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快的、嘀嘀——互联网话语权之争

添加时间:2014-05-28 16:25

  无论是快的还是嘀嘀,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都在争夺出租车的快捷付费方式。两个打车软件和两个互联网巨头争夺这个市场,其实就是争夺一种消费习惯和各自的私利。习惯有两种,一种是用户的习惯,用户是不是能够接纳这种微支付,无论支付宝还是微信;另一种是商家(包括个体、出租车司机等)会不会支持。再有就是各自的私利,首先对用户而言,有没有好处,便捷之余是不是安全,有回馈吗?对商家(出租车司机)来说,凭啥我要用?避免找零、约车、提前定制、资金安全、资金理财(增值服务)和相应配置等能否健全平稳的实施?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有利的方面更多,抢夺市场,争取最大的用户群和话语权,最终抢占银行的地盘,在很大的范围内获得用户的青睐和习惯性使用,从而占据一种独特的市场趋势。首先当然是出租车司机本身吧。笔者观察有几种因素能够决定他们的选择。一是回馈有多大?互联网企业给予的营销促销反馈;用户的接纳是不是带来真正的回报;司机本身的求变带来的潜在机会等。二是出租车公司的参与或者强加性。互联网企业是不是和出租车公司达成合作。三是增值服务空间大吗?

  对于第一种的反馈,目前阿里巴巴在推广支付宝支付出租车费的时候,给出了一定的优惠和反馈幅度,虽然价钱不是很大,但是总比没有强,如果出租车司机认可这些返利,并且操作不繁琐的时候,他们会接受。目前支付宝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的开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大面积铺开还需要观察,尤其是当阿里的反馈活动结束之后,支付宝支付车费是不是能够持续将变得非常关键。这也是考验支付宝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对于第二种方式,要看这些APP厂家是不是能够和出租车公司达成一个协议。无论是嘀嘀还是快的,其实都在进行类似的合作,尤其是嘀嘀和携程、去哪儿等等公司的合作也是希望能够拓宽软件的覆盖范围以及寻找到更多的用户使用习惯,带来更大范围的协同效应。

  对于第三种增值服务,目前支付宝是让出租车司机把收到的支付宝金额直接转移到余额宝中,获得短期的货币资金收益,不过因为收益本身的不可确定性,以大都市一个出租车司机一个月万元左右的收益来看,余额宝能带来几十元的收益吧?这点收益对于有心的出租车司机来说或许也是一种潜在收益,不过对于大多数司机来说,这点收益杯水车薪。况且他们需要每个月上缴分子钱,需要生活和生存,资金的存活率是相对较低的,他们需要不断地把钱抽出来。因此这种增值服务可有可无,诱惑有限。相对来说微信提供的微支付是直接对接,类似于卡与卡之间的转换,安全性更高,钱的到位率更直接,不需要经过类似于支付宝或者余额宝的转换,资金的转换也更快,更实用。我们无法直接衡量这两种模式究竟哪个更好?当然,这也会成为不同用户面临的不同选择,选择权给了用户,用户喜欢哪种模式,就接纳哪种模式,当然还有一个潜在的因素是用户的客户端占有率和使用率最终会是哪家?是微信还是支付宝钱包?这也是焦点。

  对于用户本身,很多时候的选择是被动的,或者说是必须被引导的。潮流就是引导出来的,如果支付宝引导的好,用户就会逐渐接纳,如果微信引导的好,那么微支付就会是微信的机会。这也是为何阿里巴巴和腾讯一直竞争的焦点,两家互联网巨头投资两个打车软件的目的是最终的用户群体。这是一个异常庞大的群体,而且这个群体的接纳程度或许最终会引导消费习惯的养成,进而覆盖到更多的范畴。甚至可以撬动银行卡的市场地位,真正带来一场金融革新也未可知。对用户的引导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我们先说两个故事。一是为何每年的“光棍节”能有那么大的销售额?很简单,用户是奔着打折去的,商家的宣传是五折,这点很重要。此处并不包括不良商家先提价后打折的欺诈行为。二是为何超市中每天都会有一些打折促销的品类,而很多人就是奔着这些促销品而去的,排队很长也是为了去抢那些促销品;而且很多超市(包括其他的商家,如洗衣店、美容店等)都办卡积分,积分到一定程度可以返现,或者返券免费领取一定的物品等等。说到底,就是实惠,必须实惠才能吸引用户去接纳,或者被迫接纳。

  既然知道了用户的需求是获得一定的利益或者好处,那么就要迎合这种需求。在这方面,支付宝就是靠一定的返利吸引用户。比如北京现在就推出单笔订单返现5元的模式,看似并不多的金额,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到用户参与,因为用户看到了“有便宜可占”。当然不是说用户都是喜欢占便宜的人,但是用户都喜欢能够获得一定的好处,觉得自己得到了应有的价格实惠,并展现了自己是一个“会过日子的人”,因此他们愿意接受这种模式。这一点不能不说,阿里巴巴的选择是正确的。支付宝的这种促销是必需的。那么微信靠什么?微信的策略和支付宝是不同的,如果说支付宝在传统互联网上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和青睐。但是在移动互联网市场,微信的受追捧度则更高。当然这是从交流开始,交流开始的初衷也正好契合了打车软件这些APP的需求。用微信打车,进而支付,可以实现一条龙服务,而且不需要下载打车APP应用。这是一种可信赖的模式,虽然没有支付宝那种相对的资金营运成熟度。不过微信是从用户群以及用户交流着手的,这是另一种范畴的用户接纳。微信直接绑定银行卡,用户安全更靠谱,资金到达率更直接。

  无论是嘀嘀、快的竞争还是腾讯、阿里巴巴布局移动互联网市场,抢夺打车APP的市场机会就是要争夺用户习惯和最终的话语权。先说腾讯吧。腾讯和嘀嘀的合作,借助打车APP软件,可以更快捷地把打车和微信结合起来,通过微信支付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微信的好处是用户群是私密的,也就是说可以吸纳回头客,对于出租车司机和用户都有一个双向继续选择的机会。支付的推出,也给双方带来便捷。从司机角度看,能找到精准、长期、稳定的用户,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空驶率和扫街的时间。当然前提是服务跟得上,后续跟得上。

  此外,微信用户群发展非常快,这是庞大的用户基础。可以说,腾讯投资嘀嘀打车,很大程度上是想利用微信这一接口与LBS这类软件进行合作从而发展微信端的LBS业务,包括微信定位、微信地图等。同时,联合微支付等服务整合相关业务。而阿里巴巴投资快的打车软件是希望发展本地生活服务业务,意指形成移动互联网+社交+电商的业务环,打车行业本身而言具有很强的本地化特性,通过新浪微博+支付宝模式能实现移动社交与移动电商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里的融合,加强支付宝进军本地生活服务的市场竞争力。显然阿里巴巴是提供后端服务,没有前端的引入,因此前端就需要快的来完成了,阿里巴巴没办法帮助吸引用户。

  可以说腾讯利用微信给双方带来机会,而阿里巴巴利用支付宝只是给双方提供了一个交易结算的机会。这是区别也是差异。微信可以带来用户,支付宝只是帮助用户结算,没有带来用户的能力。当然支付宝可以给用户带来一定的移动服务能力,或许支付宝短期内占据的市场是有限的,不过这种服务的提供说明了商家(出租车)的一种能力。

  同时,我们也看到,微信带来的是“移动+支付”模式,通过微信的用户优势和使用频次率,给用户带来潜在的机会。而支付宝毕竟是以后端服务为基础。这是支付宝的劣势。我们看到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都在积极布局移动互联网市场,尤其是对移动金融的重视性非常高。他们争夺的是传统银行的职能以及金融行业更多衍生市场的机会,尤其是构建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机会,这是非常具有潜在发展功能的市场。除了这些大鳄之外,传统的银行企业也开始蠢蠢欲动地进行着变革,因为不变革或许等待他们的就是更多用户的流失,最终把自己陷入一个相当被动的地步。甚至进入破产的边缘也未可知。随着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随身携带工具,基于手机开发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各大银行竭力推出的NFC手机支付。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银行已经推出微信银行、微博银行以及易信银行等为应对移动互联网的产品,目的也是要在微支付市场获得一定的话语权。

  当然,很多银行都在抢占互联网金融,但实际功能还是在网银和手机银行上。现在“微银行”主要还是手机客户端,微博银行也不支持PC端,主要是推动移动平台。未来会推出移动支付,但不会像网银一样业务全面,现在“微银行”主要是查询类交易,未来就是移动类支付,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其中微银行的收益主要来自于手续费。和POS机一样,向商户收取1%的手续费,微银行未来收费可能是1%或者更少的手续费,现在都是免费在用,主要是为了争取客户。当然互联网企业是依托自身补贴换取市场流量,进而带来其他的增值服务空间的,如广告等。银行的悄然觉醒是看到了互联网企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容不得有丝毫的懈怠。但是因为对移动互联网的把握程度以及对用户习惯养成的培养不够,未来的发展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对来说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腾讯在这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相对运作能力会更强一些。当然百度依托自身在市场上已经叫响的理财业务也在快速切入到移动金融市场,这也是另一种抢占高地的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会有更多的衍生发展机会以及对金融领域的创新性应用产品出现,这都会吸引最终的用户参与,而这种博弈也不过就是传统金融行业和互联网新贵之间的较量。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