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支付业如何深耕日本支付市场
添加时间:2018-08-21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经济高度发达, 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三, 仅次于美国和中国。日本总人口1.26亿, 国民生活水平较高, 201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万美元。中日经贸联系紧密, 经济依存度高, 是两大不可分割的经济体。日本政府出于对地缘政治因素的考虑, 至今未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明确表态, 但日本经济、政治和学术界对倡议表现出积极意愿。
2017年11月, “一带一路”日本研究中心在东京成立, 两国围绕“一带一路”开展合作对接的氛围逐渐升温。此外, 日本还是建成中日韩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 ”的重要力量, 以及“中日韩+X”合作模式的成功关键。中日两国经济和人文互动必将惠及亚洲及世界整体经济发展。中国支付业已涉足日本, 当下应从日本支付市场特点入手, 研究对策, 加快业务布局, 扩展在日市场版图。
一、日本支付市场特点
1. 现金使用偏好强
日本是典型的现金偏好型国家, 大部分国民使用现金结算。市场研究公司欧睿咨询 (Euromonitor) 的数据显示, 2016年, 日本社会商品总交易金额的62%以现金结算, 比上年的65%有所下降, 但相比英国的22%、美国的34%、韩国的10%、中国的50%, 都显着偏高。日本央行2017年发布的数据显示, 日本现金流通金额占GDP的19.4%, 相比之下, 欧盟为10.6%, 美国为7.9%, 中国仅为9.2%.
日本国民的现金偏好与该国的经济社会特点和独特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平成30年以来, 日本社会长治久安, 普通民众随身携带大量现金的危险系数较低。日本的银行网点分布密度高。世界银行数据显示, 高收入国家每10万成年人平均拥有17.3个银行网点, 而在日本, 每10万成年人平均拥有34.1个银行网点, 如果再将日本邮政局下属网点计入在内, 这一数值则更高。这些机构都提供极其便利的现金取款设备和服务。日本7×24小时不间断营业的连锁便利店随处可见, 店内均设有自助取款机。可见, 日本社会的现金供给渠道多且畅通, 使得国民对现金使用的依赖度较高。
作为日本社会中坚力量和主要消费者的成年男性群体非常注重个人隐私, 对于非现金支付可能收集消费者本人消费情况普遍产生“被窥视”的恐慌情绪, 强烈偏向现金支付。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都曾经历过日本“信用卡透支地狱”和信用卡诈骗时代, 是现金消费的坚定支持者和拥护者。普通生意人和消费者也认为当面交付现金最为可靠, 没有后续麻烦。日本传统观念还认为, 非现金支付能帮一些组织“洗钱”, 由此产生抵触心理。凡此种种, 都令现金固化为日本社会普遍使用的交易媒介。
2. 非现金支付比例低, 市场碎片化程度高
日本社会巨量现金流通的结果是非现金支付发展迟缓。2017年日本移动支付金额为5.2万亿日元, 约合474亿美元, 同比仅增长了1.1%.日本经济产业省 (以下简称“经产省”) 数据显示, 日本的非现金支付比例仅为20%, 远低于韩国 (90%) 、中国 (60%) 、美国 (50%) 和英国 (50%) , 主要以信用卡和交通电子钱包支付为主, 呈现“碎片化”面貌。
以日本大型电器零售商BIC CAMERA为例, 店内收银台受理信用卡、借记卡、预付卡、移动钱包、Apple Pay、支付宝, 甚至比特币, 这算得上是日本非现金支付市场的典型写照。在所有非现金支付方式中, 预付卡最受欢迎, 交易金额呈逐年上升态势。预付卡主要用于3000日元 (约合26美元) 以下交易, 2016年, 预付卡交易金额较上年增加12%以上, 包括日本电商巨头乐天株式会社 (Rakuten) 和本土交通运输公司在内的大型商业企业和公用事业公司都积极推出自有品牌的预付卡。瑞穗研究院 (Mizuho Research Institute) 认为, 商业企业发行预付卡的动机是增强客户黏性, 因此在卡片内添加了许多特定的优惠项目。预付卡提高了日本非现金支付在消费中的比例和份额, 但由于不能跨店铺通用, 并未带来预期中的便利性和低成本。
日本支付市场另一个迥异于其他发达经济体的独特现象是, 许多商户拒绝受理信用卡。比如, 日本的麦当劳门店受理13种预付卡, 却不受理Visa、万事达卡及其他品牌的信用卡。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不仅会对海外游客赴日旅游产生不利影响, 甚至会对日本举办国际重大赛事或会议产生负面影响, 2020年东京奥运会即将成为日本信用卡受理环境是否符合国际标准的一场大考。
3. 创新企业和创新支付方式破土而出
日本支付市场处于现金支付向非现金支付的过渡时期, 国内外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渐次步入日本国民的视野。目前, 日本已有不少店铺受理支付宝和银联卡。支付宝还将推出专门适用于日本市场的版本, 并正式进入日本公交系统这个从传统意义上看对个人隐私影响较小的领域。日本的国民级社交应用Line学习腾讯和阿里的经验, 创建自有支付产品Line Pay, 注册用户量突破1000万, 交易金额同比增长13.8倍。
日本各大银行亦纷纷发力电子支付。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三井住友和瑞穗金融集团于2018年5月宣布, 将于2019年推出统一规格的扫码支付系统“BankPay”.三菱日联金融集团还计划于2019年初推出自有数字货币, 用于P2P资金转账和在线购物。瑞穗金融集团和日本邮政银行支持日本央行推出加密货币计划J-Coin, 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热身,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也可能加入。瑞穗金融集团还跟支付公司Omise Japan及其他同业一道, 支持区块链新应用的研发。日本唯一的国际卡组织JCB则宣布2018年推出非接支付解决方案QUICPay, 支持谷歌支付 (Google Pay) , 便于用户使用JCB信用卡、借记卡、预付卡在便利店、超市、药房和其他商店完成支付。日本国民喜用现金的消费习惯正被新的支付方式慢慢消解。
二、中国支付业深耕日本的机遇
1. 中日经贸往来频密、数额巨大
1972年中日复交时, 两国间贸易额仅为10亿美元, 人员往来1万人次。到2011年, 中日贸易额超过3450亿美元, 增长了340倍;人员往来达到528万人次, 增长了500多倍。中日经济关系的长足发展给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有力地促进了两国的发展。2012年, 中日关系一度陷入低谷, 2017年才出现较大幅度恢复。日本财务省的贸易统计数据显示, 2017年, 中国全年对日本出口金额达到18.44万亿日元, 自日本进口也上升至14.89万亿日元, 中日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3.34万亿日元, 创下了以日元计算的历史最高纪录, 中国继续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国且遥遥领先。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 李克强总理5月对日本的访问结束了两国首脑互访中断的局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中日关系的持续改善, 今后双边经贸合作将出现更积极的变化。当下, 中国支付业有条件、有能力逐步进入中日经贸活动的各个领域。
2. 日本政府对非现金支付持积极支持态度
日本政府部门意识到非现金支付是世界未来发展潮流, 出台了一系列积极进取的政策和法令给予支持。经产省于2018年初提议, 争取在2025年将日本非现金支付比例提高至40%, 达到现在的两倍, 未来继续提高到80%.经产省认为, 除统一服务规格、给予比现金支付更优惠的税率政策之外, 还应给予小商户补助金, 促进其支持非现金支付服务。经产省计划在非现金支付范围扩大后, 利用其庞大的购物信息数据来催生新行业, 且将会与民间企业商量, 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2017年5月, 日本金融监管当局发布《日本银行法案修正案》, 鼓励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开放API共享数据, 让用户能全面管理跨机构账户信息, 争取与欧洲的开放银行业 (Open Banking) 和《第二版支付服务指令》 (PSD2) 同步。日本央行还于2018年5月表示将与中国香港互通金融系统, 实现以双方货币计价资产交易的即时结算, 这有望成为国际央行的创举。根据计划, 日本央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将协助完成日本公司债及港元的即时结算。此后, 日本金融机构可通过日本央行系统以日本公债作为担保品购买港元, 香港金融机构也可通过该系统进行短期过剩资金投资。日本政府及监管部门对非现金支付的支持, 以及对跨境支付清算系统的改革, 都凸显中国支付业介入日本支付市场正逢其时, 应积极布局和扩张业务。
3. 中国支付业在日本市场的先发优势
日本政府将发展旅游业作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引擎。2016年, 日本入境旅游业收入仅占GDP总量的0.8%, 远低于法国和英国的2.1%、泰国的12.9%、柬埔寨的17.6%, 尚有广阔的提升空间。日本政府预计, 2020年日本将接待4000万入境游客, 比2016年增长67%.由于地理位置相近、交通便捷、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日本已成为中国游客海外行的热门目的地。2017年日本入境游客总数为2900万人次, 其中1415万人来自中国, 占比高达48.8%.这部分中国游客2017年为日本创收4兆日元 (约合2330亿元人民币) , 中国由此位居日本“重要旅游推广国家”之首。
中国支付机构, 包括银联、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都在中国人赴日旅游、购物领域发力, 创出了品牌, 取得了成绩, 尤以其便捷性撼动日本支付市场, 引起当地金融机构瞩目和奋起直追。中国的旅游支付相关机构也积极作为, 如携程进军日本市场后, 开通应对日语的新品牌网站“Trip.com”, 与日本在线旅游巨头“乐天旅游”和“Jalan.net”等竞争, 以包括日本在内的境外市场为对象, 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万家酒店开展合作, 活用全球性网络。如何在赴日游客支付服务的先发优势基础上, 配合日本政府在旅游业方面的政策和规划, 进而针对日本旅游支付市场, 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 是中国支付业在日本做大做强的必修功课。
三、中国支付业如何深耕日本市场
1. 与财阀集团加强合作, 深入日本社会生活
明治维新以来, 日本政府扶持了以三井集团和三菱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与政府关系密切的财阀集团。100年多来, 他们涉足日本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 掌控着国家经济命脉, 在金融领域尤其具有发言权。他们自中日复交后即在华展业, 40年来成果斐然, 为中日两国经贸交往提供了渠道, 使得两国即便在政治冷却期内也能保持经济金融活动的顺畅。中国支付业要深耕日本市场, 就要同这些大型财阀集团达成各类型的合作, 共推中国品牌的支付产品, 比如银联卡以及与之相关的云闪付产品等。建议先同这些集团的在华机构合作, 向在华工作的日本籍人士和日资企业单位推广中国民族品牌的支付卡和其他衍生产品, 培养他们在华商务活动中的使用习惯, 之后逐渐扩展至日本本土。还要针对这些集团和企业的业务需求, 提供与其匹配、嵌套的中国支付机构的自有解决方案。在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时代, 为这些集团在华深入发展打通脉络, 创造机遇。这些财阀集团和其他日资企业在华业务取得进展后, 中国支付机构可顺势与其日本总公司签订总对总协议, 借助这些财阀集团在日本无处不在的触角, 将已有的成熟项目和业务推广至日本市场, 扩大中国支付品牌在日本的美誉度, 深入日本国民的日常生活。
中国支付机构要特别注意与日本唯一国际卡组织JCB加强合作。JCB在中国境内展业多年, 深谙中国支付市场运营之道, 同中国支付业同行关系融洽。中国支付机构可争取借助JCB的日本网络和资源, 在当地扩展银联卡的发行和受理网络, 推广围绕银联卡展开的各类服务。日本移动支付市场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是以NTT Do Co Mo、KDDI和软银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中国支付机构要努力同他们达成合作, 依靠他们的力量, 改良中国品牌的移动支付产品并植入日本国民的移动设备中, 提高中国非现金支付品牌在日本日常生活中的可见度, 扩大受理范围, 提升知名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中国支付业要不惜花费资金和精力, 推进非现金支付中的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技术开发, 根据日本对隐私权保护条款的法律要求, 做到个人信息的有标准采集、多层次评估、有限度合规使用, 逐步消除日本消费者对非现金支付的不信任心理。
2. 参与日本市场的现金业务
日本国民对现金的使用偏好推高了日本社会的现金需求量和流通量。研究人员通常使用M0/GDP来考察社会的现金运行情况。国际清算银行 (BIS) 考察了日本2000~2016年的M0/GDP数据, 发现该数据增幅高达7%, M0同期年均增幅为3%, 年均现金净投放量基本保持在1万亿~5万亿日元。亦有研究表明, 2007~2016年, 日本流通中的大面额现金量占GDP总量的比重从4.5%提升至6%, 小面额现金量占GDP的比重从2.5%提升至3%.可见,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现金依旧是日本社会重要的支付媒介和工具。积极介入日本的现金业务, 尤其是ATM业务, 是中国支付机构在日本扩展市场的一大契机。中国支付机构可以借助三井、三菱等财阀集团下属金融机构的力量, 加入日本的ATM网络, 使之受理多币种银行卡的现金查询和取款等业务。还要在日本各大机场、便利店、药房、购物场所等人流量集中的地区, 布放自有品牌的ATM机具, 尤其要注重经营当地货币业务, 以此突破当前中国支付业务仅局限在东京都地区的发展瓶颈。如有可能, 应尝试布放自助支付终端, 提供除现金取款以外的其他金融业务, 包括公用事业缴费、慈善捐款、手机充值等, 填补日本现金支付市场在这一方面的空白, 让日本国民深切感受到非现金支付的便捷、高效、亲民, 提高中国品牌产品和服务在当地市场的占有率。
3. 借助重大赛事做好品牌营销
2020年东京奥运会将迎来世界各地的游客、运动员、服务人员等, 东京短期内会集聚巨量人口、资金、信息、物资, 急需稳定、强大的金融支付网络介入, 及时归集并准确处理信息和资金, 为东京乃至全日本经济金融正常运转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运营能力。2020年东京奥运会是中国支付品牌在日本及全球打响知名度、维系老客户、获取新客户的重大机遇。中国支付机构届时要依托同日本财阀集团的合作关系, 借助JCB和各大电信运营商的力量, 在奥运会的赛事场馆、生活工作基地, 乃至大东京地区做好中国品牌支付产品的网络布局和受理, 确保做到中国支付品牌标志随处可见, 中国支付品牌产品线全受理。要同国际奥委会取得联系, 积极赞助奥运会期间各项赛事, 并为适合赛事期间使用的新产品和服务做特定宣传和营销。比如, 可协同大赛组办方以及JCB共推可穿戴设备, 便利观赛人群在赛事场馆的闸机口快速通行、搜索座位、购买食品饮料、进入特定区域等。此外, 还可与日本同行合作, 让通往赛事场馆的地铁和公交线路可受理中国品牌支付产品。
日本曾于上世纪60年代举办过奥运会, 经验丰富。为解决此次奥运会期间东京人口密度大、酒店接待能力有限的情况, 日本政府于2018年3月制定措施, 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 将大型邮轮作为酒店使用, 东京、千叶、神奈川三地的5处码头作为“轮船酒店”的停泊港口。中国支付业要随机应变, 获取主管当局的允许, 在邮轮内部布放各类自有品牌的受理终端和自助支付终端, 营造中国支付产品的良好受理环境和氛围, 力争借助奥运会打响中国支付品牌在日本市场的知名度, 使得受理范围和市场份额能更上一层楼;还要跟进日本各大银行为奥运会推出加密货币应用的步伐, 在该领域与日本同业相互沟通, 争取在奥运会期间同当地机构合作, 推出相关产品和服务, 完善自有产品线。
4. 服务中日企业在第三方市场的商业活动
中日经济互补性强, 在全球产业链中相互配合, 默契度高。两国企业迄今已积累了不少第三方市场合作的经验, 包括技术转让、共同研发、相互持股、联合竞标或分包项目等。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 已有部分日本企业在装备制造、物流、金融等领域与中国企业对接和合作, 共同探讨将中国的优势产能、日本的先进技术和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有效对接, 合作开拓第三国市场, 谋求实现“1+1+1>3”的效果。这意味着, 中国支付业的基础设施和各类应用, 要跟随中日两国合作项目的走出去而走出去, 通过向项目有关方面提供一揽子金融支付产品和服务, 整合两国合作项目中涉及的资金流、信息流、人员流、物资流, 与日本支付业在海外实现融合发展。
这种融合应建立在中日金融合作的既有平台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 (以下简称CMIM) 之上, 在亚洲地区先试先行。CMIM是中日共同推进区域金融合作的重要成果, 旨在通过东盟十国以及中日韩三国的货币互换, 共同抵御地区金融风险。基于CMIM制度安排来运行中国支付业, 有利于中日两国在第三方市场寻求共同利益最大化, 有效拓宽中日金融合作模式, 尤其有利于人民币在亚洲, 特别是在东盟十国率先实现可兑换、可流通, 成为地区金融的“稳定锚”.中国各金融机构、卡组织、支付机构等支付产业链各方要在亚洲市场现有发展之上, 与日本相关合作方协商, 推广中国标准和品牌的支付产品和服务, 共同做大亚洲市场;要特别重视在实践中提炼本地化的产品和服务, 并将成功案例带回中日两国支付市场, 充实原有产品线, 以海外发展力促中国支付业在日本本土市场的发展。
中日两国是全球经济总量第二和第三位的国家, 2017年GDP总量合计达16.8万亿美元, 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共计超过21%.伴随日本经济持续复苏和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 两国经济必然水乳交融, 不仅直接合作空间大、机会多, 还能在全球及区域多边和双边框架下形成众多伙伴关系, 在共同推动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的同时推动两国间直接合作。中国支付业要紧跟这一潮流趋势, 抓住当下的最佳时期, 开拓日本市场, 并和日本同业一道, 进军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