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的网络支付发展及现状研究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日本的 NTTDOCOMO 公司就开始萌生了电商发展的初级模式。利用手机来实现网络购物,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索尼公司正式研发并推广手机钱包的相关业务,在和运营商共同融合支付业务的基础上,使得网络支付再次推进。此后日本的移动支付正式建立行业内的统一标准,在现在有将近五成用户都选择移动支付的方式来满足多方面的支付需求或产品购买。而支付涉及到的行业逐步增多,从初期的电商都后续的便利店等日常消费,每个领域都将移动支付作为资金的终端流通方式。支付手段非常简单,方便利用对应的绑定就能对所有支付的第三方机构实现充值效果。
利用移动支付的方式能够实现对人们生活的解放,让更多人在简便的充值中,实现生活的幸福感提升。所以用户增多使得这类支付方式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首先这种支付的方式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大多数个人信息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泄漏现象。其次,由于整体技术水平较高,所以传输速度保持良好状态,很多用户在读卡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简单的晃动就能达到支付效果,使得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利用芯片的电子支付方法,来解决日常的支付问题。而整个产业链中最重要的支付环节更加简单方便,会使银行对移动支付业务更为重视。
然而从产业链的处理和发展角度考虑,银行并没有主动对这些技术进行推进和使用,所以是处于被动状态的。那么最初出现移动支付时,NTTDOCOMO 进行了三项对应公司的资金注入,使得原有的小额支付方式开始逐步转向大额的信贷领域。
为解决安全性问题,在日本的大多数信用卡业务消费,选用的是小额免密支付,但是在出现超过万日元的情况下,需要通过验证码的方式来保证,不出现大额盗刷问题。所以一旦出现卡项丢失,可以通过电话拨打来对业务进行暂停使用,防止出现问题,除此之外,信用卡方面还支持手机的指纹和面部识别,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多项屏障保护资金的安全,而运营商也开始和银行业务之间进行有效融合,实际上日本对金融方面的监管,一直属于较为宽松的政策,所以运营商也是支付的整个价值链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对金融方面的监管较为严格,很多费用金融机构无法实现,对资金的获取仅仅可以作为中转出现,所以这种方式并不能适用于中国,然而从运营商的整体运作和环节角度考虑,某些先进经验依旧可以引入到中国。
2、韩国的网络支付发展及现状研究
在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韩国的 SK 公司和 VISA 之间实现合作,通过跨界的方式进行移动支付的品牌构建。MONETA 的出现,使得地铁和公交方面的支付都开始逐步走向电子化方向。在此基础上,手机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技术推广,让更多用户也开始利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所以大多数用户都可以在原有的卡片申请后,获得具备信用卡功能的手机号码。
在韩国的大部分地区,很多商业银行都会进行移动支付业务的提出和推广,尤其更加重视信用卡和手机卡之间的融合。国家和政府对移动支付方面的各项业务较为重视,所以整个国家的移动支付行业发展速度迅猛,在现在的韩国,移动支付运营重点是银行和移动运营商之间的合作。通过这种策略联盟的方式,可以让运营商和银行更加关注自身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而不涉及到跨行业的业务问题,运营商还可以将智能手机卡和信用卡之间进行绑定或共同推出,进而达成整个产业链的推广和发展。分析技术层次,最早进行红外线技术使用的国家就是韩国,因此在所有产品的研发和使用过程中,韩国占据领先地位。在 2013年时,韩国的商业银行通过和其他银行共同联合发展的方式,将支付功能实现了转型升级,也就是原有的证书可以放置在手机卡当中,通过手机就能达到良好的支付效果,不再需要其他设备或者卡片等的安装即可完成支付。
韩国这一地区移动手机用户超过 80%,尤其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迅猛,各类产品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所以移动支付也在这一态势下得到良好发展。在现在Moneta 和 K-merce 是当地最为重要的移动支付品牌,通过在卡项当中添加交通卡或银行卡等多种相关业务进一步提升,在支付过程当中的统一性和结合性让用户使用更为方便,除此之外还在手续费和其他业务费方面,实现一定程度的对公司的盈利提升。
3、美国的网络支付发展及现状研究
从 2006 年,诺基亚等大牌公司进行移动支付方面的投入和发展,使得空中发卡技术成为推动美国移动支付的主要方式。而在进入到 2011 年之后,谷歌和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协作,从移动支付的角度上与电商之间实现一定程度的融合,进而将“谷歌钱包”推入到市场中,并发挥较大作用。在此基础上,移动支付正式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然而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营,谷歌钱包出现了安全漏洞问题,所以并没有真正成为当地较为热门的产品。
最初美国在推出信用卡时,就选择芯片功能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式,尽管在初期移动支付发展效果并不佳,但是美国这一地区本身市场中的竞争较为激烈,各类终端无法实现整体的资源整合,每个地区都有自身对应的发展模式,这也就造成日本的支付方式在美国无法真正推行,而美国在信用卡方面使用的程度较深,大多数人对手机并没有依赖性,所以移动支付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但从 APP 的创建和支付改革中考虑,美国的星巴克公司推出的智能软件成为当红热点。星巴克利用现代化科技技术进行 APP 的创建,用户在使用和下载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软件寻找与之距离较近的连锁店,还可以在网络中实现下单和支付等多项操作,最后的支付也可以利用预支付和充值等方式来获取更多优惠,所以在现在的很多大型超市或商场都会效仿这一模式,推广更适合自己的移动支付方法,同时也利用 APP 做线上推广,使得品牌效应逐步提升。所以美国的大多支付方式都是以商家为中心的发展手段。
美国针对移动支付方面也开始加紧研发和投入,所以 PayPal 的出现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但是这些功能需要手机硬件支撑,因为和 U 盘较为类似,所以用户在插件下载之后就可以使用,手机和商家的验证码之间进行互动,震动就可以让双方了解到对应的信息,而用户一旦确认购买,就会从手机自动支付的角度上解决购买问题。因为从产品使用和最后支付都不需要将手机拿出扫码或输入密码,所以具备一定的安全性,但是整个流程是否能真正达到安全效果,依旧需要考察和对技术进行不断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