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快捷支付已经成为开展互联网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支付服务结构的全新支付模式。但是快捷支付业务必定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作为高中生,我们日常也可能会接触到快捷支付业务,所以,我们需要对其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对防控的措施有清楚的认识。移动端交易飞速增加的背后,是快捷支付方式大范围的普及。所以,认清快捷支付业务的风险,才能够找到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一、快捷支付的风险性
(一)身份验证强度不足
用户在首次使用快捷支付业务的时候,需要做好身份的严格认证,之后只需要输入注册信息来校验即可。但是这一种验证方式本身的认证强度较低。一旦支付密码被非法获取,那么用户资金就可能面临被转移的风险。相比之下,使用网银来进行支付,虽然流程相对繁琐,但是其认证的强度较高,并且可靠性更强。
(二)个人信息易泄漏
在没有退出“支付宝”等快捷方式之前,第三方平台承担了在线购物的支付转接职能,扮演了“第三人的角色”.但是在快捷支付出现之后,网银登录被排除,银行直接承接了用户支付结算业务的台前退居第三方清算的幕后,从而被动的处理来自于支付机构的指令,并且也不需要认证交易用户的身份。大量的用户资料从银行直接流入支付结构。如果没有得到客户的授权,支付机构直接挪用其信息,那么就会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
(三)难以判断支付应用的可靠性
无论是互联网终端,还是个人移动终端,支付应用的安全性都非常关键。在互联网支付领域之中,支付机构一般是利用服务器/浏览器的模式来提供支付方面的服务,用户只需要将支付应用的网址输入其中,就可以避免钓鱼网站,避免密码等敏感的信息出现被盗取的现象。在移动支付领域之中,支付应用一般会通过应用软件的形式直接在某一个平台发布应用,用户利用移动互联网,就可以直接将软件下载到个人终端上,如苹果的AppStore等。但是目前移动智能终端恶意软件或者是山寨应用的存在,用户就无法对于这一部分应用软件的安全性进行有效的判断。尤其是在涉及到资金交易支付这一块,一旦下载了恶意软件,就可能面临敏感信息被盗取的风险。
二、快捷支付业务的风险防控
(一)提高支付软件使用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支付软件的使用人员面临财产损失,主要是因为个人信息保护不当,导致不法分子有机会获取其账号和密码。所以,在各种日常支付软件使用中,用户需要提升自我防范意识,掌握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如,用户需要不定期的修改支付的密码,避免使用手机号码、生日等容易被他人获取的信息作为密码。同时,用户还需要设置开通的快捷支付银行卡的每日交易限额,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被盗取时候出现的财产损失。一旦发现自己的账户出现异常,就可以通过支付宝的登陆页面,临时将自己的账号冻结,并且链接客服,以确认账户资金的具体情况。
(二)改进软件开发者责任意识,增强技术手段
针对不法分析通过植入木马病毒、篡改支付软件等情况,软件的开发者就需要与提供者相互的配合,做好软件安全性的维护与升级。具体来说,软件的提供者,如苹果公司的applestore就需要在软件开发者将快捷支付功能提交的时候,就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做好安全性方面的检测,确保其不会存在安全漏洞或者是带有木马病毒。同时,软件提供者还需要审查软件开发者的身份,登记其IP地址和身份信息等,以便后续的查找。在这一个过程中,软件开发者还需要与软件提供者相互配合起来,仔细的检测支付软件的安全性,并且针对软件提供者所提出的疑问进行全方位的解释。
(三)支付应用提供方与发布方需要建立互信机制
针对移动智能终端之中使用快捷支付业务的情况,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促进应用的提供方同发布方之间能够建立出相互信任的机制。一般来说,应用的提供方为软件开发人员,支付应用则是支付机构所提供的。应用发布方主要是针对手机用户,从而提供软件下载服务,并且也是智能终端生产厂商旗下的应用商店,如苹果的AppStore,另外也可以是一些知名软件服务提供商的应用平台,如,百度的应用开放平台。就拿苹果AppStore模式来说,应用发布方就可以提供一个软件下载的平台,从而满足智能终端用户对于个性化软件的需求,这样在调动软件开发者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拓展手机软件业务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于现阶段的快捷支付业务一定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面临快捷支付的迅猛发展以及客观存在的风险,相关部门、有关平台应进一步加强技术防控措施,也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宣传,普及有关知识,增强使用者防范意识和能力,共同推动快捷支付业务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