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相关文档 >

疫情常态化下非接触式服务与电子支付的融合分析

添加时间:2022-09-05

  一、非接触式服务与电子支付概述

  (一)非接触式服务发展概况

  非接触式服务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产生的新概念,人与人不用直接接触即可实现交易和服务,能最大化地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链条。我国非接触式相关研究起步稍晚于国外,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技的进步使国内非接触式服务发展逐步赶超国外,新冠疫情的爆发加速了我国非接触式服务的发展,非接触式服务为防范疫情和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奠定基础。

  (二)电子支付发展概况

  电子支付是人们通过PC或移动手机等电子设备终端进行交易支付和资金转移的行为,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POS机支付、ATM机支付等多种形式。我国电子支付在历经网银时代、第三方支付兴起和移动支付普及三个阶段发展后,逐步渗透进社会的各行各业,呈现出稳定、高速、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在移动支付等新兴电子支付方式应用方面,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支付领域的风向标。

  (三)非接触式服务与电子支付的联系与发展

  非接触式服务与电子支付都需要互联网支持,属于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一方面,非接触式服务为电子支付提供市场平台,另一方面,电子支付又对非接触式服务有助推作用,在疫情常态化环境下,两者给很多行业提供了便利,有效助力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

  今后,非接触式服务和电子支付的边界将日益模糊,服务中伴随着支付,支付上体现着服务,两者融合发展支持社会经济升级转型将是大趋势。

非接触式服务

  二、疫情常态化下非接触式服务的必要性

  (一)疫情对于非人流密集的产业的影响小

  常态化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投资者的决策和预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影响人流密集的第三产业和需要劳动力聚集的第二产业,人员隔离等防控措施的负面影响还会通过产业链传递,导致整个产业受影响严重。可以看到,在疫情常态化影响下,社会经济受到的冲击是不平衡的,高密集人群的产业的受影响较大,人员接触度低的产业的受影响较小。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社会服务的模式,降低疫情的影响,非接触使服务的生产生活模式成为必然选项。

  (二)疫情下非接触式服务有利于推动各个行业的数字化升级

  在疫情的冲击下,我国第一个按下暂停键,用很大的代价遏制住了疫情的传播,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人们生活却没有因为疫情而黯淡,反而通过另一种方式继续进行着,如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菜,学校可以在线上完成教学,现场会议也被视频会代替,很多工作人员居家办公仍然发挥着自身价值,线下服务减少了,但线上服务越来越多等等,这些生产生活方式都离不开非接触式服务。非接触式服务将疫情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而且助推了各个行业的数字化升级。

  (三)非接触式服务有利于带动电子支付的进一步发展

  疫情期间,人们的消费和服务体验受冲击明显,但非接触式服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有效改变了大众的消费和生活模式,降低了疫情的影响,助推了电子支付需求跃增,使电子支付规模在疫情常态化的影响下逆势而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各行业来看,非接触式服务对支付领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引导作用。

  政府方面,非接触式服务为政府管理水平加速升级提供了保障,如各政府部门网上办理业务、部分城市政府联合支付宝、云闪付等支付平台推出政府消费券等;零售业方面,无人零售、自助收银的新模式越来越受商家的关注;银行方面,线下网点将会越来越少,无论资金交易还是理财产品都会加速转向线上。

  因此,很多行业最后都要通过电子支付与广大消费者进行资金交易,整个产业链一旦形成,将有更多的人享受到更为安全的“非接触式”服务,从而使电子支付加速发展和普及。

  (四)非接触式服务有利于催生非接触式经济

  从某种意义上说,疫情向我们发出了改变社会经济模式、更新经济服务基础设施的预警,曾经人员密集的行业正在悄然走向非接触式,非接触式服务就是这些机会的缩影,也正是由于这些非接触式服务的存在,我国居民在疫情期间仍然可以获得基本的消费需求。非接触式服务有助于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形成以效率和服务体验为核心的新理念。

  在这种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基层单位将积极运用新技术开展工作,使得创新技术能够在各种场景中得到更充分的应用和优化,从而催生新的经济效应。同时,随着疫情与人类的长期共存,未来非接触式经济将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

  三、非接触式服务与电子支付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农村地区非接触式服务普及度低

  目前,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在农村地区有了较大的发展,但非接触式服务在农村地区普及度较低,如何在农村地区融合非接触式服务与电子支付成为一大难题。

  一是农村地区开展非接触式服务成本大。农村地区非接触式服务由于缺少规模化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很多智能设备投放成本过大,经营效益不高,使得非接触式服务失去的根基。

  二是非接触式服务发展起步慢。由于农村地区较为偏远,各种新型服务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居民对非接触式服务概念陌生,在农村地区推广创新发展难度较大。

  三是缺乏抵押物资。很多农村地区还未形成完整的、可靠的资产抵押环境,不利于非接触式服务硬件设备的落地。

  四是信用风险较高。农村地区信用数据不足,应用场景较少,使得信用风险高于平均水平,难以吸引外来资本。

  (二)非接触式服务的产业链尚未成熟

  一方面,非接触式服务正处于发展阶段。未来疫情结束后,相关的服务行业是否继续采用这种模式,能否得到实质性的回馈还未可知,其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另一方面,非接触式服务以及支付产业链协调性差。

  由于各类平台APP在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间的相互竞争,使得不同平台之间的支付服务无法互联互通,比如各类银行手机APP只限定本行银行卡服务,微信支付宝也无法互刷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接触式服务和电子支付的推广。

  加之在支付过程中,各个参与者之间存在利益、权责等多种博弈,导致各个参与者间的合作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接触式服务和电子支付的便捷性,制约二者商务的往来。

  (三)非接触式服务监管体系不健全

  一是相关政策不明确。非接触式服务处于企业、银行、电信等行业的中间地带,即需要市场的监督,又需要金融的监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市场及金融监管政策。

  二是相关法律不完善。目前,非接触式服务发展处于开始阶段,涉及对象繁多,法律关系复杂,容易在跨境赌博、电信诈骗等方面滋生问题,给监管方和执法者带来很多困扰。

  三是信用体系未健全。电子支付作为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联系着社会经济和支付服务等多个领域,但现如今社会信用体系还未建立完善,给非接触式服务和电子支付的融合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

电子支付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外部环境

  健立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形成监管合力,规范各参与方和用户的行为,确保群众接受非接触式服务的安全性。拓宽非接触式服务与电子支付在市场应用中的场景和渠道,提高“非接触式服务+支付”的社会渗透率,从应用基础面上做到普及大众。通过数字签名、多重加密等方式提高各参与方信息防护水平,净化非接触式服务和电子支付的生态环境,优化非接触式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加大乡村地区非接触式服务的推广力度

  在现有电子支付方式的基础上,加载物流运输、农产品买卖、培育技术推广等非接触式服务模式,丰富各类支付服务平台的功能,为提升非接触式服务和电子支付的综合服务能力提供新的渠道。制定专项资金、减费让利等政策,加大对乡村地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渐普及农村金融网点无法覆盖的偏远地区非接触式服务设备的应用。

  通过电信、广告、公关等方式多维度、多渠道宣传非接触式服务,转变农村地区传统观念,不断提升非接触式服务在农村地区的认知度。

  (三)通畅支付产业链,助力非接触式经济发展

  重视支付产业链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强各行业间的合作,建立合理的权益保障和利益分配制度,拓宽非接触式市场,打通各行业信息壁垒,加速两者协同发展。提高金融科技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水平,优化支付产业资源配置,普及和推广方便百姓的非接触式经济,真正实现便民惠民的目标。

  共享线上线下数据信息,提升各环节衔接能力,针对线上线下不同的服务场景,提供个性化的设计,构建安全、独特、便捷的非接触式服务生态,助力非接触式经济发展。

  (四)加强金融科技创新,提升平台服务水平

  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智能风控等金融科技手段,推动非接触式服务和电子支付市场均衡发展,同时将金融科技与供应链金融、线上线下实体商业活动融合起来,不断创新自身产品,提高支付服务供给的可持续性。发挥我国数字化支付优势,积极与海外具备实力的非接触式服务提供方开展合作,因地制宜,提供各类非接触式服务和电子支付服务,推动我国非接触式经济“走出去”。

  五、结语

  新冠疫情的常态化使得非接触式服务与电子支付领域利用金融科技加速融合,给人们带来一篮子、个性化的服务,两者的协同发展给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会经济回归正轨提供了“无感转换”的体验,为打赢疫情防控“持久战”铺平道路,也推动了我国非接触式经济走向世界。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