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三方支付的特点
第三方支付的特点概括而言有四大方面:一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产生与发展;二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三是支付形式灵活多样;四是商业信用中介保障功能。
(一) 第三方支付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而产生与发展。有据可查的第三方支付诞生于1996年的美国, 它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产生, 特别是互联网销售平台的出现而应运而生。自世界上第一家第三支付出现之后, 很快有大量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出现。这说明互联网销售平台需求大量的第三支付来匹配其发展需要, 其中, 以PayPal最为耀眼, 它的发展历程基本上可以说是代表了北美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影子。为什么, 网上销售平台的出现与发展, 导致大量的第三方支付的产生与发展?因为, 传统的银行的结算模式已经不适应互联网销售模式, 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结算形式, 因此, 导致了第三支付的产生, 以及高速发展。不但国际上是这样, 国内也是如此。国内市场随着淘宝、京东、唯品会、苏宁易购等互联网销售平台的出现与发展, 相继出现了50家第三方支付公司, 其发展势头远远速欧美的第三方支付市场。
(二) 第三方支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新的支付平台, 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接受, 比如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新兴第三方支付平台, 几乎普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为什么第三方支付会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第三支付相对于传统银行的结算方式, 更加方便、快捷、灵活、信誉保障等优势。虽然, 第三方支付发展的初级阶段曾经出现过一些问题, 比如被欺诈的风险。但是, 随着第三方支付市场渐渐规范化、普及化、规模化。目前, 第三方支付已经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 第三方支付相当于在买卖双方之间搭建桥梁, 起到资金中转的作用。如果卖方不诚信, 商品质量无保障, 有可能被退、换货。如于买方而言, 先行支付货款给第三方, 如果买方想反悔, 必须办妥退货手续才能拿到所支付的货款。这就是为什么第三方支付被广大消费者所依赖, 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三) 第三方支付形式灵活多样。网络销售模式不变更新换代、形式多样, 与之相对应, 第三方支付更是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换代, 除了原有的中介功能以外, 支付清算与融资功能也应运而生[1], 第三方支付已经集网上支付、充值卡支付、电话支付、代收代付、电子支付等多功能于一身。根据官方统计:80%以上的网民, 正在使用第三方支付进行网上交易, 消费者不再担心其交易风险。当今时代的收款二维码、微信红包、花呗支付等越来越多的新的支付方式对于之前出现的移动支付、数字电视支付、固话支付、点卡支付、预付卡支付以及城市支付服务的极大补充, 这些众多的支付方式极大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当然,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即有繁荣的一面了, 也出现了不少违规现象。比如, 曾曝光的拉卡拉, 广东益民, 易付等挪用客户备付金事件, 从侧面反映了政府的监管不力。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 第三方支付更有了新的模式, 指纹支付、声波支付渐渐普及、人脸识别支付, 新的规范政策频出, 第三方支付未来的发展也让人期待。
(四) 商业信用中介保障功能。互联网销售平台采用第三方支付结算方式, 极大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商家与消费者, 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往往是被欺骗的一方。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出现, 极大的减少了卖家欺诈问题出现的概率, 也减少了买家不付款拒付的概率。第三方支付平台所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便是其中介作用, 为电子商务营造出买卖双方相互信任的氛围, 为买卖双方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第三方支付具有成本竞争和安全优势
(一) 对于商家而言, 通过第三方支付方式, 可以极大的规避无法收到客户货款的风险。货款的安全直接影响商家的资金流, 资金流是商家的生命线。在目前银行的运营模式下, 大多数中小企业是无法直接与银行建立结算接口, 这样无形中影响了中小企业与广大消费者之间的资金结算, 而第三方支付平台恰恰可以广大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支付工具, 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便捷的支付平台。因为, 第三方支付平台只是中介机构, 它与商家没有直接利益冲突, 不会与被服务主体形成业务上的竞争关系。
(二) 对于广大客户而言, 特别是直接消费者, 与商家相比, 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线下实体店消费, 经常出现消费者被高卖、质量问题、冲动消费等情况, 通过第三方支付网上消费, 不但可以规避无法收到货物的风险, 而且货物质量相对于没有第三方支付介入的直接支付更有保障, 大大减少冲动型消费。
(三) 对于银行而言, 通过第三方平台可以避免与众多中小企业直接对接开发与维护成本, 又可以扩展业务范围。
综上所述, 第三方支付新的模式有效的保障了交易双方以及银行的利益, 同时, 第三方支付平台本身也获得了利益, 真正实现四方共赢的局面。互联络安全技术的成熟, 也为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以信用卡为例, 交易信息高级别加密的使用, 不但很好地保障交易信息的安全, 而且, 减少了信息传递的环节, 账户信息和信用卡信息只需要传递给支付的第三方, 无需逐告诉每一商家。信息传递环节的减少, 自然降低了账户信息和信用卡信息失密的风险。
三、对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趋势的预测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电子商务、金融科技等众多领域迅猛发展, 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趋势是:形式多样、前景广阔、监管成熟、品牌优势、个性发展。
(一) 第三方支付的方式多样化
多样化的支付形式相互补充, 共存发展。现有的第三方支付形式有指纹支付、密码支付、二维码支付、刷脸支付等。刷脸支付将成为未来支付技术人主流。刷脸支付在数据安全、场景搭建、实现成方面存不少难题, 但仍被许多人, 刷脸所推崇, 很有可能成为代替二维码的支付方式的主流。刷脸识别系统被应用于各个领域, 包括司法、税务、政务、商业消费等。最为成功的案例是蚂蚁金服推出刷脸支付系统, 该系统已在北京落地应用, 接入多家门店, 包括家乐福、天虹超市等。同时, 银联在北京和上海以及广州的多家商店、服务网点、政务服务单位等推出刷脸服务。
(二) 第三方支付的监管的规范化趋势
第三方支付的监管的规范化的前提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未来应建立三位一体的第三方支付监管体系, 三位一体就是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监管、单位内部监管。目前, 第三方支付的政府监管部门是中国人民银行, 行业自律监管机构是国家支付清算协会, 单位内部监管还没有统一的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职责为全面监管支付市场的有序、制定相关法规、规范市场的准入门槛、制定第三方支付行业标准等。行业自律协负责行业的规则制订, 以及行业的自我监管。除了行业协会, 目前还包括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 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是指导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主管部门下设的支付结算机构承担着拟订支付结算政策、制定结算规则、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推进支付工具的创新等行业监管职能, 是直接主管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部门。
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措施分为:日常监督及不定期现场检查。日常监督措施主要包括: (1) 备付金制度。即第三方支付平台要有充足的备付金, 每日要向银行上传业务数据; (2) 可以交易及时报告制度。即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日常业务中, 发现的可疑交易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交报告; (3) 委托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独立机构对支付机构业务系统进行年度检查。不定期现场检查, 主要包括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管理、业务运营合规、风险控制、内控制度执行、反洗钱工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检查。
目前, 我国国家支付清算协会是第三方支付行业唯一的自律组织, 以实现会员单位共赢为宗旨, 督促会员单位遵章守法, 特别是要遵守各项金融方针政策。敦促会员单位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 维护支付清算服务秩序, 推动第三方支付市场的良性竞争, 保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 防范第三方支付系统的清算风险。
(三) 品牌优势明显
未来第三方支付单位众多, 其发展趋势是分化发展, 主流大品牌将占主导地位。占绝对优势地位大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 会推出更多的信用消费服务、更多的支付手段、更加灵活的支付方式。相反, 中小第三方支付机构差异化的服务行业内的大客户, 为大客户提供各种支付解决方案, 建立个性化账户体系, 发展自有的独特功能的“电子钱包”.
第三方支付平台按照是否有银行直连通道, 其发展的模式也不同。有直连通道第三方支付平台, 其连通成本低, 相反, 没有直连通道的支付机构, 需要通过间接连通, 其间联银通道成本较高, 因此, 会影响这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为了公平竞争, 良性发展。国家应该出台相应政策, 有利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的直通, 实现双方共赢。降低第三方支付与银行连通成本, 同时, 也为了降低银行的连通成本, 可以采用通过间联大型收单机构模式连通, 在这样的模式下, 可以大大降低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连通成本, 另一方面, 大型收单机构通过中介连通, 可以获得直接通道的收入。
大品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因雄厚的客户资源, 以及自有资金充足的竞争优势, 具有极强的拓展业务能力, 比如财付通、支付宝等。特别在零售领域的业务竞争优势明显。相反, 一些头部收单机构是通过代理商获得部分客户资源, 其利润被摊薄, 这种情况下, 逼迫其拓展直销模式, 以直销模式获得更多客户资源。通过合作资源模式的支付机构, 同样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具有良好客户拓展能力;相比较, 资金基础较差的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需寻求其他拓展基础服务, 也急需寻求市场份额的路径。
综上所述, 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趋势将领先于国际水平, 在某些方面甚至远远超越国际水平。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 新的第三方支付不断更新换代, 充分保障资金的安全, 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更加方便和快速。第三方支付离不开与银行系统的直接或间接对接, 所以, 银行要完善资金清算体系, 更好与第三方支付对接, 最终更好的服务于商家与消费者, 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支撑。对银行来和商家而言都是大势所趋, 双方合作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三方支付业务大步向完全替代迈进, 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将完全占据整个商业银行服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