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银行卡跨境业务的基础建设
银行卡联网通用是银行卡跨境业务的技术基础。全国范围内银行卡联网通用基本实现,银联新一代跨行转接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个人电子支付系统国际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2004年底,银行卡联网通用任务基本实现,新一代银行卡跨行交换系统建成投产,该系统可以处理峰值超过1万笔的跨行交易,网络可用性达到99.99%,处理能力和安全性、稳定性、可用性等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系统为银行卡走出国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另外,各商业银行的个人电子支付系统通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系统日趋标准化,不仅能够为境内持卡人提供境外用卡服务,同时也能为境外持卡人提供良好的境内服务。
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是中国银行卡产业国际化的市场基础。中国银联数据显示,从发卡量看,截至2010年末,全国银行卡总量达24.2亿张, 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银行卡数量最多的国家;从受理市场潜力空间看,全国有1000多万家商户 ,受理市场潜力巨大;从人们的消费行为看,人们刷卡消费的支付习惯正在逐渐形成特别是在上海、深圳等一些主要城市,银行卡现金渗透率已经超过30%。这些都为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国内银行逐步加大银行卡业务方面的投入,为应对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国内银行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少银行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在银行卡业务上,外资银行也加紧对中国市场的渗透。
如花旗银行参股浦东发展银行,汇丰银行参股上海银行等。国外银行的介入带来了丰富的业务运营经验,促进了中国银行卡业务技能的提高,同时也加剧了国内市场的同业竞争。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2、银行卡业务国际化的模式
为满足中国人日益增长的境外商务、旅游、学习的用卡需要,以及把境内商业银行的服务通过银行卡组织网络延伸到境外,银行卡组织积极展开国际受理网络建设。银行卡业务国际化主要是选择在中国人出境的主要目的地国家和地区,通过开通银行卡受理业务,满足中国人在境外使用银行卡的基本需要。
作为中国唯一的银行卡组织--银联不同于其他国际卡公司,在短时间内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推动国际化,主要通过与境外有实力机构合作的联合发展道路实现银联标准卡的境外受理。境外合作机构在依据中国银行卡组织标准改造系统和终端后, 接入银联香港前置系统,通过双方主机联网实现银联标准卡在境外收单机构网络的受理。
在国际化初期,受理银联卡的特约商户基本上都有中文标志。与其他国际组织标志卡相比,对银联标准卡在境外使用不收取货币转换费。对持卡人来说,境外用卡成本较低。由于人民币未完全实现自由兑换,持卡人如果在境外使用其他品牌国际卡,在使用非美元币种消费时要先换算成美元,回国后再从美元转换为人民币。
持卡人支付两次汇兑差价的同时还需支付卡组织1% - 1.5%的货币兑换费。而使用银联标准卡消费,则可以以当天的外汇牌价直接转换为人民币消费,消费金额将在持卡人人民币账户直接扣除,并不需要通过美元间接折算。这不仅为持卡人节约了用卡成本,而且也简化了持卡人的还款程序。
目前银联可以实现跨境资金清算的外币币种包括港币、澳门元、新加坡元、日元、美元和欧元。表1显示了主要银行卡组织的人民币境外结算对比。
表1 主要银行卡组织的人民币境外结算对比表(数据截至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