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发展,支付方式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线上支付到线下扫码、NFC支付,移动支付的身影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燎原之势铺展。
对于商家而言,移动支付可以降低收单成本、解决现金管理问题、防范假钞,对于消费者而言,移动支付则带来了方便快捷的支付体验,因此,移动支付被越来越多人所认可,与之相反的是,现金在日常交易中的使用频率逐步下降。对很多人而言,体验到移动支付便利性的第一步,便是从出门不带现金开始。
不久前,由蚂蚁金服牵头的无现金联盟在杭州成立,而国内知名的ATM企业广电运通也在近日宣布加入该联盟,这一切都预示并加速着现金向无现金支付的转化。不难看出,得益于移动支付的发展,国内“无现金”社会正在形成。
中国不是第一个将移动支付发展得风生水起的国家。放眼全球,不少发达国家在支付变革上已经走得很远。例如在丹麦,传统现金的功能正在被银行卡以及各种时尚的支付方式所取代,今年1月起,丹麦中央银行更是关闭了其在丹麦境内的所有印钞部门,不再印刷和制作现金,该国的无现金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或将成为全球首个无现金国家。
回看国内支付现状,无现金支付的人均使用量非常大,但距离完全的“无现金”生活还有多远?如果只看支付方式的变革及其普及程度,那么我国要实现“无现金”社会并非难事,但“无现金”社会意味的不仅仅是支付方式的改变,更是每一笔支付行为背后信用数据的累积和应用。
这些来自移动支付的数据在未来将成为判断个人信用的标准和门槛。不久前,“芝麻信用分700可办日本签证”这一消息让用户激动不已,然而,还未等用户真正 享受 这一待遇,芝麻信用便遗憾地表示该功能暂无法实现,服务停止。虽然闹了个乌龙,但从另一角度看,该事件也恰恰说明了消费信用正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用体系的完善与否决定了“无现金”社会的推进程度。
当前我国信用体系虽然还不足以覆盖所有领域,但随着移动支付在更广泛范围内的不断推进,信用体系将逐步完善。信用成为每个人的宝贵财富,当人们在生活中开始完全不依赖现金,甚至只凭信用就能在所有领域进行消费或享受服务的时候,“无现金”社会的目标才算真正实现。而随着互联网经济和信用消费的发展,信用经济也将与“无现金”社会携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