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相关文档 >

社交金融不同模式的发展状况与问题分析

添加时间:2022-08-25

  近年来,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迅速普及,互联网金融这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在全世界迅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金融领域又一次迎来了一个创新机遇,这次创新是不同以往的,是传统模式的一个全新的升级。它的创新不仅体现在金融产品的创新上,也体现在金融服务的网络化。

  2013年6月,支付宝平台推出了余额宝产品,此产品的推出引起了金融界的巨大反响。在余额宝产品诞生之后,有人就称2013年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由此,我国便开启了互联网金融的时代。此后,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的兴起,“社交”这个词也越来越热,之后一些金融界巨头逐渐发现了这个巨大“风口”,纷纷进入“社交金融”领域。

  而社交软件的进入又一次创新了互联网金融模式,使金融发展成现在的“社交金融”模式。社交金融无疑是将社交的因素融入了互联网金融中,实现了金融更加大众化的服务。从2013年“微信”推出“微信支付”功能后,一大批依赖“微信”进行的金融服务逐渐展开。随后在2014年春节期间,“微信”为了增强过年氛围,开启了“微信红包”,这一突破性创新使社交金融应运而生,从此开启了社交金融的新元年。

社交金融

  一、社交金融的三种模式

  (一)“社交+金融”模式

  所谓“社交+金融”模式就是原本没有涉及金融相关业务的社交平台或软件加入了金融相关业务或服务,使金融服务更加大众化、生活化。这种模式也是我国最早的社交金融模式,而这种模式最早源于2014年春节期间,腾讯旗下的微信平台推出了抢红包的活动。

  (二)“金融+社交”模式

  “金融+社交”模式是传统的商业银行和各大相关的金融机构看到了“社交+金融”的前景,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纷纷改变原有的经营模式,转向社交金融领域的结果。华夏银行基于微信平台推出的微信营业厅服务以下(简称“微厅”)是我国最早的“金融+社交”平台。

  (三)互联网公司社交金融模式

  互联网公司社交金融的模式显而易见则是基于互联网公司,而互联网公司又是基于熟人圈、朋友圈等社交关系,建立彼此之间的资金联系,满足双方资金借贷的需求。我们所熟悉的“借贷宝”“靠谱鸟”“朋友范”等平台都是互联网社交金融平台。其中,“朋友范”是专注于熟人借贷的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熟人之间可以匿名或者公开向对方借款,使得借贷活动更加人性化。

  二、社交金融不同模式的发展状况

  (一)“社交+金融”模式的发展状况——“微信”为例

  “社交+金融”模式是我国最早的社交金融模式,最早源于2013年8月“微信”平台强势推出了“微信5.0”版本,“微信”首先推出的是“微信支付”——转账服务。而到了2014年春节期间,它又强势推出了一款新的功能——“微信红包”。“微信”也是通过微信红包使原来的“微信支付”火了起来,大量的用户开始使用“微信”付款,“微信”收获了更多的粉丝。

  根据2015年“微信”的年度报告统计的数据,在该年度“微信”在每月活跃的用户数量已达到5.49亿,然而“微信支付”就已经达到了4亿左右。在2017年12月“微信”支付绑卡用户已经超过8亿。2018年“微信”及We Chat合并月用户活跃账户达到了10.4亿,同比增加了10.9%。

  此外,微信作为一种流行的支付工具,其应用也慢慢涉及了方方面面。2019年,用微信打车的人数较2018年增长4.7倍,用“微信”高速出行的人数增加了6.3倍,比2017年增加了1.5倍。

  近几年,我国移动支付的规模增长相对比较快速,从2014年的20万亿元到2018年的275万亿元。在微信使用量日益剧增的同时也成就了“微信支付”、零钱通等金融服务,而“社交+金融”模式也随后在各大社交软件(微博、QQ等)发展壮大。

  (二)“金融+社交”模式的发展状况

  自2013年,许多互联网巨头开始不断扩张自己的市场,蚂蚁金服、百度金融、京东金融等依托大数据分析,开发了各种实用便捷的服务,迅速发展壮大,形成巨大的互联网金融和生活服务平台。

  这些平台迅速崛起给传统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使它们不得不改变自己原来的经营模式和服务的方式。华夏银行基于微信平台推出了微信营业厅服务,这是我国最早的“金融+社交”平台。

  “微厅”平台加入了社交,使其金融服务和产品营销提升到了更高的水平。中国工商银行在2014年也发布了一款新的平台——“融e联”,这也是一款既可以社交又可以理财的平台。在2019年上半年度,工商银行所拥有的手机银行用户数量就已超过3.33亿,且从2016—2019年的三年间就将近增加了一个亿。

  (三)互联网公司社交金融模式的发展状况

  目前来看,我国互联网社交金融可以面向公众提供多种服务,这些服务主要包括社交借贷服务、社交保险服务以及由此扩展的各项其他类型的服务。我国的互联网社交金融最开始是由一种叫“圈子金融”的平台演变来的,通俗来讲,圈子金融就类似于民间熟人之间的借贷。2013年上线的“普天贷”是最早的社交金融平台,这个平台对用户的信誉监管较为严格。

  通常情况下圈内借贷还需要以圈子内一位公认的信誉最好的人来担保,这样在贷款发生违约的情况下,担保人负有连带责任,大大降低了平台以及贷款者面临的风险。这个平台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可,在这之后又出现了许多类似平台。

  例如,2014年7月推出的“芝麻金融”,这是一款公开模式下的平台,涉及的圈子人员主要是白领、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MBA)等高层人士,到2015年平台累计投资额达到了10亿元。

  随后在2015年6月又上线了一种产品“借贷宝”,这种金融产品是一种单项匿名的模式,即在融通资金的过程中只有借款人实名,而贷款人不需要实名可以匿名贷款。

  近年来,我国网贷平台数量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与互联网平台本身的特性密切相关。网贷更加数字化、虚拟化,因此导致的风险也容易更大化,这就使许多平台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互联网金融

  三、社交金融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社交金融三种模式面临的共同问题

  1. 信息风险

  社交金融面临的信息风险又称信息泄露风险。信息泄露风险是在对大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和信息挖掘的时候,个人信息或隐私被其他人盗走,从而导致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可能遭到损失的不确定性。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信息风险十分普遍,因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不以实际物资为转移,往往通过信息的转移和资金流的转移来实现,这些信息在转移过程中都是数据形式,而这些数据既可以反映客户的爱好、购买能力、资产状况等信息,也可以反映金融商品的质量、价值等特征。也正是这一特点,使得在传输过程中,工作人员可能会受到各种利益的驱使,出卖某些信息来获取利益。

  2020年3月和2020年6月的调查结果显示,网民遭受的各类网络安全问题中个人信息泄露比例在22%左右,在6月份虽有下降,但是竟然超过了网络诈骗。也就是说,个人面临的信息泄露风险是很严重的,必须要加强重视。

  2. 信用风险

  社交金融面临的信用风险又可以称之为违约风险,在日常的金融交易活动中,这种风险也是相当普遍的。信用风险是由于借款人或企业无法偿还借款或者贷款企业收不回所贷资金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通过研究我国工商银行不良贷款额度,可知在2015年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额度就达到了1 800亿元,而且还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

  像工行这样监管严格的传统银行每年都存在巨额不良贷款,社交金融领域这种风险更是不容小觑。

  社交金融都是依靠互联网数据传输交流,具有高度的虚拟化的特征,这样就会致使客户对许多金融产品或者金融系统的了解不够充分,从而导致信用风险。另外,社交金融发展起步较晚,进入门槛很低,大部分企业不单独配备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即使有也可能不具备相应的资格,再加上许多网络贷款是无抵押、无质押的,这都会增大信用风险。

  此外,由于社交用户数量规模较大,难免会有一些故意钻空牟利的人混入其中。比如,支付宝推出的“花呗”业务,京东金融推出的“京东白条”等服务,每个月都会有逾期不还的用户,每年都有大量违约金额得不到偿付,无法进行追债,甚至还有客户故意利用这些技术漏洞去骗钱、骗贷,这些都是信用风险的常见表现。

  (二)“社交+金融”模式面临的问题

  社交平台对大客户缺少吸引力。由于“社交+金融”模式最初是由社交软件扩展来的,社交平台虽然吸引了众多用户,比如微信在2019年9月活跃的用户就达到了11.51亿,但是大部分用户主要使用的功能还是社交以及微信支付,对于微信金融这一块了解得不是很多。

  对于大客户来讲,社交平台比不上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一方面资金数额小,很难满足大额借贷的需要;另一方面信用体系尚不健全、起步晚、信用风险过大。因此这些软件在很长一段时间可能都得不到大客户的青睐。

  (三)“金融+社交”模式面临的问题

  商业银行客户规模小,活跃度不高,产品缺乏竞争优势。银行为了贷款的安全,原来的借贷活动一般只针对大客户、大企业或专门的人,很少针对小客户。而由于社交金融一部分是需要借助社交圈来完成的,所以银行不得不放宽对客户群体的限制,纳入一些小额客户群体,而这样做又可能会对银行的资金不利。

  商业银行由于多年来从事传统的金融柜台业务,柜台业务比较死板,因此在向社交金融转型过程中仍没有脱离传统业务的工作范畴,既没有体现出互联网的优越性,也没有展现出社交金融产品的新特点和新优势。

  (四)互联网金融模式面临的问题

  沉淀资金管理不明确。在互联网社交金融模式下,各项服务一般都会涉及第三方支付机构,这些第三方支付机构仅仅负责资金的保管和转移。而在互联网上进行各种交易时一般都不是直接将钱给卖家,这里就会存在沉淀资金的问题。比如,在淘宝上购物时,当你付完钱,货还没到手中,但是此时的钱已经不能由自己支配了,它到了第三方支付机构。

  另外,目前并没有任何规定表明这个沉淀资金就是属于第三方,第三方也无权进行资金借贷。此外,资金都是有时间价值的,对于沉淀资金在此期间获得的利息也是不明确的,直接归属于第三方也没有道理,这个问题目前也尚未解决。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