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呈现爆发式增长,移动支付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和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逐渐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研究移动支付的全球性组织“移动支付论坛”将移动支付定义为: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商品或服务而通过移动设备交换金融价值的过程。这一定义界定了移动支付的两个核心内涵,即“移动性”和“支付目的”,是广义的“移动支付”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手机是最为人们所认知、最能体现“移动”特性的终端设备,所以人们通常将“移动支付”和“手机支付”等同起来。通常情况下,人们说所的移动支付概念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等。移动支付与传统的银行系统支付和非移动的网络支付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1.支付过程灵活便捷。用户只要申请了移动支付功能,便可足不出户完成整个支付与结算过程。2.较少的交易时间成本。减少了往返银行的交通时间和支付处理时间,大大减少了交易时间成本,提高了支付效率。3.复杂和较长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移动支付产业链和价值链由商户、移动运营商、银联/第三方支付方、银行、设备提供商、消费者等方面组成。远程支付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约束,独立或依托于网上购物、电话购物、银行业务等环境,以银行账户、手机话费或虚拟预存储账户作为支付账户,以短信、语音、WAP等方式提起业务请求,实现支付互联网上购物款、转账汇款、在线充值、缴话费、水费、电费、燃气费及有线电视费等功能。近场支付则是利用红外线、蓝牙、射频等技术实现支付功能,满足公众在便利店刷手机付款、刷手机坐公交或者地铁等需求。金融机构运营的移动支付,指支付平台的设立方为银行类金融单位,支付账号属于银行等金融类机构。
非金融机构运营的移动支付,指移动运营商及第三方支付公司等非金融机构作为运营的主体。根据央行规定,非金融机构支付是指依托公共网络或专用网络在收付款人之间转移货币资金的行为,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工信部2013年6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5月,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月增1000万,总数达到11.65亿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净增7156.9万户,总数突破3亿户。同时,数据还显示,1~5月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增4902.6万户,达8.13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69.9%。手机上网用户仍然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净增3382.9万户,总数达到7.83亿户,占移动互联网用户比重达到96.3%。随着移动互联网和3G手机用户的不断增加,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运营商等企业纷纷加入到移动支付领域内。
截至2012年12月,手机远场支付业务注册用户数约为1.98亿,用户活跃率接近33%,用户注册的数量和交易次数较2011年均有大幅提高。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于2013年6月初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额将达到2354亿美元,较2012年的1631亿美元增长44%;移动支付用户数量将达到2.452亿,高于2012年的2.008亿。Gartner研究总监沈哲怡表示:“我们预期2012至2017年间,全球移动交易量和价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5%;到2016年,全球移动支付预计将达到7210亿美元,拥有4.50亿移动支付用户。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013年6月30日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3》显示,2012年商业银行共处理移动电话支付业务5.35亿笔,金额2.31为万亿元;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21.13亿笔,金额为1811.94亿元。相关机构预测,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③。
可以预见,随着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日益成熟,移动支付安全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行业标准的出台,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将会越来越活跃,并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产业融合的研究起源于罗森伯格(Rosenberg)对美国机械工具业演化的研究。首先,从技术融合的角度来看,移动支付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融合了非接触式感应以及无线连接技术、芯片技术、移动网络技术、识别技术、软件技术、安全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最终实现支付功能。从这个角度说,移动支付的发展,首先是技术融合的结果,而技术融合是催生产业融合的前提条件。
其次,从原因与过程看,移动支付是逐步从信息技术融合,向移动支付产品和移动业务的融合,最后实现移动支付市场的融合,最后达到产业融合的实现。第三,从产品服务和产业组织结构看,移动支付使传统的银行业、保险业与通讯行业、零售行业、媒体行业、终端制造业等卷入其中,以不同的商业模式,满足消费者几近相同的目的,形成一个跨行业的移动支付生态圈。这个生态圈由零售商网、移动网络、移动终端网、软件平台网、终端网等组成,业务范围和市场边界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具有明显的产业融合的特征。由不同行业来提供功能相同或高度相似,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是产业融合的重要特征。移动支付产品的多样化显示了移动支付的产业融合特征。目前银行业、保险业、移动通讯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公司、互联网企业等,纷纷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单独或联合推出了移动支付产品。例如,中国移动先后与多家银行以及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等企业合作,推出“手机钱包”。2013年7月正式落户京城的“移动NFC手机一卡通”更是让移动支付真正走人百姓生活。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推出了类似产品。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移动端App方面,腾讯在微信5.0版本中加入了支付功能,通过腾讯旗下的财付通打通了微信端的支付渠道。目前,微信支付的应用场景包括公众号支付、扫二维码支付和移动应用支付等。作为互联网企业的代表,新浪利用其社交平台新浪微博发布“微博钱包”移动客户端,进军移动支付领域。客户端功能目前覆盖了付款、存取款、转账、缴费、充值等功能,未来还将实现银行快捷支付、刷卡、NFC支付、信用卡还款、交通罚款以及电影票购买等。作为传统金融机构代表的商业银行,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例如,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普遍具有转账、移动支付等功能。第四,从产业创新和产业发展看,移动支付不同于传统金融业和普通的移动通讯业,是一种新型产业形态。这种产业形态将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在不同行业的技术与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的,具有产业融合发展特征。
总之,移动支付就是将移动网络与金融网络结合起来,将移动网络业务和金融等业务融合起来,以移动通信终端为工具和手段,为用户提供商品交易、缴费、银行账号管理等金融服务业务。移动支付是信息技术融合背景下,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