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央行牌照  一清支付公司
个人/个体/公司均可进件
24小时服务电话
*** **** ****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相关文档 >

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的商业应用分析

添加时间:2014-07-25 22:00
  1、应用场景。
  
  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交易。例如:乘车、买票、停车、购物、博彩等等,传统的现金,银行卡或信用卡支付方式具有如下的缺点:需要找零,容易丢失或者付费需要等候的时间过长等等。目前的信用卡及银行卡已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这些即时交易的需求,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具有 RFID 芯片无线终端的出现使人们的快速支付梦想成为可能。
  
  RFID 手机支付应用的初期对象主要是那些愿意积极尝试新业务的用户、或者需要通过新业务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用户。RFID 手机支付应用的最终目标对象应该是所有具有独立消费能力的广大 RFID 支付手机拥有者。
  
  2、应用的商业模式。
  
  整个行业中的主要参与者仍在寻求适合于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一个关键的驱动力在于确保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水平对用户具有吸引力,并且能够提供充足的利润回报,保证手机非接触式支付的商业可行性,并且能够吸引所有相关参与方的投资。
  
  基于 RFID 的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是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的一个分支,现列举出与 RFID 手机支付相关的几类商业模式:
  
  模式一:
  
  手机 RFID 标签内预存储手机用户的手机号码(MSISDN)和交易密码,或者用户通过手机 RFID 键盘给商户的 RFID 识读器发送手机号码和交易密码,用户的消费支出由商户的 RFID 识读器记录下消费者手机号码,交易密码和消费金额后,汇总到移动运营商的帐单系统,支付费用通过手机账单划取,用户在支付其手机账单的同时支付了这一费用。在这种方式中,移动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了信用。
  
  这种商业模式由于是由移动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了信用,不论对预付费用户还是非预付费帐单体系,移动运营商将要承担的风险是巨大的。
  
  模式二:
  
  用户的消费费用从手机内的一个虚拟钱包种进行扣除。用户将一定的金额转移到手机终端上,此时,用户相当于拥有了一个以手机为载体的电子钱包,消费时用户只需要在近距离接触一下商户的 RFID 识读器,即可完成消费。
  
  在商户的 RFID 识读器识别手机上的 RFID 标签后,手机中的虚拟钱包会接受验证,并且从客户预存在RFID芯片内的总额中扣除购买商品的付款金额。当手机金额不足时,用户可以通过多种充值方式对虚拟钱包进行充值。
  
  客户可以在获得这种 RFID 支付手机的同时免费开通虚拟钱包, 虚拟钱包的初始金额为 0 点(或 0 元),可设定最高存储点数量,客户可采用多种方式向手机内的虚拟钱包进行充值,充值点数与人民币的比值是 1 : 1 .虚拟钱包帐户的充值方式包括:具有 RFID reader 功能的手机通过零售的 RFID 充值点卡进行充值,其他手机虚拟钱包用户通过本地无线链接(BT,红外等)向另一个手机虚拟钱包转帐点数、到指定网点利用 RFID 芯片写入器进行人民币等额点数充值。如果虚拟钱包与用户的银行卡进行了绑定之后,客户也可将指定的金额通过无线链路 OTA 的方式将帐户中的金额转移到自己的虚拟钱包,以便日后进行多次 RFID 手机付费。
  
  这种商业模式的好处是:作为用于移动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的中间帐户系统, 虚拟钱包服务满足了银行对小额手机支付电子商务结算处理的需求和商户对小额商品交易管理的需求,为因各种原因未能捆绑银行卡的客户而提供的一种补充支付方式。该模式有点类似于手机通话费的预付费系统,移动运营商和手机支付业务提供商不会承担较大的金融与信用风险,但是需要移动运营商参与到充值卡发行,与手机支付商户之间的金融结算,网上银行系统的即时转帐和 OTA 充值等多个环节中来。
  

  模式三:
  
  消费费用直接从用户的银行账户(即借记账户)或信用卡账户中扣除。在该方式中,RFID 手机不仅是用户银行卡帐号 RFID 标签的一个载体,也是对银行卡 RFID 标签安全应用的一个软件与硬件平台。此外,也可以通过被授权和认证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将用户的银行账号或信用卡号与其手机号绑定起来,手机 RFID 标签内存储用户的手机号码,消费支出由商户的 RFID 识读器记录下消费者手机号码和消费金额后,汇总到该第三方支付平台,由经过用户认证和授权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对该手机号码对应的银行帐号或信用卡号中进行扣除。
  
  例如:国际信用卡公司正在推广的非接触式快速支付技术,消费者需向发卡机构进行服务申请,并通过无线网络下载相应的支付应用至手机中。手机可装备 RFID 识读器和标签功能,支持各种忠诚度积点方案、识别标签方案以及支付应用。但手机与信用卡结合也会带来一些重大问题,例如安全性。通过手机支付安全应用所带来的安全保障,需要在每次付帐之后,消费者都必须输入一个授权码,以减少歹徒用被窃的手机进行诈骗的危险。在 RFID 识读器识别手机芯片后,信用卡账号会接受验证,购买商品的价格将添入消费者的信用卡账户。此类新手机还可用于预付服务,从客户预存的总额中扣除付款金额。
  
  在这种商业模式下,整个市场推广工作将主要由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进行,由于和用户的银行帐户的绑定,对消费限额的限制会进一步减少,由此带来的是消费市场的全面扩大,规模可以接近甚至超过现有的信用卡和银行卡消费市场。
  
  3、几种模式比较。
  
  由于国情的差异,NTT Docomo 采用的 i-Mode Felica 模式的盈利方式无法直接复制,中国的运营商无法自己提供金融业务,要想在此类应用上要直接获取收入很困难。因此,就需要借助第三方力量,例如联动优势,或者直接由银联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由于在此类应用中,银行方面的盈利模式也不十分明朗,要想取得银行的合作,运营商就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与产业链各方的合作。
  
  比较以上三种商业模式,对于模式一来说,手机 RFID 标签内预存储手机用户的手机号码(MSISDN)和交易密码,支付费用通过手机账单划取,虽然简便,但是由于中国的运营商作为非金融机构,不能跨行业运营银行业务,因此在消费金额上限制过多,不适合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对于模式三来说,由于国内用户的信用卡消费习惯才刚刚开始培养,并且对于非接触式移动支付这种新兴的技术,消费者在接受上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直接将信用卡集成在非接触式手机上,用户对安全性的顾虑以及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会形成比较大的阻力因素,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对于模式二,用户的手机作为一个虚拟钱包,将一定的金额转移到手机终端上,消费费用直接从这个虚拟钱包种进行扣除。消费时用户只需要在近距离接触一下商户的 RFID 识读器,即可完成消费。即方便快捷,又不会使用户承担太大风险,损失的最大限度也即其手机钱包内的余额,这将会吸引愿意尝试新技术的手机用户,并由于其快捷性受到广大商户的欢迎。综合比较以上几种模式,考虑到我国的市场培育程度,基于模式二将手机钱包与用户的银行卡关联,通过无线链路 OTA 的方式将指定的金额从帐户中转移到自己的手机钱包,大额支付进行在线转帐,小额支付则通过本地非接触式移动支付,这种应用方案更适合我国的市场特点,并且能较好的保证产业链运营商、银行、第三方等都能够有充分的利润空间。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