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近日宣布,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和广发银行这 13 家中国商业银行已经加入其全球支付创新项目 SWIFT gpi(Global Payment Innovation)。这些银行的跨境支付业务量共占中国跨境支付金额总量的大约 80%.而从全球范围看,200 多个国家的超过 110 家银行已承诺使用 gpi 服务,这些银行的跨境支付业务量已占 SWIFT 系统跨境支付额的 75%以上。
随着全球化水平不断提升,国际贸易与投资活动日益频繁,跨境支付成为与国际化企业息息相关的支付方式。但由于代理银行每天要为行业安全处理数百万笔的跨境支付业务,任务量大、中间环节多、时间周期长,银行很难明确告诉客户要经过多少环节、手续费是多少。再加上各国和地区跨境支付系统各不相同,企业很难掌控跨境汇款的到账周期和款项状态。
中国电建集团在 103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 2000 多个项目,每天的跨境支付就有 100 多笔,汇款单笔金额小、笔数多,如何做好境外资金管理归集,确实是一个大问题。该公司财务公司信息技术部总经理洪宝恩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对银行何时操作、中间有多少流程、收款方何时收到款项等,企业很难实时追踪,无法向收款方做出承诺,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客户关系管理。作为收款方,电建集团在海外做项目很多时候都是按工程进度结算,如果不能实时准确地掌握资金的状态,月度和年度的资金回笼就很难预测。另外,资金信息来源不准确,也会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麻烦。比如根据境外反洗钱、外汇管制国家的要求,有的跨境支付会要求补充一些汇款信息,企业如果不能及时了解这些信息,资金会被退回来重新操作。”
“所以,企业的诉求是增加跨境支付的操作透明度、信息准确性、可以实时追踪。”洪宝恩说。
中国中铁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结算业务部会计师李光也有同样的感触。“曾经有一笔跨境支付业务走了境内银行的清算系统与外资银行的收款系统两条路径,财务人员来来回回耗时 8 天经过多次沟通才掌握到了资金的去向。”李光表示,企业端非常需要随时跟进资金在银行端的报文信息。
企业在跨境支付方面遇到的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银行方面以及国际性清算组织的重视。为此,他们拿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SWIFT gpi 项目通过建立银行间的跨境支付业务圈,邀请全球大型银行参与,遵循共同设计的业务规则,实现资金当日到账、收费透明、汇款信息完整传递,大幅提升了跨境支付的效率。
该项目新增加的 Tracker(追踪)功能,则进一步便利了企业实时查询国际支付状态。
“gpi Tracker 可以向企业财资主管提供实时端对端支付状态视图,另外还能在资金到达收款人账户时发出确认通知。它还能实现更加准确的支付与发票稽核,利用更好的现金预测优化流动性,并在当天处理受益人时区中的资金,从而减少汇率风险。”SWIFT 亚太欧非区首席执行官何亚伦表示:“在当今这样一个深度互联的世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需要更加快速、透明、可追溯的支付服务来支持其贸易与供应链活动。SWIFT gpi 通过提高商业操作流程效率和提供创新服务,在支付方面为企业提供了通向新世界的窗口。”
SWIFT gpi 项目也为中国银行业更好地服务企业跨境支付提供了可能。中国银行支付清算部总经理吴建光告诉记者:“客户是最好的裁判,SWIFT gpi 产品在到账时间、信息反馈和费用透明等方面给了客户全新的体验。今年 1 月,中国银行成为 SWIFT gpi 项目全球首批投产银行。截至目前,中国银行的 SWIFT gpi 业务已覆盖境内外 66 家机构和 11 个主要币种,渠道和客户覆盖率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客户首选的支付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