的啤酒需要高品质的大麦,国际市场大麦的成本波动成为悬在国内啤酒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去年我们感受很深的,是全球供应链危机,啤酒行业增长相对比较困难,成本近三年增长接近四十亿元,达到过去十几年最大增幅;更关键的是很多东西有断供危险。”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侯孝海在出席相关活动时表示。面对海外的困局,华润啤酒的破解之道,或藏在这3000亩国产大麦标准化种植试点基地中。
怎么种大麦,是一个问题
缺什么就种什么,但种大麦却没有这么简单。
“呼伦贝尔地区大麦种植面积缩减得很快,目前也就20万亩左右,要从这20万亩挑出适合啤酒酿造的大麦,更困难。”华润啤酒技术研究院院长钟俊辉表示。
华润啤酒技术研究院院长钟俊辉
从种植户视角来看,小麦等四大主粮种植的经济效益要优于大麦,曾经广泛种植大麦的农户,很多都改种了其他作物。据市场调研数据,2018年国内大麦产量跌至低谷,仅有95.65万吨,近两年产量有所提升,但仍徘徊在低位水平。申港证券分析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大麦进口价格与全球价格的价差已高达231美元/吨,创下2009年以来的最高点。如此大的价格差距,是国产大麦种植分散、质量波动大,在酿造原料上过度依赖大麦进口来源等主要因素造成的。
“对于啤酒厂来讲,如果大麦原材料的均一性不好,酿酒工艺就很难匹配调整,这样一来,啤酒的质量也会随之波动。”钟俊辉表示。目前来看,国内大麦大部分是小规模种植,即便选用抗病抗干旱能力更强的优质品种,种出来的大麦均一性差异也会非常大。
种植面积小、田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品质差异大,达不到麦芽厂和啤酒厂的采购标准,国产大麦正在进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为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华润啤酒准备先在这3000亩试点基地中试验标准化种植的理念。
垦啤麦14
垦啤麦14是华润啤酒在呼伦贝尔的大麦标准化种植试点基地中种植的主要品种。一般来说,农作物从实验室育种到申请登记,至少需要十年时间。要培育抗病抗贫瘠能力更强,更适合啤酒酿造的大麦新品种也非易事。国家大麦青稞体系春大麦育种岗位科学家周军,是亲手把垦啤麦14从实验室带到田间的种子专家。
国家大麦青稞体系春大麦育种岗位科学家周军
每当种植户遇到问题,周军和农科院的其他专家都会不遗余力地解决。周军说很多技术员都是第一次种这种大麦,估算产量的时候都不敢报太高,以他自己的经验估算,垦啤麦14的千粒重(体现种子大小与饱满程度的指标)水平至少能达到41克,这远优于以往种植的大麦品种。当然,除了种子本身,周军的底气也来自于标准化的田间管理流程。
“从今年春播开始前,我们呼伦贝尔农垦与农科院专家、华润啤酒研究院的专家开了研讨会,主要针对大麦种植要求做了一些详细的技术规范,包括整体种植密度、用药方式等细节。”呼伦贝尔农垦技术员史孝鹏今年第一次像“做实验”一样种植大麦。麦粒逐渐饱满,每一片麦田长势均匀,史孝鹏从春天开始悬着的心终于能放下来。
从一片试验田到国产大麦标准化的未来,需要时间的检验。钟俊辉坦言,今年华润啤酒这3000亩大麦在规划之初就考虑了气候条件等各种客观因素,降低了产量预期。相比这3000亩产量,华润啤酒更看重“标准化种植”在这个试点基地中取得的成果。
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郭刚刚在出席2023年华润雪花供应商大会时提出:“华润啤酒未来的大麦供应策略要‘两条腿走路’,啤酒供应链的特性决定了我们需要从海外进口原料,同时也要重视国内供应链的保证问题。”据了解,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提出了“四横六纵”的布局:“四横”指啤酒大麦,青稞、饲料大麦、特用大麦;“六纵”是从品种,育种、栽培、植保、加工、产业经济的全面布局,目前已初见成效。
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郭刚刚
“我们的目的是把播种时间、密度、用药、田间管理以及测产、收获、制麦等各个环节通过标准化种植的尝试规范下来,把它变成说明书、变成视频、变成标准化的流程。让更多大麦种植户能够掌握标准化种植的技术,只有这样做,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国产大麦的困境。”钟俊辉表示。
国麦振兴需长期主义
农副产品品质的提升需要多次春秋交替的验证,国麦振兴,也更需要给实践以时间。
“振兴国麦,在我们看来起始阶段需要分成两步走,第一步是通过试点基地,种出质量相对均一的大麦;更重要的是第二步,通过建立标准化体系,让优质大麦种植具备可复制、可扩展的能力。”华润雪花采购管理中心总经理李小冬表示,呼伦贝尔的3000亩试点,是国麦振兴千里之行的开始。
华润雪花采购管理中心总经理李小冬
可以设想,在华润啤酒标准化“大麦种植体系”变得可复制之后,选择种植大麦的农户将不必担心大麦品质与销路的问题,以往降级作为饲料售卖的啤酒大麦,也能销往麦芽厂和啤酒厂,赚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李小冬表示,这也是华润啤酒开展优质优价订单农业模式的目标:通过订单农业,将大麦种植的切实稳定收益,带回给土地上耕作的人们。
在2023年华润雪花供应商大会上,李小冬表示,华润雪花生产中心技术质量部优化建立了务实有效的质量标准和分级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这些标准体系,我们能够准确衡量采购标的物资的属性。因为我们对高质量的定义不仅仅是符合质量或者是高于雪花质量标准,还需要质量的波动性更小更稳定的。”
侯孝海也在2023华润雪花供应商大会上提出了构建啤酒新世界的供应链生态圈的构想:“这届供应商大会,我们和重要合作伙伴的战略项目已初见成果,这其中就包括国麦振兴。从第一届(2021年)供应商大会提出设想,到如今交付成果,虽然离我们最终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但只有在正确的方向上迈出第一步,才会有到达终点的可能,从而实现啤酒行业全供应链可控的未来。”
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侯孝海
长期以来,以“引领产业发展,酿造美好生活”为使命,华润啤酒一直注重践行领军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国麦振兴也是华润啤酒发挥产业协同优势,助力国家乡村振兴的一种方式。这种久久为功的责任,也彰显着华润啤酒行业领军的担当。
当然,大麦产业本身是一个千亿规模的市场,仅靠一家企业的努力可能无法引起质变。华润啤酒主动迈出了国麦振兴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今后如何集群体之力,协同更多上下游产业参与其中。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原料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郝建秦表示,“最关紧的是,行业需要建立利益价值链,能够将啤酒产业链各个环节整合,以产业链思维让产业链健康运行。”产业链思维,才能让大麦这个经济作物,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啤酒不会从餐桌上消失,大麦的潜力始终可期。不妨让我们共同守望,静待国麦标准化的未来。
作者:郑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