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相关文档 >

中国和德国移动支付的差异比较

添加时间:2019-08-21

  近年来, 国内互联网发展势头迅猛, 智能手机普及率呈爆发式增长, 移动支付也随之成为大众生活中的高频应用。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企业也纷纷将事业版图向海外扩展, 促进经济互荣。随着我国渝新欧铁路的开通, 一条新兴经济带也随之产生。2018年5月, 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华, 对中国进行第十一次访问, 同年7月, 我国总理李克强赴德展开任期内的第四次访问, 这标示着中德两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至深, 我国与德国的经济贸易合作密切往来。在德国, 经济发达但移动支付应用与我国比较态势则有明显差异, 其移动支付市场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移动支付向德国发展存有极大契机。

  一、移动支付概述

  移动支付是指利用移动智能设备等移动终端, 通过移动通信网络, 完成商业交易的线上支付方式[1].目前大众应用频次最高的移动支付终端为智能手机, 除此之外, 还包括移动PC及iWatch、GoogleGlass等智能可穿戴设备。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RF、LTE以及互联网的结合, 也因此形成了独有的鲜明特征, 颠覆了传统支付方式, 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移动支付的交易完成对象为移动终端, 有可随身携带, 且能在任意无线局域网或移动通信网络环境下完成支付的特性, 这种支付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 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完成支付或者服务获取。

  移动支付不受距离及时间的限制, 在用户进行支付的过程中, 也会同步信息及记录, 用户可以快捷迅速的完成支付、转账、消费等动作, 也可以实时查询自己的消费情况。

  二、中德移动支付现状

  1.中国移动支付现状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产业链发展模式日趋完善, 规模稳居第一,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随着我国移动支付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其发展模式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日益提高, 用户规模和交易规模稳居世界首位, 实现了从“跟跑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换。据CNNIC第43次报告显示, 截至 2018 年 12 月, 我国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 5.83 亿, 年增长率为 10.7%, 手机网民使用率达 71.4%;线下支付比例持续稳定上升, 由2017年底的65.5%提升至67.2%;在跨境支付方面,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分别在40个以上国家和地区合规接入;在境外本土化支付方面, 我国企业已在亚洲9个国家和地区运营本土化数字钱包产品[2].中国移动支付场景随处可见, 从个体商户到大型商圈, 甚至基础公共交通、公立医院, 都接入了各类移动支付, 如支付宝、微信支付、云闪付等。

  2.德国移动支付现状

  移动支付在德国尚未普及, 借记卡和信用卡使用率也低于欧洲平均水平。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18年关于消费者如何在7个国家支付货款的报告, 德国人平均随身携带超过平均水平两倍的现金, 约为123美元[3].德国大约80%的交易都是以现金方式进行的, 即使是大型交易, 现金也是主要的支付形式。根据eMarketer的最新研究, 欧洲移动支付市场的增长速度缓慢, 而德国的使用率最低, 预计2019年德国将拥有690万移动支付用户, 较之2018年新增18.9%, 有11%的智能手机用户使用类似移动支付的应用软件。目前看来, 现金仍然是德国零售文化的关键部分, 推动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的进程缓慢。

德国移动支付

  三、中德移动支付差异比较

  1.移动支付接受度差异

  中国对于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较为乐观, 相对于现金支付, 移动支付可满足国人对于支付快速、便捷的需求。中国社会以人际关系为纽带, 移动支付运营商通过邀请新用户补贴、线下支付红包等宣传方式在国内迅速普及, 国人对于互联网上个人信息的保密重视度普遍不高, 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 会倾向于选择便利性。

  而德国对于移动支付则呈现不太接受的态度。科隆经济学家马克斯·奥特 (Max Otte) 提出:现金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利益, 通过它可以衡量社会的透明度和法律秩序, 以及对个人和私人领域的尊重。较之移动支付, 大部分德国人有着强烈的现金偏好, 这与魏玛时期德国恶性通货膨胀的货币历史有关。研究人员表示, 恶性通货膨胀的记忆具有相当大的持久力, 遭受过银行业危机的国家, 人民通常更愿意以现金储蓄。与之类似, 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同样拥有货币汇率动荡和金融危机历史的国家, 也沉淀了大量的现金用户。出于同样的历史原因, 德国人厌恶债务 (人类学家长期以来也一直注意到, 德语中的债务 (Schulden) 来源于有罪 (Schuld) 一词) , 慕尼黑大学的学生受访者印证了这一观点, 他们表示使用现金可以更清晰的看到对资金的控制情况, 有效规避债务风险。

  德国的消费者债务水平非常低。2013年, 德国只有18%的付款是通过信用卡支付进行的, 而法国为50%, 英国为59%.由此可见, 德国对现金的偏好是厌恶债务的另一面, 反过来, 这同样是对移动支付怀疑甚至抗拒的原因。

  2.支付模式差异

  (1) 国内支付模式。

  ①移动运营主导模式。移动运营商主导模式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 移动运营商充当了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传递媒介。该种模式用户需提前在话费账户预存资金, 交易时直接从话费账户或专门账户进行扣划。在安全保障方面, 该种模式一般采用密码和短信验证码双重校验方式, 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 该种模式将逐步被取代。②金融机构主导模式。在金融机构主导模式下, 消费者和商家之间资金的转移直接通过银行账户划拨来实现, 整个交易过程移动运营商只负责信息的传递, 不再参与资金的流转。该种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账户金额的限制, 但由于不同银行账户间资金转移涉及收费问题, 利益分配较为复杂。

  (2) 德国支付模式。

  ①银行主导模式。在德国移动支付中, 商户最终仍需通过银行卡进行扣款, 因此部分德国银行推出移动支付应用程序。德意志银行是第一家推出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的德国银行, 2017年4月起, 拥有信用卡的德意志银行客户可以通过Android的在线银行应用程序“德意志银行移动”进行支付。用户需要同时使用德意志银行的账户、信用卡, 以及Banking-App, 在固定签约零售点中通过NFC技术模拟卡支付。此外, 德国合作银行协会旗下大部分机构也推出了智能手机钱包服务, 如Bundesverband der Deutschen Volksbanken和Raiffeisenbanken的成员能使用万事达卡或Visa数字代币技术进行非接触式支付。②第三方公司主导模式。Sparkasse是德国最大的移动支付提供商, 拥有近70%的市场份额。然而Sparkasse支付仍基于NFC技术, 大部分网上银行客户只能使用带有NFC的Android智能手机进行支付, 对于终端来说这仍属于银行卡交易。提供类似服务的还有Volksbank移动支付以及2018年底相继进入德国移动支付市场的Google pay与Apple pay.在德国境内最知名且最常用的支付应用是基于QR码技术的Payback pay, 消费者通过在Payback应用程序中存入当前的Giroaccount账户, 经过身份验证后, 在POS处扫描生成的QR码, 扣除相应金额实现支付。③零售集团主导模式。德国零售集团通常采取移动支付APP与绑定用户银行卡的账户结合使用的方式实现支付, 在固定零售中, 顾客通过向收银员提供随机生成的付款代码, 实现银行账户的直接扣款。如在德国拥有4500家线下零售门店的Netto Marken集团与德国最大的线下连锁超市Edeka, 均为顾客提供了智能手机支付APP, 其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在技术上完全相同。

  (3) 中德支付模式差异比较。

  中国的移动支付普及率高, 国人接受度强, 基于多种支付技术手段实现多元化移动支付方式, 成为第三方平台主导模式。支付宝、微信与银联云闪付的迅速扩张, 使移动支付几乎涵盖中国所有生活场景, QR扫码技术十分普及。德国移动支付普及率极低, 绝大部分德国人并不了解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技术较为单一, 以NFC技术居多, 对手机硬件有要求, 支付模式以银行为主导。相较于中国, 德国支持移动支付的线下商户较少, 领域较局限, 且目前市场尚未出现统一的移动支付第三方平台, 应用场景较为分散;移动支付用户基数小, 但对于在德国有移动支付需求的用户来讲, 市场仍存在很大缺口。

  四、中国移动支付发展德国市场的建议

  1.加快推进“渝新欧”铁路城市的移动支付基础设施建设

  德国杜伊斯堡作为渝新欧铁路的终点站, 与中国有直接大量的贸易往来, 两地在经济、文化交流上颇为频繁, 为中国移动支付企业进入德国市场提供了有利环境。中国移动支付企业应加大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等互联网软性基础设施的投入, 根据德国国情, 研发针对德国市场的移动支付数字加密技术, 做好前瞻性布局。移动支付的使用不仅能够把中国的先进技术服务更便捷地提供到德国、为海外同胞提供便利, 更能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4].

  2.实行中德两国移动支付的城市化合作

  中德两国的移动支付合作, 可以在城市之间先行开展。自1972年中德建交后, 两国间许多地区结成一对一友好城市, 而在渝新欧铁路的大背景下, 移动支付出海变得更加畅通。我国企业可以依靠政策扶持, 推动中德友好城市间开展移动支付的对点合作, 通过与德国城市银行、线下商铺合作接入第三方支付平台, 铺设移动支付基础设施, 以此促进移动支付在德国的发展。同时输出移动支付领域人才, 加强中德双方人文交流[5].

  3.加强对德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形势研判, 做好风险防控

  做好充分的调查工作, 结合德国的民族、宗教等基本国情制定相应的市场推广策略;充分调研全球移动支付企业在德国投资的经验, 了解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硬性条件, 识别潜在风险;时刻把握德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做好风险防范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 中国移动支付企业应坚持深化和德国的合作, 发挥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独特优势, 在提供中国方案的同时, 扩大国际影响力, 实现互利互赢。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