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的诞生源于非现金交易的需求,在交易双方在时间(预付或赊购)和空间(如网上购物)错开时,作为中介机构介入其中,承担便利支付(取代繁琐的现金交割)和信用中介(支付宝首创)等职能,促成交易发生。2010年,央行颁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并于次年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行业正式纳入央行金融监管体系。同时,伴随以网购为代表的线上经济和移动互联网时代O2O的爆发,第三方支付行业亦迎来爆发式增长,2014年,第三方支付行业交易规模达23.3万亿,同比增长36%.
依据所获牌照支付牌照不同,第三方支付公司主要业务范围涵盖互联网支付(如支付宝)、银行卡收单(如银联商务)、预付卡发行及受理等业务中的一项或多项。2014年7月,央行第5次集中发放发19张第三方支付牌照,持牌企业共计达到269家,此后半年仅广物电商一家获得牌照。伴随2014年来行业接连爆发POS刷卡套现、央行处罚8家支付机构、上海畅购资金链链断裂等事件,行业监管收紧、牌照暂停发放等传言四起,存量牌照公司收购案频发:万达3.15亿美元收购快钱68.7%股权,北亚资源拟14.3亿元收购上海得仕51%股权。
我们认为,支付是一项经济活动的终点(交易完成),同时更是另一项经济活动的开始(数据收集),是构成“商业运营-场景搭建-支付完成”完整闭环的核心要素之一。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支付公司的价值更凝聚在其沉淀的支付数据和用户资源,并通过向企业和消费者两个方向服务延伸加以变现,即第三方支付源于交易,贵于数据,成于服务。在行业监管强化、价值受到市场认可、兼并整合推动行业洗牌的背景下,本月专题我们重点回顾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和现状,探究互联网经济时代第三方支付公司价值所在。
(一)第三方支付:随网购而爆发,随O2O而升华
2004年,阿里巴巴上线支付宝网站,在国内首创信用担保交易,以信用中介模式进入第三方支付市场,有效解决国内网购行业的信任问题,促成国内网购市场突破交易瓶颈,迅速成为线上第三方交易主流模式,并伴随网购的高速发展而实现规模大爆发。2010年,人民银行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将第三方支付企业界定为“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预受理、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的非金融机构,即将第三方支付企业由互联网支付企业扩展为从事资金转移服务的各类支付企业。人民银行对第三方支付行业实施牌照管理,正式将其纳入金融监管体系,并于2011年5月开始陆续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
截至目前,共有270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依据具体从事的业务差异,第三方支付牌照又细分为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和受理、固定及移动电话支付和数字电视支付牌照。各家可以依据业务需求申请其中一项或几项业务,并经人民银行核准业务实施地域范围。以支付宝为例,其持有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发行及受理业务,其中前三项业务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预付卡发行及受理则仅限线上实名支付账户。
依据艾瑞咨询数据,2014年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交易规模达23.3万亿,同比增长35.5%.从存量规模来看,银行卡收单依然是最大的存量细分市场,占2013年第三方支付总交易规模的60%;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分别占据31.2%和7.1%的交易规模。从企业市场份额来看,依靠在线下银行卡收单市场中的垄断地位,2013年,银联商务占据第三方支付市场39.8%的份额,支付宝、财付通分列二、三位。
从增量市场来看,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是第三方支付市场主要增量来源。
1)以网购为代表的线上经济的持续爆发增长推动了互联网支付持续高速增长。2014年,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同比增长50.3%,达到8.1万亿元,预计未来四年仍将保持29.8%的复合增速,至2018年规模将达22.9万亿元;
2)2013年以来,阿里、腾讯两大巨头推动线上线下渠道融合的O2O经济时代到来,移动支付顺势迎来规模大爆发。2014年,第三方移动支付规模近6万亿元,同比增长391%.
3)市场份额方面,依托淘宝、天猫两大网购平台,支付宝占据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半壁江山。而在移动支付方面,率先发力,与线下便利店、商场等零售渠道及打车、餐饮等诸多场景深度合作的支付宝优势更加明显,2014年市场份额高达82.3%.
对于第三方支付行业而言,线上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行业规模的爆发,促成了线上非现金交易的实现,并完成第一次用户教育,使得第三方支付概念为民众所广泛接受;而线上线下经济融合下,移动支付的爆发,结合原有银行卡收单,进一步完成对现金交易的替代,从线上到线下、从大额到小额,第三方支付大规模进入居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便利交易,引领居民日常生活习惯的变革。
行业交易规模的爆发并没有给行业内公司带来普遍盈利,其中既源于互联网行业普遍的规模效应,第三方支付行业规模的爆发同样伴随集中度的迅速提升,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三巨头的格局难以改变;更为重要的是,缺少产业链整体布局和业务开拓能力下,中小第三方支付公司盈利模式单一,手续费、交易佣金几乎是仅有的盈利来源。以线下最主要的收单业务为例,目前行业通行的刷卡费用分配原则为”721“模式,即发卡行(银行)、收单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或其他)和银行卡组织(银联)分别取手续费收入的70%、20%和10%,在除去硬件铺设及营销等费用下后,多数第三方支付公司难以盈利,再加上行业恶性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大量中小第三方支付机构处于持续亏损状态。2015年1月上海畅购(拥有互联网支付牌照个上海等地的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牌照)出现资金链断裂,成为业内首家倒闭的公司。
自2014年以来,伴随行业接连爆发POS刷卡套现、人民银行处罚8家支付机构、上海畅购资金链链断裂等事件,行业监管收紧趋势明显、牌照暂停发放传言四起,存量牌照公司收购、行业兼并整合案例不断涌现。据我们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5月以来就公告发生了11起第三方支付公司收购/拟收购事件,其中不乏万达集团3.15亿美元收购快钱68.7%股权、北亚资源拟14.3亿元收购上海得仕51%股权等大型收购案例。
(二)第三方支付价值:基于支付业务的衍生服务
支付是一项经济活动的终点(交易完成),同时更是另一项经济活动的开始(数据收集),是构成”商业运营-场景搭建-支付完成“完整闭环的核心要素之一。中小第三方支付公司难以盈利的原因,在于缺少资源投入和平台入口思维,将支付环节中所蕴含的支付数据资源加以利用变现。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用户的支付数据是价值密度最好的数据源之一,支付公司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支付业务本身的盈利能力中,更凝聚在其沉淀的支付数据和用户资源,并通过向企业和消费者两个方向服务延伸加以变现。以阿里蚂蚁金服为例,依托支付宝十年运营数据和超过2亿活跃用户积累和淘宝、天猫生态圈场景,蚂蚁金服打造出涵盖现金余额管理(余额宝)、投资理财(招财宝)、供应链和消费金融服务(蚂蚁微贷)、个人征信平台(芝麻信用)、线上财产保险(众安保险)和全面金融服务(网商银行),其基于支付业务基础,全面而丰富的服务正式蚂蚁金服2000亿估值的魅力所在。
典型案例1:拉卡拉社区电商+消费金融之路
拉卡拉成立于2005年,早年通过在社区便利店、邮局网点等放置自助支付终端,为用户提供自助信用卡还款、转账汇款等个人金融及水电煤等便民生活缴费服务。
依据易观咨询数据,截至2012年末,拉卡拉便民支付终端放置数量已达7.5万个,2014年拉卡拉各类终端支付规模达1.8万亿,同比增长38.5%,累计服务用户超过5000万。
基于多年积累的支付数据、用户积累和社区便利小店的合作, 2013年开始,拉卡拉逐步向社区电商和消费金融两条主线进行服务扩张:
1)以集支付、生活、网购和金融为一体智能POS终端”开店宝“为核心,拉卡拉通过整合社区便利小店,为小商户提供全面后端供应链服务(如采购支持、供应链金融和O2O销售服务)和前端营销服务(如APP导流及派单推送、升级门店为统一的拉卡拉小店);
2)以手机APP为核心,依托大数据征信技术,为个人用户提供消费信贷、信用卡代偿、 P2P金融等消费者金融及投资理财服务。
除老大支付宝之外,各家支付公司或多或少均凝聚了一批核心用户,其基于支付业务的服务拓展同样值得关注。
典型案例2:快钱支付2.0企业服务体系
与拉卡拉偏向C端的服务转型不同,常年为企业用户提供第三方支付支持的快钱更加专注于对B端企业用户的服务拓展,其针对快钱用户提供的拓展服务体系主要包含三大部分:
1)企业财务管理服务。依据企业不同资金需求,提供增值理财或联合银行提供融资服务;
2)影响及客户管理服务。以快钱云端会员管理系统为平台,为商户提供支付、营销、会员卡管理等一站式会员服务;
3)企业小额贷款服务。针对快钱用户,以企业交易流水为核心分控体系,提供免抵押担保的小额贷款服务。
2014年12月,万达集团宣布以 3.15亿美元收购快钱68.7%股权,并将其纳入万达商业版图。凭借快钱手中的互联网支付和预付卡发行及受理牌照,万达将有望如愿构建线下消费为主的O2O+互联网金融完整闭环生态圈。
第三方支付的诞生源于非现金交易的需求,在交易双方时空错隔时,作为中介机构介入其中,承担便利支付(取代繁琐的现金交割)和信用中介(支付宝首创)等职能,既是交易的完成,同时也是数据收集的起点。因此,支付公司的本质是对支付数据和用户资源的沉淀,并通过向企业和消费者两个方向服务的延伸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