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相关文档 >

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合作的问题和优化建议

添加时间:2019-06-28

  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背景下, 第三方支付也已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带来的鲶鱼效应促使传统商业银行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 并积极寻求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机会。

  一、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

  (一) 第三方支付的多头垄断

  2017年第四季度, 我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496634亿元人民币, 接近50万亿, 其中支付宝、腾讯金融和银联商务分别以44.51%、30.36%和12.12%的市场份额位居前三位, 三家市场份额之和达到86.99%.如图1所示, 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呈现多头垄断态势。

2017Q1-Q4中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市场份额

图1 2017Q1-Q4中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市场份额

  (二) 第三方支付的盈利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 个人类消费场景占据超过55%的网络支付份额, 金融类占据近30%, 而费率最高的消费类则是15%.个人类交易主要包括转账、红包和公共缴费等交易, 此类场景中, 第三方支付机构主要通过向商户收取手续费盈利;消费类交易包括线上电商和O2O平台以及线下的消费场景, 此类交易中第三方支付为商户提供资金转移服务, 从中收取手续费, 费率一般在0.55%到0.6%之间, 一些大客户可能降至0.38%至0.45%.这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主要利润来源, 也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大力拓展的支付场景;金融类交易包括理财、保险和网贷等场景, 此类交易的合作方通常是金融机构, 第三方支付向金融机构收取平台推广合作费, 并分得一定比例的交易手续费, 费率一般在0.2%到0.25%之间, 大客户费率可能降至0.15%至0.2%, 这也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利润的主要构成。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合作分析

  2017年8月以前, 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的合作更多是以“备付金+直连”的模式存在。未来第三方支付机构只能够通过走银联的清算通道, 或通过网联平台实现用户的跨行转账, 对于已成规模的第三方支付巨头来说, 网联的出现使得其交易数据对银行公开, 议价地位下降, 隐性收益也会降低, 与此同时, 直连模式下的运营成本也会降低。为了在银行同业和第三方支付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两者的合作将涉及更多领域, 碰撞出更多火花。

表1 2016年6月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银行数量统计
2016年6月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银行数量统计

  据悉, 2017年底已接入超过200家银行, 支付宝之类巨头合作银行的数量优势不再, 未来的合作更注重质量--与实力强大的银行进行多业务产品得合作。原本一些专注企业支付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寻求与银行合作, 为银行服务中小商户提供一整套基于支付业务延展的金融技术解决方案。

  三、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合作的问题

  (一) 第三方支付机构寡头垄断带来的价格问题

  数据显示, 截至2017年第4季度, 第三方支付市场前三名占据了86.99%的市场份额。断直连之后, 银行和第三方支付的合作将更为纯粹而深入, 然而僧多粥少, 银行同业间的竞争尚不可忽视。合作谈判中, 银行可能需要在价格上适当让步, 但根据自身发展需要, 选择恰当的合作伙伴更为重要。

2017年第4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份额

图2 2017年第4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份额

  如上图所示, 目前我国网银市场份额最大的工行和建行都是从最开始就和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紧密合作, 获得最初的发展优势, 工行在与支付宝的合作过程中, 发现自身的信息和渠道优势足够, 合作更多的可能是为他人做嫁衣, 多方权衡下转为与京东金融合作, 如今二者合作推出的“工银小白”数字银行, 工行的金融专业背景加上京东金融的技术实力打造了新型零售金融模式。

  (二)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风险控制问题

  近几年第三方支付机构数量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张, 创新速度加快的同时竞争更为激烈, 但与发展不同步的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外部监管政策和自身内部管理, 导致经营不够规范, 风险问题尤为突出。用户信息安全问题、沉淀资金管理问题、技术风险问题。加强技术管理是第三方支付发展的必要保障。

  (三) 监管趋严带来的不确定性

  央行和银监会对于包含第三方支付在内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逐年趋严, 一系列监管政策的出台, 规范了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同时, 也加大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盈利难度, 规模经济效应凸显, 同质化问题严重的小企业将生存艰难。自从13年以来, 央行逐步收紧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 2016年以来牌照数量只减不增, 16年8月至18年1月近一年半的时间, 就有28张支付牌照被注销。

  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合作优化建议

  (一) 着重提升自身竞争力

  在央行对于清算模式的规范管理下, 以往依靠备付金存管和直连模式形成的“第三方支付+银行”的合作格局被打破, 以往第三方支付和多家银行直连时的议价优势和需求不在, 双方的合作将进入一个新的层面, 银行的客户资源、专业优势, 第三方支付的平台资源和技术优势将成为未来竞争与合作中的筹码。因此, 银行需要在合作中注重加强自身竞争力。首先, 银行要发挥专业知识和人才优势, 在合作中将专业优势最大化。其次, 第三方支付是基于网络购物的需求产生的, 随后的移动支付和快捷支付则是对“简化支付”这一需求的预判, 银行正是需要学习分析市场和把握用户的需求, 推出更多市场认可的产品。最后, 银行还需要提升自身技术实力, 大力发展移动支付。银行可以在合作中学习第三方支付机构先进的技术操作, 同时吸纳全球技术人才, 提升自身实力, 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

  (二) 多业务种类的合作

  从现金支付、储蓄卡和信用卡支付, 到手机、手表等移动设备的快捷支付, 再到停车场识别车牌自动扣费和已在高速实行的“无感”支付, 以及餐厅和无人超市等生活场景的刷脸支付, 第三方支付的支付模式正飞速创新并进一步简化。在银行和第三方支付的合作中, 第三方支付对产品的创新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更在行, 但双方的合作范围也远远不止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 以考虑加大在“大额支付”领域的合作。个人用户出于安全性考虑, 更愿意通过银行进行大额资金转账, 企业客户 (尤其是大企业客户) 更是银行的忠实粉丝, 这部分客户看中银行的信用背书和安全稳定的支付通道, 也是大额支付的主力军, 与第三方支付合作开发大额支付的应用有助于银行提升用户体验, 进而增加用户黏性;同时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合作。随着个人理财和家庭理财观念的普及, 人们的闲置资金也从银行定期流向股市、基金和各式各样的理财产品, 而第三方支付在其应用内除了搭建各种生活缴费平台外, 也需要积极拓展金融产品种类;再次双方可以加强跨境支付合作, 携手拓展海外市场。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