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互联网的普及,数字经济逐步发展壮大,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互联网金融在金融服务渠道、信息处理、客户交互、风险管理等方面与传统金融存在较大差异,对金融机构产生较大冲击。为此,金融机构需深入分析研究互联网金融的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转型发展策略,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以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对自身的冲击。
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主要特点
1. 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概念
互联网金融主要指金融功能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效融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借助互联网平台形成功能完善的金融业态及金融服务体系。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产品体系、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等,具有信息金融、平台金融、普惠金融、碎片金融等全新的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可通过信息互联网技术开展支付、投资、信息中介服务、资金融通等全新的金融服务,进而促进金融业务、产品、服务、组织的转型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有利条件。
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高效率及低成本。互联网金融业务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处理,操作流程标准规范,业务处理时间较短,客户无需长时间排队等候,可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改善用户体验。互联网金融无交易成本、中介成本及垄断利润,可避免开发营业网点所需资金投入及运营成本。
第二,发展迅速及覆盖面广。伴随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比如余额宝上线当日用户数量近250万,目前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同时,互联网金融可打破金融服务的时间与地域限制,有效覆盖传统金融服务的盲区,客户可利用互联网平台获取金融资源,以满足自身需求。
第三,管理薄弱及风险偏大。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监控及风控相对薄弱,尚未建立完善的行业规范及准入机制,且存在较大的网络安全风险与信用风险。
2、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金融服务与互联网深入融合,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发展,第三方机构逐步渗透至融资、投资理财、支付结算等传统金融领域,并对金融机构造成巨大冲击。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线如下。
第一,网络支付。现阶段,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已逐步成为线上收单、缴费还款、网络购物等小额支付领域的主要金融服务渠道。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我国第三方支付的规模已由2013年的1.23万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249.2万亿元,第三方支付企业对金融机构在支付结算领域的地位造成巨大冲击。
第二,网络融资。近年来,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融资模式不断涌现,如众筹融资、P2P融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银行网络信贷等。网络融资具有高效、低成本、风险分散等优势,可对金融机构的传统信贷业务产生较大冲击,线上与线下相互融合的融资模式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
第三,网络理财。网络理财主要指利用网络平台完成投资理财活动,其主要优势为选择范围广泛、操作便捷、收益率高、操作不受时空限制等。目前,多家互联网企业均推出网络理财产品,部分商业银行建筑网络理财平台,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理财服务,进而满足用户的理财需求。
第四,移动金融。移动金融主要指利用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完成金融服务。近年来,我国移动金融发展迅速,通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企业、各大商业银行均积极开发移动金融产品,移动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3、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机构的冲击
1. 互联网金融加速金融机构脱媒
互联网金融企业用户数量较多,具有较强的信息整合能力,资金处理更高效,可对金融机构在产品代销渠道、支付阶段渠道中的地位产生巨大冲击,进而引发渠道脱媒。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大量交易结算资金,网络融资、网络理财已逐渐成为人们投资及借贷的主要方式,资金脱媒趋势显着。
大数据技术、搜索引擎等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使互联网企业获取大量用户信息,金融机构用户信息垄断地位逐步削弱,信息脱媒趋势明显。另外,互联网金融可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用户通过第三方平台完成多项金融交易,无需直接接触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用户关系忠诚度及排他性下降,用户脱媒趋势明显。
2. 互联网金融倒逼金融机构开展多元融合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的边界逐步模糊,部分金融机构为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开展金融跨界融合及综合性经营,尝试参与租赁、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同时,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电商企业等均参与到互联网金融市场竞争中,金融机构与上述非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合作,为用户提供金融与非金融服务,进而促进金融机构的多元融合发展。
另外,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线上与线下相互融合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金融机构线下传统业务朝向线上拓展迁移,第三方支付平台、电商平台则将线上金融服务朝向线下延伸。
3. 互联网金融促进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模式创新
伴随智能终端、用户界面技术、移动通信等技术的成熟发展,互联网金融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交互网上银行、移动智能终端、智慧网点、智能化已成为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金融机构利用决策规则引擎、执行监测、流程模块调用、开放技术平台等技术,可实现智能化流程运行及多点流程协同,进而对用户需求及市场发展趋势的变化迅速做出响应。
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对金融机构的营销模式与客户关系管理模式产生较大冲击,通过智能化用户营销、用户分类管理等技术,可为金融机构开展交叉销售及业务拓展营造有利条件。另外,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需对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实施智能化改造,通过智能化决策优化资源配置,集中管控风险,不断提升金融业务的附加值,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4. 互联网金融带动金融机构竞争格局变化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的资源、角色定位、价值取向及竞争格局均发生显着改变,金融机构的竞争模式由同质化朝向差异化发展,由产品服务竞争朝向商业模式竞争发展,由行业内部竞争朝向产业联盟竞争方向发展,由资源竞争朝向综合能力竞争方向发展。各金融机构将从竞争逐步转变为合作,进而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
4、金融机构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策略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发展机遇,金融机构需分析自身的优势与缺陷,制定完善的转型发展策略,以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冲击。
1. 制定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计划
为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金融机构需制定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计划。第一,金融机构需深刻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树立危机意识,转变零散、迟钝的应对模式,将互联网金融作为自身的发展战略,并以开放及理性的姿态应对互联网金融,以促进互联网金融与传统业务的深入融合。
第二,金融机构须充分利用自身在客户基础、信用、品牌、技术能力、网点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对互联网技术及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敏感度,制定参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计划,明确自身的战略定位,转变经营机制,提高风险容忍度,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第三,金融机构须整合内部资源,科学完成顶层设计,制定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细化现有业务与互联网金融的衔接方案,将分步实施与统筹安排相结合,以实现互联网金融发展计划。同时,金融机构需妥善处理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关系及竞争关系,力争在网络融资、移动金融、网络支付等领域有所突破,并稳定现有客户关系,积极开发网络客户。
另外,金融机构须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持续积累信息数据与客户资源,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促进线上与线下、实体与虚拟业务的融合,促进自身经营管理模式朝向智能化方向转型。
2. 增加互联网金融业务类型
为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金融机构需合理利用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大力发展网络融资、网络支付、移动金融、网络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并创新服务功能及支付方式,拓展服务渠道,创新平台模式,以提升自身在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第一,金融机构须积极开展支付方式的创新,以定制、贯通、安全、便捷为基本原则,构建电子账单支付、跨行资金归集、线上收单等线上支付结算体系。金融机构应积极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合作交流,严格坚持统一业务范畴、统一定价管理、统一风险防控的理念,以促进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
第二,金融机构须积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金融产品、金融业务流程、金融工具、管理机制的创新,大力发展网商融资、网络自助循环贷款、在线供应链融资等智能化网络融资模式,并建立在线理财平台,与第三方平台合作销售各类理财产品。
第三,金融机构须积极发展移动金融业务,拓展移动理财、移动商务、近场支付等业务,建立以商业银行为基础的移动金融生态圈,以便及时为用户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同时,金融机构须加快融入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步伐,通过与移动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及竞争实现优势互补,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 建立互联网金融的配套支撑体系
金融机构须建立互联网金融配套支撑体系,以丰富完善业务类型,促进自身竞争力的全面提升。第一,金融机构须结合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建立风险容忍机制、内部协作机制,逐步形成鼓励创新及提高效率的文化氛围,提升内部人员对新技术及新兴市场的敏感度,对市场变化迅速响应。
第二,金融机构须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不断提升信息系统安全防御能力,有效保护用户信息、账户信息,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以确保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安全性。
第三,金融机构须在日常管理及关键业务中合理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立创新研发机构,动态追踪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创新能力与增值服务能力。
第四,金融机构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建互联网金融人才队伍,并构建开放的信息架构,依据SOA理念将核心系统的外围功能剥离,建立开放共享信息平台,促进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共享协同,以提高信息处理效率。
4. 积极开展智慧型网络金融机构建设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机构须积极开展智慧型网络金融机构建设,以增加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第一,积极改进客户体验,促进渠道协同服务。金融机构须及时调整各网点的服务功能,大力建设智慧网点,促进网络渠道由交易渠道逐步转变为营销渠道,并建立在线金融营销平台,以满足客户需求。同时,金融机构须积极发展移动支付、手机银行等业务,促进移动终端与其他渠道的融合,调整自助银行的交互方式与基本功能,建立全产业链、全流程、多功能的网络自助银行。
第二,深入挖掘客户信息,促进精准营销。针对客户信息过于分散的问题,金融机构须利用智能化技术构建客户信息服务系统,以实现客户信息的功效与交互,精准化管理客户关系,进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同时,金融机构须与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移动服务企业开展合作,以丰富客户资源,促进优势互补。
第三,创新组织架构,促进协同作业。金融机构须结合自身实际,建立模块化、标准化、多层次的组织架构,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有效整合内部资源,连接各个独立经营单元,使其成为网络化组织架构。同时,金融机构需整合线下业务与线上业务,促进线下与线上组织的有效融合,继而达到协同作业的效果。
第四,组建产品工厂,按需定制产品。金融机构须组建产品工厂,积极研发互联网金融产品,利用参数化、标准化、灵活组合的产品模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并积极开展产品的虚拟化改造及跨界创新,以促进金融产品朝向集成、智能、网络的方向发展。
第五,优化调整流程,建立完善的运营体系。金融机构须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运营体系,为用户提供实时金融服务,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决策,以提升风险管理及客户营销的整体水平。
5、结语
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机构产生巨大冲击,为此须制定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计划,增加互联网金融业务类型,建立互联网金融的配套支撑体系,积极开展智慧型网络金融机构建设,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