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理念深入人心、5G通信和大数据应用等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技术应用在高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物联网的发展使校园一卡通由传统唯一的“人机交互”模式发展为实体卡、虚拟卡、生物特征、NFC移动智能手机作为验证的多介质交互模式,校园一卡通的职能由管理信息化向智能服务信息化转型。
为保持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势头、满足高校师生移动智能化的需求、创建智慧服务型的高水平大学,高校有必要不断探索建设适合于本校特色的智慧型校园一卡通系统。
一、智慧校园背景下校园一卡通的发展历程
校园一卡通因其具有电子支付与身份识别的功能,在高校具有独特的地位。历经20多年的发展,校园一卡通在介质上从最初的多张实体卡片发展为移动终端的虚拟卡;应用程序上由碎片化应用管理模式发展为集成模块化的数据共享与分析模式,成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校园一卡通系统来源于高校早期的收费管理系统,即“以卡代币”的校园一卡通时代。此时的校园一卡通以ID卡为载体作为联机支付模式,主要适用于后勤的生活缴费。因每一张卡拥有唯一特定的支付功能,所以产生相互独立的操作系统和一人多卡并存的现象。
此阶段学生支付电费必须使用“电卡”在“电费系统”中进行操作、支付水费必须使用“水卡”在“水费系统”中进行操作等,由此产生学生携带的卡片多样、使用复杂和不便于持卡人保管携带。在系统应用上高校管理人员需要分别登录各个收费系统进行相关操作,而且各独立的系统数据不相关联,在消费统计上不利于学校的管理。
第二阶段的校园一卡通系统是将第一阶段各个独立的收费系统进行整合,校园一卡通以IC为载体,卡片以扇区为单位将多张卡的各个功能并存在一张卡上,并加以实名制的认证。此阶段的校园一卡通由“以卡代币”拓展到“以卡代证”的功能,一卡通在校内交易可实现联机和短时间脱机使用。
学生只需携带一张实体卡即可在校园内完成消费支付、图书借阅、水电充值、身份识别和门禁等功能,做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效果。此阶段校园一卡通由支付作用拓展到教学教辅的作用上,主要功能集中于校园消费和身份识别的功能。
第三阶段即智慧校园一卡通阶段。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聚合支付、物联网层面对接、大数据分析应用、自助智能与人脸识别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服务”信息数据应用阶段。在载体上使用安全系数更高以及功能更强大的CPU卡,用户使用上实现二维码、生物特征、NFC等非介质技术应用,将校园一卡通由校园管理功能向智慧服务功能转型。
此阶段校园一卡通注重方向为去卡化以及数据分析与利用,将校园一卡通功能拓展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教育事业发展上。
二、XX大学校园一卡通的现状
校园一卡通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高校已普遍建设和使用校园一卡通系统。经过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高校对校园一卡通功能提出新的要求,一卡通产品和技术也在不断的演进,使得一卡通应用的安全性大大提升,并逐步扩展到丰富的应用场景。
从实际调研中发现:办学资金充裕和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充足的高校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已跨入第三阶段,大多数高校目前处于第二阶段且正在向第三阶段逐步发展。
XX大学一卡通系统建于2012年,当初的建设目标为第二阶段的校园一卡通系统,该系统为XX大学的信息化建设、智能化管理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随着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一卡通系统使用的时间变长、场景变广、频率变高,一卡通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新需求。
适逢新校区建设完成,2019年XX大学决定新校区使用第三代最新的一卡通系统,并对老校区一卡通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换代,以提升广大师生的服务体验、保持本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创新势头。
升级建设一卡通系统初期,XX大学由财务处和网络中心牵头组织专门的考察小组对多个双一流高校的一卡通应用模式进行了考察学习,对多家一卡通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和对比,详细了解一卡通系统和智慧校园融合建设的经验,并制定出适合本校的一卡通建设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一卡通系统建设本着“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效率、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则,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步骤对校园一卡通系统平稳升级和改造。经过半年的建设,XX大学一卡通系统完成全面升级,建成了一套自上而下、方便实用的系统,达到了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效果的目的,并形成了XX大学一卡通系统的建设特色。
三、XX大学校园一卡通信息化建设的特色
校园一卡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保持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创新能力。XX大学校园一卡通依托智慧校园这一全新发展契机,充分利用数据共享实现跨业务领域的融合,在教学、财务、安保、后勤、学工等方面充分发挥“物联网”的应用价值,从而实现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和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提升办学能力和社会知名度。
(一)信息共享与数据分析
校园一卡通系统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智慧校园打通应用孤岛的枷锁,贯彻落实系统开放性和可拓展性的软件研发建设原则,确保校园一卡通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有机相连。实时将校园一卡通产生的基础数据推送到智慧校园的中间库,完成信息共享实现业务联动与状态联动。各使用部门根据管理需求从中间库提取相关数据,完成本部门的工作需要。
在数据分析上:校园一卡通根据师生充值、点餐消费、门禁、图书借阅与电子班牌等产生的相关基础数据和行动轨迹进行数据发掘,基于业务需求建立数据分析模型,真实记录学生的金融数据和行为数据,加之侧面收集第三方信息化系统的数据过程,推动信息的集中与共享,通过数据建模分析数据意义,体现数据背后的价值,为学校提供相关切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比如在餐饮种类的选择上,通过学生点餐的数量来反映菜品的受欢迎程度,学校根据学生点餐偏好下架不受欢迎的菜品;从学生的日常消费金额与消费用途上进行具体分析,作为学生的助学金评定依据等等。
(二)聚合支付与财务管理
通过校园一卡通信息化建设,一卡通终端机实现银联、微信、支付宝、手机APP二维码、人脸识别等多种支付形式完成缴费,XX大学与银行签约使用学校账户每天结算一卡通充值与消费资金,汇总生成一张银行回单。
学校财务不需要与支付宝、微信、银联等第三方机构对账,具体充值方式或支付方式由银行提供回单项目明细、一卡通系统提供充值或消费明细予以账务核对。
在聚合支付系统的工作方式下,实现资金的统一管理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机制,既满足用户不同支付方式需求又满足财务统一管理需求。校园一卡通系统自动对账后将准确数据发送给财务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科目对接设置,会计凭证自动生成,极大的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其工作量。
(三)介质多样与去卡化
随着移动支付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可以实现去卡化的功能。XX大学校园一卡通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生成虚拟卡,虚拟卡在手机端与实体卡绑定,将个人信息和实体卡功能予以电子化,校园内实现虚拟卡与实体卡通用。
同时XX大学校园一卡通拥有介质多样的特点,以实体卡、虚拟卡、人脸识别、微信支付宝二维码等介质,集成目前综合身份认证于一体、安全性较高的支付方式,带给师生金融级的安全保证与互联网级的使用体验,实现使用场景覆盖全校园。校园一卡通多种支付方式与多介质的互联互通给全校师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综合服务质量。
(四)智能运维与安全预警
XX大学校园一卡通系统具有智能运维与网络检测功能,能够及时在线升级一卡通程序和修复网络漏洞,并将设备故障信息和处理建议传递到一卡通平台,管理人员通过检测结果能够及时做出应急处理方案,维护校园一卡通的平稳运行。
系统运行中出现异常交易、非法充值、违规经营时一卡通平台系统能够及时预警,自动冻结违规人员的一卡通使用权限,同时暂停违规经营商户的终端机,只有预警解除后才能予以解冻。智能运维与安全预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降低校园经济活动风险,保证全校师生利益和财务资金安全。
(五)降低办学成本与提高工作效率
XX大学通过建设校园一卡通信息化系统,利用虚拟卡零成本的特点,极大的降低办学成本。XX大学学生共12000人,教工2000人,每张实体卡制作成本10元,每人第一张卡免费发放给学生,一卡通成本14万元。经过统计每学期大约有5%的一卡通遗失或者损毁,按学校规定一卡通遗失或者损毁应自行承担工本费10元,即每年补卡收费1.4万元。
实体卡不仅凸显不易保管的缺陷,而且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浪费人力物力。虚拟卡的制作方便快捷,在学生录取时通过智慧校园中间库抓取招生部门的学生信息,通过批量数据加工即可生成校园一卡通虚拟卡。
相比较实体卡而言,虚拟卡不产生遗失及补办成本,既节约学校实体卡制作的人工成本又减轻了学生的补卡费用。同时校园一卡通系统能够通过网络数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其他管理部门只需要在一卡通系统对自身需要的新生信息进行采集即可,避免人工录入的重复性工作,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资源。
四、XX大学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存在的缺陷
在校园一卡通系统实际建设中,由于XX大学投入资金量不足、一卡通建设专业人才稀缺、建设时间短、投入使用仓促等原因,导致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出现一系列与理想效果相背离的问题。
(一)顶层设计与规划缺乏全局性
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顶层设计缺乏全局性将严重影响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水平。由于XX大学对校园一卡通有需求的部门众多,互相之间关联性很强,使用数据的需求复杂多样。校园一卡通系统在信息共享上不够充分,突破瓶颈的效果不够明显,各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
学校局限于满足当前校园信息化的需求,或者保守的只应用经过市场多年验证的最稳定安全的技术,没有对本校一卡通系统进行详细的量身定做、创新发展而达到长远规划的效果。在人才配备和培养上缺乏长效机制,导致专业人员紧缺。工作人员应付于对系统的日常维护,对校园一卡通系统后期的开发设计投入的精力不足。
(二)数据安全与内控管理有待加强
校园一卡通的建设在信息和数据安全上有待加强,XX大学一卡通建设中由于资金投入有限,人员配备较少,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安全隐患:第一体现在系统安全方面,具体表现为网络安全:虽然XX大学一卡通系统使用的是专网,但依旧有黑客的攻击和病毒感染的潜在风险。
在维护上专业机构定期检测设备和检测数据运行安全的频率较低,一般只是每学期开学和期中详细的检测,其他时间为检测重点部分。由于安全硬件设备投入较少、安全漏洞处理不及时,给系统的安全性带来一定的隐患。
第二体现在人员管理与内部控制方面:由于学校卡务中心人员不足,在补卡、收费、卡片库存、设备维修、软件维护等日常业务偶尔出现越权行为的发生,给学校资金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用户需求与社会接轨考虑不周
高校校园一卡通建设容易忽略因社会进步而无法满足用户安全便捷使用的需求,如在一卡通使用方式上缺乏多样性的设置,在使用场景上缺乏与社会的接轨。以XX大学为例:一卡通使用功能只局限于校园活动,在校外无法实现任何功能,没有满足用户一些切身实际的需求。
根据后期交流发现,部分高校实现校园卡与银行卡、公交卡、社区门禁卡的整合,能实现金融消费与城市通行的效果。
五、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的建议
(一)立足未来的长远规划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要紧紧围绕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以长远的规划和开放的系统理念为基础,在信息化建设上立足于未来,确保在8-10年内不落伍。学校管理层在系统建设的顶层设计上以社会发展趋势为导向,设计出符合具有本校特色、实用性强的校园一卡通系统。
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关系到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决策者需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各使用部门依据实际情况及发展目标提出实际需求、提供有效规划建议,积极配合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
校园一卡通系统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5G技术”、“大数据分析”、“人脸识别”等信息化手段融合发展,通过介质多元化和移动智能化满足师生的使用需求和高校智能化管理的需要。
(二)加强系统安全和使用安全
2019年我国颁布《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的部门规章,规章中指出各单位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和保护,建立完善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形成一套基于网络风险评估与等级保护、密码技术与网络信任体系、应急机制、灾备等一系列闭环管理与技术措施的保障体系。
校园一卡通的建设需要在保证系统安全的软硬件上加强防控,购买性能强大的防火墙硬件设备,同时安装可靠的杀毒软件。在人员操作的管理上加强内部控制,确保管理人员操作规范合法、权限设置合理、数据传输安全准确。
在持卡人使用安全上首先设置初始密码为身份证后八位(身份证尾号为X的使用数字0代替),给新生下发一卡通时提醒及时修改初始密码。然后设置每日免密消费额度,超过额度即需输入消费密码。最后设置预警信息,当出现异常消费时一卡通系统自动预警,并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给持卡人。
(三)开放的平台设计与社会接轨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在前期需要详细了解本校所有与一卡通有关联的应用系统,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然后依据智慧校园建设的方案规划校园一卡通未来需要开放的端口,建立实用性强的、可拓展的校园一卡通平台。
最后利用物联网互联互通的理念横向开发,打破校园区域的限制,积极与社会公共服务进行一系列的对接,实现校园一卡通与社会的接轨。比如校园一卡通与城市公交卡的功能整合,便于学生持卡通行;校园一卡通与学校签约银行的银行卡合并,实现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功能。
(四)智能开发与人才培养
智慧校园一卡通的建设需要注重智能开发和人才培养的双重机制,学校将校园一卡通的注重点由“管理功能”向“智能服务功能”转型,实现“人工智能”的设计初衷。在智慧校园一卡通建设中,建立以专职人员为主、兼职人员为辅、第三方技术人员为补充,以及在校生协助管理的人才培育体系,实现高校一卡通由功能应用型向智慧服务型的转变。
高校定期组织校园一卡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业务学习,加强对用户需求的调研工作,详细了解其他高校智能一卡通的发展动向,培育出技术能力精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校园一卡通日常维护和智能开发奠定基础。
五、结束语
总之,校园一卡通的建设需要遵循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趋势,以社会发展为基础贴合新生代用户的支付习惯,推动移动支付在学校各类场景的全面应用,为未来建设高水平的智慧校园信息化生态系统提供基础。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在应用上提供多种认证介质,实现线上线下同时服务,实体卡与虚拟卡相结合使用的模式。
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中,通过搭建校园一卡通系统移动化聚合支付平台,将各种线上线下的消费、认证通过聚合消费一体机实现。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中通过整合校园卡、校园APP、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统一支付通道,便于财务管理和数据共享,实现完整的在线支付、身份识别、教学管理等生态系统,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接触、消费行为、校内活动等信息数据体验。
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中以可拓展的一卡通平台突破校园一卡通应用范围的瓶颈,加强智能化和自助服务的建设,打破数据孤岛的现状实现信息共享功能,为“智慧校园”建设奠定基础。