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行业的腾飞带动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如今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成为我国国民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支付体系的主体商业银行在多方面达成战略合作。
2014年4月,银监会、央行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就切实保护商业银行客户信息、资金及账户三方面安全以及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提出具体要求。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间的关系正逐步由竞争走向合作共赢。张婷通过业务、客户资源两方面的比较,认为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和支付结算、基金保险等中间业务造成冲击,并在降低其顾客粘性的同时抢占了客户资源。
谢太峰等从盈利水平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对商业银行传统盈利业务产生的挤出效应,认为双方的合作可有效缓解一定的不利影响。管沐琴以支付宝为例,从多个角度论述其与商业银行的竞争、合作关系,指出双方应在携手前进中找寻利益平衡点以实现互利共赢。
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业务冲击的分析,从商业银行的视角提出突破瓶颈的应对策略,而鲜有从双方协同发展的视角出发对合作关系进行深入讨论的研究。本文将以支付宝为例,研究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机制、存在问题及相应的合作共赢策略建议。
1、第三方支付和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1.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主要的第三方支付业务有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以及银行卡收单三类,其中网络支付由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固定电话支付以及数字电视支付四个部分组成。
(1)交易规模快速增长。自2011年5月,央行发放首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开始呈现持续的高速增长,从2012年12.9万亿的交易规模增长至2018年的215.38万亿,复合增速达到59.87%的高态势,预计2019年末将突破300万亿元。
(2)支付结构改变。据央行发布的一系列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互联网支付规模已连续四个季度下降,环比增长速度为-3%~-2%,而移动支付增势良好,复合增速达到6%。
随着手机智能化的发展和互联网支付的金融监管趋严,移动支付客户数量平稳增长、交易规模快速扩张,对原先作为网络支付主体的互联网支付代替效应明显,主要表现在近场特约商户的兴起和远程支付对业务体量的巨大贡献。
(3)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在移动支付的市场上,前十家支付企业市场占比达到95%以上,其中支付宝市场份额占比稳定在54%左右,微信支付和QQ钱包为代表的财付通则占有40%。
同时,第三方移动支付场景已从原先以超市、餐馆、购物商场和便利店为主体的线下支付逐步扩张到整个消费链。可见,在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交易规模的带动下,支付宝以及财付通占据着市场主体。
2. 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1)资产规模增速放缓。商业银行资产增速呈现不断下滑态势,自2016年初的16%降至2019年第二季度的8.2%。从外部来看,有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第三方支付的业务挤占和“去杠杆、强监管”政策的强力执行三个主要因素;从内部来看,资本充足率安全边界不足、资本消耗增加、存贷款增长不匹配现象进一步加剧、债券投资占比偏低等问题成为阻碍商业银行发展的限制因素。
(2)中间业务发展迅速。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结构造成一定的冲击,转变盈利模式成为商业银行的着手点。商业银行正注重通过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开发新的金融工具,以开拓中间业务的方式使银行在不扩充资产负债规模的条件下增加净收入,推动业务的转型发展。目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正稳步增加,营业收入的利润水平显着提升。
(3)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数量平稳增长。央行支付报告显示,2019年一季度末我国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开户数量已达到103.94亿,与上季度末相比增加3.26亿户,环比增长比率为3.24%,人均拥有7.45户银行账户,自2015年第一季度起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数量环比增速维持在2.5%以上。
3. 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1)便利性。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直接与商业银行达成合作,商家无须处理与每个银行的认证操作,这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网上交易的手续。此外,第三方支付可提供实时交易查询和交易系统分析的增值服务,便于交易过程中订单的退款和止付,为维护客户和商家权益起到仲裁作用。
(2)经济性。第三方支付注重推进线上线下市场的融合,力争与各个行业的各种支付场景接入,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可通过平台降低直连银行的成本,同时银行也可通过第三方的服务系统降低网关开发成本。
(3)安全性。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让第三方支付的发展面临风险控制的限制,而商业银行拥有相对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除此之外,商业银行经过长期发展已与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第三方支付机构资金实力较弱,出于合规和风险控制的角度,大中型企业更偏好商业银行。
(4)专业性。作为传统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拥有较为全面的金融经营资质、专业的服务平台及电子核算系统,并且已构建成熟的信用体系,对信用评估、信用风险管理有更好的把控,而尚处于发展阶段的第三方支付的风险控制等方面有待完善。
2、支付宝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关系分析
作为当下全球交易量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公司,截至2019年6月,支付宝及其本地钱包合作伙伴已经拥有超12亿的全球用户。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成为支付宝第一个战略合作伙伴,目前为止,有近200家银行与支付宝建立合作关系,支付宝成为电子支付领域最受金融机构欢迎的合作伙伴。
1. 支付宝与商业银行合作的必然性
(1)业务依赖
支付宝通过自身的网络营销平台将部分线上用户转化为商业银行的客户,帮助其开拓客源并扩张银行卡的交易场景;商业银行则向支付宝提供信用担保、平台支撑、资金结算及安全保障等基础服务,同时获得一定手续费收入;
此外,由于吸收存款有上限要求,支付宝须要在银行中开立自己的银行账户以托管用户存于支付宝中的底层资金,增加且拓宽了商业银行存款的来源。在今后的发展上,商业银行将注重服务质量管理并依托自身优势与支付宝建立更深入的业务联系。
(2)信用信息依赖
信用信息是商业银行开展放贷业务的重要依据。当前我国征信体系尚未完善,在银行系统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现有交易数据无法满足商业银行对客户信用评级的巨大信息需求。
而大量的用户资金和交易信息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涌入支付宝平台,因此,商业银行可将其作为“信用评价中介机构”,以支付宝提供的用户交易信息作为外部信用评级结果,由此以来可削减对信用信息的搜集处理成本,在优化商业银行审贷工作的同时有效降低银行坏账比率,成为个人和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支撑材料。
(3)资金安全依赖
确保资金安全是客户选择支付方式的前提条件,而伴随着新型支付方式的兴起,高科技犯罪和新型网络诈骗成为资金安全的又一大阻碍。商业银行能提供安全性高的线上支付服务,但灵活性差、客户体验欠佳,而支付宝正好不同,具有安全性较低、灵活性强的特点,因此其可通过合作得到商业银行的信用支撑和技术服务,提高自身的资金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另外,确保资金安全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某一方资金管理的问题会导致网络支付全领域的客户信用危机,对另一方造成业务上的冲击,因此,保障资金安全势必需要支付宝与商业银行加强沟通。
2. 支付宝与商业银行主要合作机制
(1)网关支付
网关支付中商家支付信息和顾客的支付指令由支付宝处理,支付宝则充当商业银行的网关,即负责控制银行支付通道的调用,该模式可实现交易流程在用户与商户之间的安全、流畅传接。
具体流程为(如图1所示),商户侧应用从服务器端发起支付请求,由支付(API)网关对请求进行通用的处理,之后再调用支付宝,由支付宝对用户请求进行预处理并调用与商业银行合作的快捷支付通道接口执行订单支付。
图1 网关支付流程构架
(2)快捷支付
快捷支付是支付宝与各大商业银行联合推出的全新支付方式,客户无须登陆网银,只需通过支付验证要素(卡面信息、持卡人身份、验证预留手机号等)完成签约支付,达到“一次验证,多次支付”的效果。客户在支付宝平台中输入认证信息,支付宝将这些信息传递至商业银行进行校验。
若校验显示一致即通过,快捷支付的签约就完成。再次支付时客户仅需输入自己设置的快捷支付密码或通过绑定手机的短信验证即可达成交易,而无需重复银行卡验证操作。
(3)代扣支付
代扣支付多应用于水电煤、电话费等定期结算的服务领域,是一种服务商借助支付宝平台向客户主动发起扣款的支付方式,目前支付宝代扣服务只支持按量付费账单的自动代扣。客户事先与支付宝、商户网站签署三方代扣协议,提供个人身份验证、银行卡、业务签订范围等相关信息。
签署后,支付宝则按照协议中的代扣细则,定期将收款申请传送至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则依照申请进行资金扣划和清算流程,客户确认绑定手机的短信即代表代扣支付交易完成。
(4)线下收单
线下收单业务主要借助手机支付宝扫码,可跳过银联网络而直接对接各发卡商业银行,自身承担订单清算职能。
支付宝以O2O形式进入线下收单市场,在近场景消费中用户打开APP中的支付二维码,已经向平台申请收单业务的商户通过扫码完成支付交易,而后交易信息就提交到收单系统(多为第三方机构承担)中,订单数据进入商业银行的交易记录,交易资金则流向支付宝,支付宝与商业银行进行收单资金对接,最后由收单系统的结算功能将交易金额转移到商户。
3. 支付宝与商业银行合作典型案例分析
(1)一站式公共事业缴费服务
2008年,支付宝与光大银行联合推出一站式公共事业缴费服务(水电煤、话费等)。支付宝搭建的公共事业缴费平台可实现商业银行与缴费单位的直接对接,光大银行则将耕耘多年的服务开放给支付平台的所有用户。
无需开通支付宝账户,用户可从支付宝线上首页的入口进入缴费平台并填写缴费单信息,之后只需选择指定网银账户完成支付交易。该业务的开展在便利居民生活的同时提高了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增强了客户的支付黏性。
(2)信用卡快捷支付业务
2010年,支付宝与中国银行联合推出为迎合线上消费市场开发的信用卡快捷支付业务。该功能跳过了信用卡卡通事前签约绑定操作,客户可直接输入卡面信息而无需借助网银快速达成付款交易。支付宝会根据客户设置存留客户的信用卡信息,以便客户在再次支付时简便操作。这一业务的推广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卡量,促进居民消费。
(3)“阿里分行”现象
2017年起,支付宝通过平台小程序和生活号吸引平安、交通、浦发等各大商业银行入驻。达成合作关系的商业银行可向支付宝用户提供银行基础服务,该合作形式成为“阿里分行”。
支付宝通过连接多元化交易场景与小微客户群体进一步激发了银行卡活跃度,并利用自身的互联网技术为银行的业务建设提供支持及完善的数字金融解决方案。“阿里分行”模式的诞生,象征商业银行与支付宝的合作在经历绑卡、流量、资金合作等阶段还有更广更新的合作模式。
4. 支付宝与商业银行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业务挤占
2013年,支付宝推出收益率相较更高的“余额宝”吸引客户群,银行的存款资金因漏出效应而减少,影响到银行的活期存款业务;由于支付宝用户可以绕开商业银行进行日常消费开支,加之推出的“花呗、借呗”业务相比办理银行业务更便捷,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造成挤占效应;
此外,在中间业务领域支付宝还与商业银行发生业务重合,加之其便捷的操作和低廉的服务费用,客户黏性得到培养,对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及基金保险业务产生不良影响。
(2)客户资源争夺
在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中,其贷款业务主要面向大型企业,而低估了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客户的价值。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的崛起正是来自对广大“长尾”客户的定位,注重从支付产品和业务创新角度把握客户痛点,深挖和拓展客户资源和支付场景,积极发展中小微企业客户及个人消费借贷客户,使得商业银行逐渐丧失长尾客户,挤占其客户资源开拓空间。
(3)价值体系干扰
双方的合作业务包括用户可通过支付宝平台办理合作银行的信用卡,但商业银行由于体系庞大、网点覆盖面广,导致双方不同合作系统横向的业务设计难以统一,因合作对象地域差异发生谈判价格不同的情况。
例如,第三方支付机构跳过银联与银行进行合作,降低了支付宝-商业银行-银联等渠道的业务交易费用,导致不同交易业务费用在不同银行之间产生差异,对商业银行和银联之间的活动价格系统造成冲击。
3、加强支付宝与商业银行合作的策略建议
1. 促进业务补短
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大量的交易数据流入支付宝,因此可通过加强双方信用信息共享、建立共同的客户信用体系来降低商业银行搜索信息的成本,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可通过信息外包服务获利;
客户在选择支付方式时主要考虑安全与便捷两点,商业银行赢在安全,而支付宝胜在便捷,可通过加强安全防范合作、更深层互通生态业务来降低互联网交易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
据央行下发的文件,客户在第三方支付存放的备付金须按照一定比例缴存至银行进行管理,商业银行可通过对客户备付金的管理,将其投资于其他项目,不但可提高商业银行的中间收入,还可提高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誉。
2. 重视市场细分
当前,业务重叠导致的客户资源争夺成为支付宝与商业银行的主要竞争领域。支付宝主要面向小微客户,而商业银行目前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大中型企业。因此,双方可对支付市场进行合理划分,在尽量避免目标客户冲突的基础上明确各自服务范围,为进一步合作打下基础。
支付宝应当继续创新步伐,将客户体验置于首要位置,拓展更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开拓以年轻群体消费为中心相关的一系列业务,深挖潜在客户和潜在交易资源;商业银行则应更注重营销架构建设、产品开发设计、业务流程改进、制度保障完善等方面实施,努力提高市场营销能力和客户服务质量,着力培植优质客户群体。
3. 加强监管沟通
第三方支付目前还是相对新式的金融模式,相关监管部门未推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完善的管理方案,同时用户与平台的关联规则也没有严格的监管措施。例如,在商业银行与支付宝的某些业务合作中,由于某些外包第三方机构的技术并不成熟,导致整体业务的安全性无法保障,对双方的声誉造成恶性影响。
因此,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应加强技术沟通,对关键因素指派检测小组进行管理,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双方业务标准化的监督管理,防范因技术安全性导致的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