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
第三方移动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通过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对接而促成交易双方进行交易的网络支付模式。第三方移动支付是区别于银行系统的支付平台,如支付宝、财付通等。
2 市场规模。
据《人民日报》2017 年 2 月 16 日报道,数据显示 2016 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增长了三倍,为 38 万亿人民币(5.5 万亿美元)。2016 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GDP) 为74 万亿元,折合约 11 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一半的 GDP 都通过移动支付进行。
根据艾瑞咨询最新数据,仅 2017 年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就达到 27.1 万亿元,同比增长 95.4%,环比增长19.5%.从图 1 中可以看出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一直处于增长中,但是增长率处于下降中,说明国内移动支付市场逐渐趋向稳定发展。由此可见中国的移动支付已经相当成熟。
3 市场发展趋势。
3.1 国内市场格局。
据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17 年第二季度,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为 54.5%,财付通为39.8%,其他众多支付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为5.8%.在移动支付领域,用户规模与用户对支付品牌的熟知度对交易规模影响较大,这使得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向支付宝、财付通持续集中,移动支付市场趋向于巨头化。除中国银联有实力也正在通 NFC 与二维码抢夺市场外,其他金融和支付机构很难占据可观的市场份额。另外,国内支付行业也因为 96 费改、备付金集中交存管制等一系列国家政策影响,走向薄利时代。
3.2 中美两国移动支付规模对比。
根据全球研究机构 Forrester Research 的数据,2016 年美国移动支付规模增长了 39%,达到 1120 亿美元,而 2016 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增长了三倍,为 38 万亿人民币(5.5万亿美元),已经接近于美国的 50 倍。分析机构预计,到 2019 年,美国的移动支付总额将是 2015 年的 2.6 倍;而相比之下,中国的移动支付份额同期将增长 7.4 倍。
根据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2017 年数据,84% 的中国人更喜欢使用移动支付,而美国只有 20% 的智能手机用户在购物时使用手机付款。
由以上数据可知,和国内不同,移动支付在海外仍然是一片蓝海,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对于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供应商来说是极大利好消息。
3.3 标准国际化。
2017 年 7 月 15 日,EMVCo(国际芯片卡标准化组织)在官网正式向全球发布了以《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为蓝本的《EMVCo 用户出示二维码模式技术规范 1.0版》,意味着全球范围内二维码支付将有一套统一的、安全的、通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弥补了全球二维码技术规范的空白。我国支付已经完成了标准向国际的输出,意义重大。
产品形态和标准确定,为中国移动支付的出海奠定了基础,出海将成为诸多支付服务提供者的必然选择。
3.4 海外布局。
2017 年是中国移动支付的出海之年,中国移动支付正在走出国门,引领世界。资本注入是最为直接,行之有效的方式,2017 年 5月 18 日,银联商务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收购日本收单机构 Merchant Support 株式会社及其旗下子公司全部股权。银联二维码 6 月开始拓展香港和新加坡市场。在推动二维码支付国际标准化之后,银联也将加快国际商业部署的步伐。
蚂蚁金服通过外延式并购和战略合作的方式已进入多个国家的支付行业。2015 年对印度版支付宝 Paytm 投资 5.75 亿美元,2017年投资了拥有 300 余万用户的菲律宾金融公司 Mynt、韩国最大社交平台 Kakao、印尼Emtek,在香港推出了港版 APP.目前支付宝已支持 18 种外币的支付结算,覆盖到欧美、日韩、东南亚、中国港澳台等27个国家和地区,接入超过 12 万家海外线下商户门店。
微信通过推出海外版APP拓展国际用户,财付通已覆盖 15 个国家或地区、拥有 10 万家店面支持,12 种外币结算。2017 年,微信支付在日本东京举办首场微信支付境外开放大会,上线全新微信支付境外开放平台,让境外商户的接入门槛降低、接入效率提高、信息透明化。
4 结语。
国内移动支付市场的两巨头格局已经形成,除中国银联之外,其他金融机构、支付机构想在国内市场分一杯羹比较难。而海外市场仍然处于一片蓝海中,消费者在移动支付方面的消费习惯有待培养,海外移动支付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