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监管与创新的新方向
添加时间:2016-05-13 13:57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郭庆平关于“人民银行将要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作进一步地修改和完善”的表态,再次引发市场对于第三方支付监管与创新的期待。
今年年中,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银行卡收单业务外包管理的通知》。市场惊呼,第三方支付迎来“史上最严”监管。
实际上,央行此举看似对金融创新监管“加码”的动作,或是站在防范金融行业系统性风险的角度,鼓励第三方支付行业以良性创新谋求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受益于电商、互联网金融热潮,第三方支付蓬勃发展。据2015年第三季度支付业务统计数据,非银行支付机构第三季度处理网络支付业务213.08亿笔,金额12.8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2.72%和102.21%,行业爆发点正在到来。
为了规范行业发展,2010年6月,央行正式对外公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实施正式的监管。2011年5月26日,央行向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27家公司签发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在过去4年多时间里,央行总计发出270张支付牌照。
目前,阿里的支付宝、腾讯的微信支付是中国两家最大的电子支付平台,它们共同占有64%的市场份额。在后续力量上,百度钱包、拉卡拉、翼支付、快钱、连连支付、乐富支付等也相当活跃。
在行业得到发展之时,问题也逐渐暴露:一方面,由于不能对交易双方进行约束和监督,存在交易欺诈等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找不到适合的盈利模式,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甚至个别机构出现兑付危机。
由于存在大量挪用客户备付金、伪造变造交易和财务资料、超范围经营支付业务等重大违规行为,今年8月28日晚间,浙江易士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被中国人民银行取消。由此,浙江易士也成为首家被注销《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第三方支付还遭遇传统金融的狙击。今年10月,微信支付逐步测试转账新规,即每人每月转账加面对面收款有2万元免手续费额度,超出部分按照0.1%的标准收取支付方的手续费。据称,微信此次对超额部分收费并不是微信支付追求营收之举,而是用于支付银行手续费。而支付宝方面在网页端支付宝转账早已收费,手机端目前依旧免费。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目前银联在每次刷卡消费中,费率标准从0.5%到4%不等,发卡行、收单机构和银联的分配比例为7:2:1.
而随着《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结束公开征求意见,业内分析,这可能意味着第三方支付账户免费跨行转账的终结。
此次监管的收紧,区分了支付机构与银行机构的差异,防止支付机构出现“银行化”、“银联化”,实质上积极巩固了银行体系在金融行业中坚不可摧的信用交易地位。
不可否认,在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第三方支付业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不断深化,该行业与商业银行的业务交叉、功能替代也处于动态发展的趋势中。但第三方支付的“银行化”不仅不符合金融创新的路径,而且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无可撼动。那么,第三方支付想要谋求发展,找到符合自身企业定位的发展路径的同时,更要积极结合市场及用户需求,寻求符合市场规律的存在价值。
而国内对于第三方支付的创新与市场化竞争持支持态度。9月17日,在上海自贸区服务业开放措施推进大会上,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浦东新区副区长简大年透露,包括苹果支付在内的一批服务业扩大开放项目,已经落户上海自贸区。
即将入华且备受热议的“苹果支付Applepay”因采用支付行业热门的NFC技术趋势备受关注,而目前乐富支付POS机也已经实现NFC的刷卡功能,技术层面实现苹果手机支付已无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第三方支付业是推动新兴、灵活、多样的商业模式不断影响、改变传统商业模式的“引领力量”,而创新与风控是其发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